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How many episodes does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79 episodes available.
May 10, 2025两难 作者:王红两难王红曹魏末年,嵇康被司马昭杀害。临刑前,嵇康将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朋友山涛(字巨源),安慰儿子说:“有山巨源在,你就不是孤儿。”待嵇绍长大成人,天下已姓司马,魏变成晋。山涛向晋武帝举荐嵇绍,嵇绍正闭门隐居,想要推辞。山涛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天地运转,春夏秋冬都在不停地变更,何况人呢?希望嵇绍与时俱进,做个识时务的俊杰。嵇绍视山涛如父,听从了他的建议,出仕,在晋武帝、晋惠帝父子两朝为官。晋惠帝司马衷是有名的弱智皇帝,他的天下自然觊觎者多。他做皇帝十多年,国家就没安定过。皇后作乱,兄弟叔侄互相攻打(八王之乱),惠帝只是个被不同人物捏在手里的傀儡。嵇绍在惠帝朝任侍中,忠心耿耿保卫着这个低能天子。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北征,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与成都王司马颖激战。司马越的军队大败,百官与皇帝的侍卫四散奔逃,只有嵇绍临危不乱,端正冠带,挺身向前,用自己的身体为惠帝抵挡刀锋箭镞。乱军逼近皇帝的车驾,飞箭如雨般射来,嵇绍当场被杀死在惠帝身旁,鲜血溅了惠帝一身。战事平息后,侍从为皇帝换下血衣,昏庸的皇帝竟然说出一句明白话:“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留下血衣作为纪念。历史开了个沉甸甸的玩笑,41年前,在司马昭篡魏之心路人皆知时,嵇康坚持不合作的态度,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从容死在司马昭的屠刀下。41年后,嵇康的儿子也从容赴死,却是为了保卫杀父仇人的孙子,成了晋王朝的忠臣烈士。唐代人修《晋书》,嵇绍入了《忠义列传》,位居第一。按传统观念看,嵇绍是忠臣,却又是父亲的不孝儿子。对这种矛盾,前人议论纷纭,顾炎武《日知录》的《正始》篇还据此阐发了“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意蕴。限于篇幅,此处姑且不论。但顾氏补充了一个例证:与嵇绍同时期,还有个叫王裒的人,因父亲王仪为司马昭杀害,坚决不仕西晋,授徒著书,隐居终身。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处世方略,让人不由得遐想:当年,嵇康为何要将儿子托付给山涛?假使嵇绍不是由山涛教养长大,又会怎样?山涛圆通、善与时周旋,嵇康应是深知的,而山涛重情义和为人老成可靠又是嵇康深深信任的,所以他在写了那一篇尖锐淋漓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开表示不与司马昭合作的宣言)后,仍将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阮籍不许儿子效仿名士放达的行为,高傲的嵇康在《家诫》中教儿子言行规矩,甚至庸碌。有谁能真正体会一个身处黑暗血腥时代的父亲的痛苦与无奈?东汉党锢之祸中的范滂,慷慨赴死,毫无惧色,对未成年的儿子交代遗言时却沉痛惶惑、令闻者堕泪:“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恶绝不可为,而为善者却像我这样人头落地。孩子啊孩子,你的路该怎么走呢?刑场上的嵇康,在抚琴弹奏《广陵散》时,内心是否也泛起过同样的惶惑与无奈?...more6minPlay
