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19.朱元璋与张士诚的首次交锋
我们花了整整三期节目,跳脱出了主体历史,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朱元璋的两大敌手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实力和性格特点,其中不难发现,张士诚在乱世中并没有显示出多么大的野心,当然他也没有与庞大野心相匹配的实力,但陈友谅则完全不一样,他弑杀、残暴、不择手段,不管是对敌人还是自己人都没有太多的怜悯,在他的崛起之路上,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那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让他在这个乱世中成为了极为强悍的一方,他不像徐寿辉那般羸(léi)弱,所以,当他觉得徐寿辉已经没用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下手,将他残忍的杀害了,一锤下去,脑浆迸(bènɡ)裂,这样的场景我想没有人可以保持冷静吧,但是陈友谅就做到了,他看着倒在地上的徐寿辉,面无表情的说道:“像你这样人,是怎么在这样的乱世中活下来的?”
这样恐怖的一个对手,就稳稳的坐在朱元璋的家门口,我就问你心慌不?看你能不能坐得住?
那肯定坐不住啊,再好的定力也不能放任这样强大的敌人在自己身边啊,那具体朱元璋是怎么一步一步吃掉陈友谅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朱元璋派遣徐达和汤和攻下了镇江后,招降了当地的土匪头目陈保二,但是这个家伙在中途突然变卦,投奔了张士诚。这个时候的张士诚虽然兵力比不上“共主”韩林儿,但是几乎就是天底下最有钱的人了,而且占据了很多的城池,又收编了蛮子海牙的残部,势力那也是相当的大了。
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如果此时和张士诚开战自己不见得就能捞到好处,于是就给张士诚写信,那内容无非就是咱们都要考虑到利益,最好各退一步,都不要打架,免得生出事端,搞得两败俱伤。
那张士诚收到这封信可不会这么想啊,在他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挑衅啊,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这种时候真的就怕有人想多了,于是老张一生气就把送信的使者杨宪给扣了,并且开始发兵镇江。
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那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写这封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要和你打仗啊,没你这么不会来事儿的人啊,是不是,你哪怕不同意你也给个说法啊,你要钱还是要地盘,咱都好商量是不是?
你这一句话都不说上来就把我的信使给扣了,还要发兵打我,那你这就是给脸不要脸啊,得嘞,咱俩试试,看谁的拳头硬。
于是,老朱派徐达率领了几万人马和张士诚正面交锋,果不其然,张士诚的部队一战击溃。
老张见势不好,带兵转而进攻宜兴,这下把宜兴守将耿君用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只好弃城逃跑,直到这时,朱元璋才真正感觉到了张士诚给自己带来的威胁。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派人告诉带兵在外的徐达一条围魏救赵的计策,收到消息的徐达立即带兵向常州方面进军。
老张的反应也是很快,看到徐达往常州去了,立马也派了两个将军前去支援常州,这两个将军一个姓张,一个姓汤。
徐达到了常州附近后,并没有选择直接攻城,因为我们目前的最终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常州城,而是救宜兴,他选择在常州的附近设下埋伏圈,并且自己亲自带着老弱残兵前去诱敌。
张、汤两位将军并不知道这其中有诈,于是一路疯狂的追赶,结果被半路杀出来的伏兵打了个措手不及,徐达部下一个姓赵的将军三两下就把这俩人击退,张、汤二人仓皇逃跑,但是运气实在不好,又被徐达埋伏的第二支部队给截住,最后也只好束手就擒。
这下张士诚这边可算是伤筋动骨了,他心疼的呀,但是又没有办法,自己确实是打输了,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向朱元璋求和,重点来了,并且愿意献上军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两。
这里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说的白金啊,并不是现在的贵金属铂金,它是一种白色金属材料,但具体指何种金属材料学界也没有一个定论。
《说文解字》中将银、鋈(wù)和镣(liào)都解释为“白金也”。而且镣的含义还不明确,并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物质。
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知识范围内只有银、锡两种白色金属,铅的颜色比较暗,所以不应该入白金之列,结合考古证据,鋈其实是在青铜器上镀锡的一种工艺,所以“鋈”这种白色金属应该是指锡。
再从字面上理解,白金只是白色金属的意思,并不是某种特定的白色金属的专称。
《说文》中还记载,“银,白金也”,所以这句话也应该理解为“银,是一种白色金属”。从字面上不能排除白金指银、锡、铅、铅锡合金、镀锡器、高锡青铜等各种银白色或以白色调为主金属材料的可能。
综上所述,白金作为白色金属材料之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献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西周金文中的白金指锡(当然也,可能包括铅),春秋时期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过白金的记载,战国秦汉时期可能多种白色金属材料都被称作白金,总之不是铂金。
那不管他是什么金,总之是当时的一种流通货币,这样优厚的条件放在朱元璋的面前,他会如何选择呢?
