[EP45] “名字”是一个出生以来就伴随我们的“身份”,而后来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个“身份”或者说“自我”,而我们该怎么给这些身份命名呢?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或者称呼他人?
【本期梗概】
- 主播近况更新:黛西领证了/安卓儿重返“打工人”身份;听友群的”无用之美讨论“;
- 对于“老公”“老婆”这个称呼的抗拒和一些伴侣的替代昵称;
- 从“洋洋”到“黛西”:从小对于自己的名字的抗拒到长大之后重新塑造自己的“新名字”或者说新的“身份认同”?
- 工作场合中怎么称呼对方才会既表达尊敬又不显得刻意呢?
- 东北人习惯称呼对方为“哥”和“姐”以及东北名字的性别模糊感;
- 人是多维度的生物:我们在不同名字不同身份之间来回切换,以达到一种统一;
【主播】
黛西 & 安卓儿
微博:理想主义Podcast
理想主义wx: toidealists
【提到内容】
书籍:《云彩收集者手册》- [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新名字的故事》-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身份的焦虑》- [英] 阿兰·德波顿
电影:《雏菊》《返老还童》《迷失东京》
豆瓣小组:无用美学
【本期封面】
黛西的“领证跟拍” by摄影师科林 小红色@胶片lili
【BGM】
Mystery of Love - Sufjan Stevens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Daisy - A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