May 01, 2025失眠记 作者:华之失眠记华 之睡眠不会来,可还是睁着眼睛,巴巴地等,痴情得像一块望夫石。于是,那些夜晚的细部,就像每天落在这个世界上的尘埃一样,被我用眼睫的小刷子仔细扫下来,收集在记忆的玻璃瓶里。夜晚,躲在墙根下弱弱弹唱的蛐蛐,节奏是这样的:唧唧,唧唧唧,唧唧……从纱窗眼里窸窸窣窣挤进来的小蛾蠓,有时一脚踩空,扑通一下掉在靠窗的茶色案几上,估计摔蒙了,揉揉膝盖,挣扎半天才复又展翅,试着绕行几圈,然后快速飞走。窗框里慢慢移进一张白生生的月亮的脸,仔细看,脸上还有淡淡的斑,但丝毫不影响它难以言说的神秘和盛大之美。水样的月光透过窗棂,从床角披沥到地上,居然有几何图形一样温柔又生硬的线条和折角。一辆汽车从窗外的马路上驶过,一道明亮的光柱,从屋顶飞速扫到墙上,倏忽又消失不见。半夜,外面还有酒鬼忘情的歌声,桀骜少年尖厉的呼哨,摩托车几乎飞起来一样拉成直线的鸣响。身边的小女儿睡梦之中翻一个身,双脚蹬开被子,袒露出鼓鼓的小肚皮,嘴里哼哼唧唧说一句什么,挨着枕头一侧的小头发弯弯绕绕贴在汗湿的脸上。起身去卫生间,鱼缸里的小鱼们居然也没睡,还在悠然自得地吐着泡泡。途经客厅,蟹爪兰的盆边趴着一朵翡翠红的柱形花朵,修长的桃叶形花瓣琉璃一样薄脆、透亮,垂着长而娇俏的花蕊,开得无声无息,又招摇迷人。这样的夜晚,真的是天地生动,万物有情。唯独被我苦苦等待的睡眠迟迟不来,一直不来。时间长了,身体终于先于意志垮塌,我感觉自己等不了了。看医生,找偏方,买了安神的药来吃,配合运动,练习瑜伽,喝核桃壳里夹心木泡的水,泡脚,数羊,睡前喝牛奶,床头放一盘洋葱,听催眠音乐……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都试了,还是收效甚微。我开始怀疑上辈子做了什么对不起睡眠的事,才遭它这一生如此嫌弃。断断续续几年之后,吃安眠药终于也无法入睡了。每天晚上,脑子里好像一直有一个小人,在药力麻痹周围所有神经之后,依然披坚执锐英勇无畏地坚守着清醒的隘口。于我,黑夜和白天再无界线,日月颠倒,一片混沌。而混沌之中,那个小人依然披坚执锐,东挡西杀,守着最后一块任何药物都无法涉足的清白之地。人长期没有睡眠会怎样?就像一张纸,一直摊在灼烫的太阳下暴晒,最后干燥、脆薄、枯悴,用手轻轻一捅,瞬间支离破碎。某天,一位朋友在路上看见我,吓得大吃一惊。她说我的眼窝深陷,能放进两只鸟蛋。我那时已无心说笑,只是恍恍惚惚点着头应付。她推荐一位老中医给我,说得吃中药调理,不能再忽视。街巷偏僻处,找到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中医。他给我号脉,望闻问切,然后慎重地开出一剂药方,末了又给出一个奇特的药引:农家养的芦花白老母鸡的鸡蛋壳。母亲为此专门回了一趟老家,买来邻居玉娥婶散养多年的芦花鸡下的蛋,叮嘱我每天早上用开水冲一碗鸡蛋茶,茶喝了补身子,蛋壳留着做药引。吃了几十服中药之后,有一点作用了,草木们一点点积蓄力量,收复失地,拓宽疆土,每晚渐渐可以还给我三四个小时的安眠。但还是会早早醒来,听着窗外公路上车辆轰然经过的声音,看着一道道车灯光划过窗棂,直到窗户像煮熟的鸡蛋一样微微泛白,然后,人声、车声一点点躁动起来,像一只缓缓苏醒的巨大蜂巢。母亲说草木通人性,它知道你的病在哪儿,所以要坚持吃一段中药,能除根。可草木何止是通人性,它们是完全舍了自己来救我的,是我的恩人啊。想起小时候跟着几个堂哥一起上山挖药材,我挎着竹篮,背着小镢头,在芜杂的草丛里,细细辨认紫花地丁、柴胡、甘草、车前子、牛筋草。挖回来的药草摊在院子里晾晒,枝叶间细碎的小花数日不凋,一院都是山野的清香。现在,我的书桌上养了两盆富贵竹,我专门在网上搜了栽培方法,定期浇水,换水,每月添加一次营养液,但它的叶子还是开始泛黄,完全没有竹子的勃郁之气。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这竹子一样,温度环境稍不适宜,就不自在,睡不着觉,活得蔫巴巴的。莫非我也是一株草,非要在山间田野,在干硬的黄土和陡峻的地堰下,在凌乱的杂草和密集的刺蓬间,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土壤?外公去世三周年的那天,母亲又带我回到村庄。外公去世之后,外婆执意一个人住在家里。母亲虽然经常担心外婆,但老家有老院,有老妈,这让母亲的牵挂有了踏实的安放之地。舅舅妗妗,孙子孙女,远远近近的亲戚都赶来卸孝。白天设宴待客,晚上宾客散后,我们就住在外公家的老院里。母亲和外婆坐在床沿上叠着白麻布的孝衣,嘀嘀咕咕说着外公生前的一些事情,我坐在母亲身边,一边听,一边插嘴问白天见到的亲戚各自是谁,和外公有怎样的瓜葛。