当然是选择原谅你啦,但是,军粮二十万石可不够啊,我要五十万石,不给咱就接着打,反正已经撕破脸皮了。
这下张士诚也不干了,非但没有给你拿二十万,他还想吞下朱元璋在镇江的守军,胃口真是打开。
朱元璋得知了消息后率领大部队,分兵数路攻打张士诚。张士诚听说常州还在被徐达围着,怕自己没有了逃跑的后路,于是派遣名将吕珍回去救援,然后派赵打虎去解救长兴。
这个长兴啊,虽然有李福安和答失蛮防守,但是架不住朱元璋手下大将耿炳文的勇猛,李福安被堵在城里出不来,赵打虎刚来救援就被耿炳文抱头鼠窜,两厢里明明是把耿炳文夹在中间,但却被揍得是抬不起头来。
赵打虎实在是进不了长兴城,没办法,只好朝湖州逃窜,李福安一看这架势,也知道自己这边大势已去了,于是开门投降。
就这样长兴大捷,耿炳文立了大功老朱封他为元帅。此刻的张士诚再派左丞潘原明和元帅严再兴再次攻打长兴,可惜依旧被中途杀出来的伏兵击退,与此同时,常遇春分四路大军阻断了张士诚的粮道,配合着徐达围攻常州。
这是常州的守将正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位名将吕珍,他屡次出城迎战徐达但最终都被击退,弹尽粮绝时,吕珍终于下定决心,弃城逃走了,这一战,常州大捷。这一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张士诚也就没再和朱元璋打过了,两个人很默契的选择了不相往来。
接连攻下两座城池的朱元璋部队那真是气势汹汹啊,在众人的商议下,朱元璋决定进一步的扩大战果,继续往西南方向进军,准备攻打宁国府,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宣城。
徐达带领着常遇春继续奉命进军,到达宁国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宁国真的是固若金汤,非常饿难打,而且在城内还有一位叫做朱亮祖的守将,非常的勇猛。
这个朱亮祖确实是个猛人,他在朱元璋攻取太平的时候曾今投降过朱元璋,但是由于脾气太过暴躁,难以被朱元璋接纳,所有重新回到了元朝廷的怀抱中。
这一天,徐达带领着部队来到了宁国城下,果不其然朱亮祖出城迎战。这大哥的武器是一杆长枪,并且那是武艺超群,比起常遇春也不遑多让,竟然生生打得徐达手下的大将难以招架。
这可是惹恼了常遇春,那可真是狂人与狂人啊,谁也不惯着谁。
常将军是翻身上马,飞驰上前与朱亮祖开始较量,两人打了半天是根本分不出胜负来,这时就体现出朱亮祖的粗中有细了,大哥假装是体力不支,跟不上常将军的节奏了,于是勒马撤退,常遇春一看这好机会啊,等的就是你候车的这个瞬间了,于是二话不说,一踢马肚子就追了上去,哪知道刚一追朱亮祖一记回马枪就刺中了常遇春的大腿。
常遇春那是刚加速啊,一时半会儿没停下来就上了朱亮祖的当,没办法,就只好忍着疼撤退了,那真是险之又险,这一仗差一点就断送了常遇春的性命。
朱亮祖乘势追击,配合着张文贵斩杀了徐达的不少人马,但徐达这样强悍的将领那是你一个莽夫一次就能击败的,接下来,路还长着呢。
这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咱们啊,明儿接着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