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臺灣文學朗讀

S2EP33:客家菜包--所有好吃的菜包皆遵循古法製作,都帶著木訥質樸的表情...


Listen Later

客家菜包就是粄,以糯米為主料,加水磨成漿,再脫水成米糰,用以製作成各種口味的點心。客家菜包與一般菜包最大的差異在外皮──不用麵粉製皮,而採糯米。發展至今,外皮種類越來越多,諸如綠色的艾草粄、紫色的山藥粄、黃色的南瓜粄、地瓜粄。白色的原味菜包多用新鮮蘿蔔絲,其它菜包則多採乾蘿蔔絲。
 
最普遍的仍是以圓糯米磨漿,壓乾,拌勻的白外皮,皮薄餡多是美味的方程式。從前,客家庄過年才吃菜包,除夕夜每人吃一個。
 
臺灣所發展出的客家菜包,南部叫「豬籠粄」,北部曰「菜包」,以中壢一帶聞名,二十年來已成了中壢的名產。尤其是「劉媽媽菜包店」和「三角店客家菜包」,兩店毗鄰,都頗具規模,種類甚夥,其餡料除了招牌蘿蔔絲,還包括高麗菜乾、酸菜、竹筍、芋頭,都飽滿多汁,最了不起的是兩店都24小時營業。客家菜包店的營業時間都很早,清晨即賣,往往未到中午就售罄。
 
週末清晨,我們總是驅車到大溪,跟「溪洲樓」的李老先生學習吐納功,在湖邊,陽光特別亮,將草地鍍上金黃色,抬頭深呼吸,天空極藍極潔淨。練完功,李伯伯有時囑咐阿倡煮薑絲魚頭湯給我們喝。除了薑絲魚頭湯,阿倡偶爾另燒了清蒸吳郭魚、避風塘吳郭魚,搭配地瓜稀飯吃,大清早練功,神清氣爽,又能吃到溪洲樓的鮮魚,心情如剛出蒸籠的菜包。
 
所有好吃的菜包皆遵循古法製作,都帶著木訥質樸的表情,正正經經磨米製皮,嚴選材料再仔細爆香,絕不胡亂添加化學調味料。東勢國小旁的「黃媽媽菜包店」亦是老老實實的性格,照本份認真製作:內餡用鄉下飼養的黑毛豬,和油蔥、蝦米、香菇、蒜爆香,再結合蘿蔔絲。吃這些好菜包,突然間有所領悟,洞悉一切。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為臺灣文學朗讀By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為臺灣文學朗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5 Listeners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91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88 Listeners

Gooaye 股癌 by 謝孟恭

Gooaye 股癌

754 Listeners

亞特聊聊天丨台語Podcast放送 by 亞特

亞特聊聊天丨台語Podcast放送

11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39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57 Listeners

妮說BOOK,我說可 by 蔣亞妮 @i聽聽

妮說BOOK,我說可

5 Listeners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 by Hazel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

235 Listeners

News For Kids by ICRT

News For Kids

20 Listeners

聽康健 by 康健雜誌

聽康健

32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