窗外依然是浓稠的黑,还是那盏橘子一样的灯,在小屋里静静散射着暖黄的光。灯下坐着三个相貌相似的女人,母亲像外婆,而我像母亲。灯光显影了生命河流里的一些细节,我们手里忙着琐碎的事情,感觉时间又闲又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困了,就偎在母亲身边躺下,枕着外婆陪嫁的绣花枕头,盖着带有樟脑气味的缎面大花棉被,闭目养神。隐隐约约听见几句母亲和外婆的对话——妈,李家沟那个男的是谁?一个老朋友。他咋认识你的?以前在村里当大队干部时,去县里开会,遇上就认识了。我看他和你很熟的样子。嗯……妈,你想我伯不想?我最近做梦老梦见我伯。母亲管外公叫伯。…………母亲和外婆后来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就彻头彻尾地睡着了,连半点梦的残渣也没有。早上自然醒来,头有点疼,欠下睡眠的长长账单,一时间还难以完全偿还,却已是神清气爽,像外婆养在窗台下那盆吃透了水的支棱棱的葱兰。母亲说,你昨晚睡得真熟啊,还打呼噜,早上都没敢叫你起来吃早饭。母亲又夸那个老中医的医术好,药开得对症。我想了想,感觉应该是无意中加入了另一味药引——村庄的夜晚。那个老中医说,人的心脏就像蛋黄一样,加入蛋壳当药引,就是为了把心保护好。而在村庄那夜,是一枚鸡蛋又被放到了柔软的草垫上。那些密不透风的黑暗,像一层看不见的厚厚的壳,护佑着村庄里的人,让他们魂梦皆安。我也猜测那晚外婆后来说了什么。她到底想不想外公呢?也许会想吧。人只有在离开之后又回来,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什么。比如说,那被我遗落在故乡村庄里的安眠。...more13minPlay
April 21, 2025茶花赋 杨朔茶花赋/杨朔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难调。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后来他攀着一棵茶树的小干枝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我就问:“古语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普之仁答道:“不很难,也不容易。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水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顶讨厌的是虫子。有一种钻心虫,钻进一条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我又问道:“一棵茶花活不长吧?”普之仁说:“活的可长啦。华庭寺有棵松子鳞,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开花,能开一千多朵。”我不觉噢了一声: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赶紧说:“你不信么?大理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听老人讲,上千年了,开起花来,满树数不清数,都叫万朵茶。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more8minPlay
April 19, 2025树与柴火 废名树与柴火/废名我家有两个小孩子,他们都喜欢拣柴。每当大风天,他们两个,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真是像火一般的喜悦,要母亲拿篮子给他们到外面树林里去拾枯枝。一会儿都是满篮的柴回来了,这时乃是成绩报告的喜悦,指着自己的篮子问母亲道:“母亲,我拣得多不多?”如果问我:“小孩子顶喜欢做什么事情?”据我观察之所得,我便答道:“小孩子顶喜欢拣柴。”我这样说时,我是十分的满足,因为我真道出我家小孩子的欢喜,没有附会和曲解的地方。天下的答案谁能像我的正确呢!我做小孩子时也喜欢拣柴。我记得我那时喜欢看女子们在树林里扫落叶拿回去做柴烧。我觉得春天没有冬日的树林那么的繁华,仿佛一枚一枚的叶子都是一个一个的生命了。冬日的落叶,乃是生之跳舞。在春天里,我固然喜欢看树叶子,但在冬天里我才真是树叶子的情人似的。我又喜欢看乡下人在日落之时挑了一担‘松毛’回家。松毛者,松叶之落地而枯黄者也,弄柴人早出晚归,大力者举一担松毛而肩之,庞大如两只巨兽,旁观者我之喜悦,真应该说此时落日不是落日而是朝阳了。为什么这样喜悦?现在我有时在路上遇见挑松毛的人,很觉得奇异,这有什么可喜悦的?人生之不相了解一至如此。然而我看见我的女孩子喜欢跟着乡下的女伴一路去采松毛,我便总怀着一个招待客人的心情,伺候她出门,望着她归家了。现在我想,人类有记忆,记忆之美,应莫如柴火。春华秋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看着火,应该是看春花,看夏叶,昨夜星辰,今朝露水,都是火之平生了。终于又是虚空,因为火烧了则无有也。庄周则说:“火传也,不知其尽也。”...more4minPlay
April 19, 2025创造意义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创造意义〔挪威〕卡尔·奥韦·克瑙斯高年轻时,我认为西塞罗所说的“只要拥有一座花园和一个图书馆,就拥有了一切”,是无趣的中年人的真理,与我想要成为的人相去甚远。我之所以这样想,也许是因为父亲似乎对花园情有独钟,有时他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花园里。现在,我也步入百无聊赖的中年,开始听天由命了。文学与花园之间的联系显而易见,它们都在狭小的区域里,孕育着某种在其他方面未曾定义的、没有边界的事物。现在我不仅能够看到这种联系,也在培育它。我喜欢这个短语——“天凉的日子”,它唤醒了我心中的某种东西,一种阳光灿烂的漫长夏日里的深邃感。到了下午,风从海上吹来,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下沉,阴影逐渐扩大,孩子们在附近的某个地方爆发出一阵欢笑声。在天凉的日子里,在生命之中,当它结束的时候,当我不再在这里的时候,这里的景色依然存在。这也是我望向窗外时意识到的一点,从中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慰。我们走过这个世界时注意到了它,但它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我们创造意义的方式只是世界上众多可能中的一种,森林、平原、高山、大海和天空,它们都有自己创造意义的方式。世界是不可翻译的,但并非不可理解。我们只需知道一个简单的规则,即世界通过无数的生命和生物所表达的一切,后面没有问号,只有叹号。...more3minPlay
April 19, 2025第二滴眼泪 罗翔第二滴眼泪罗翔我们是浅薄的,所以无须伪装成智者。苏格拉底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正因为我们的浅薄,所以我们一生都要有学习的动力。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我们仰望无尽的天空,就会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更多地寻求智慧。我们最大的风险在于我们很容易忽视虚荣的本性。人在追求美善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一种负斜率,那就是因着这种追求让我们陷入新的自恋。作家米兰·昆德拉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海边,看到世界是那么美好,落日辉煌,他感动得流下了第一滴眼泪。接着他被自己流出的第一滴眼泪感动,流出了第二滴眼泪。他感动于自己的感动——我居然如此卓尔不群,远超庸俗的众人,可以因落日余晖而感动。我们很容易陷入第二滴眼泪的试探。虚荣会再一次将我们带进荒诞的深渊。...more2minPlay
April 15, 2025路遇一只蝴蝶 李汉荣路遇一只蝴蝶李汉荣当我从它身边路过时,它很快转过身来,热情地围绕着我,旋转了至少三圈。我停下来,静静地站立,希望它停在我的肩上或手上,我愿意成为它歇息的驿站。我这么想着,就急忙掏出手机,准备抢拍我与它合影的照片和视频。也许它会成为一个网红蝴蝶,它斑斓的身影,将飞遍全网。这里的春天也将获得无数打赏和点赞。可是,它却失望地转身,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它拒绝拍照,它拒绝上网,它拒绝当网红,它拒绝与我合影留念。也许,就在接触我时,它才发现,我不是它记忆里属于春天的事物。我忽然醒悟:我,只是从春天路过,却并没有为春天增添任何有价值的内容,比如一缕芬芳、几滴露珠、一点清洁的气息,更没有像我父亲生前那样,出门总是扛一把锄头,揣一袋种子,按节气的线索,深情而熟练地为春天整理出清晰的思路,也顺便为问路的蝴蝶或蜜蜂,指引飞行的路线。我无所事事地从春天走过,举着手机,不停地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好像一个无聊的枪手,对着似是而非的幻象的标靶,连续瞄准连续扫射,然后,收获空空如也的存在感和自欺欺人的美感。总之,我没有给春天增加半点春意,春天却因为我的无所事事,也有了无所事事的空虚和无聊。对春意特别敏感特别钟情的蝴蝶,当零距离接触我的时候,它才发现:这个从春天路过的家伙,他的身上,竟没有丝毫春意,没有丁点可爱的气息。蝴蝶认为,这个人的到来,只是让春天的叙述出现停顿,只是让它的探春路线出现了迷失和混乱。而且,由于这个游手好闲家伙的半路阻隔,蝴蝶严谨的春日行程被推迟了:因了我,春天的部分叙事错了,土地的部分节奏错乱了,我耽误了一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相约的时间,我耽误了一朵花与另一朵花相逢的机缘。也许,因为我的不合时宜的出现和阻隔,一种即将出现的奇异花卉,很遗憾地将永不会出现——我的出现和阻隔,导致了蝴蝶在春天关键环节的遗憾缺席。这就是说:因为我的出现,许多美好的事物或许将不再出现。也许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因为我本身也不那么重要。那就给我留点自尊和面子,客气一点说吧——由于我的出现和阻隔,这个春天,至少有两种花蕾推迟了花期,至少有三只采访的蜜蜂和两只探春的蝴蝶,因花期被推迟,它们对春天的探访,连续扑空。蝴蝶转身,头也不回地飞走了,望着它斑斓的背影,我感到很惭愧:在它的印象里,我该是怎样乏味、怎样空洞、怎样贫困的一种东西呀。...more5minPlay
April 15, 2025须知世上苦人多 李汉荣须知世上苦人多李汉荣路两旁的行道树忍受着尘埃废气的污染和丑化,固执而严肃地葱绿起来了。远山把一抹抹青黛,渲染给古老的苍穹。该绿的地方,都绿了。忽然记起两句诗:顿觉眼前春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是的,顿觉眼前春意满;然而,须知世上苦人多。在西环路十字路口,我看见一位年轻母亲骑着电动车过来。红灯亮了,车停下,我才看见车后座上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双肩书包,右肩上还另外斜挎着一个装着画板画笔的印有某艺术培训中心标志的小书包。她双手搂着妈妈的腰,紧贴着妈妈的后背,睡着了。她显然太累了——我望着母女俩,心里猜想着女孩的情况——她刚上小学不久,父母又为她报了培训班,今天是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但作业还没做完,又要去练习绘画。连续的睡眠不足,女孩实在太累了,可是别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自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这样,大家都被一种通用的枷锁给绑架了,生存成为一场苦役、煎熬和没完没了的挣扎。就在妈妈骤然停车时,小女孩打了一个激灵,但她并没有抬头、睁眼,而是耸了一下身子,更紧地贴向妈妈的后背。我注意到她的双肩书包上,印有小白兔的装饰画,猜想女孩是属兔的吧,在女孩上小学的那天,父母为她买了这个快乐小兔子的书包,希望她有活泼、快乐的童年和学习生活。可是,兔子快乐吗?女孩快乐吗?童年快乐吗?兔子在山野里总是被什么东西追赶和惊吓,兔子终生都惊慌地狂奔在亡命的路上。孩子们呢?孩子们又是被什么追赶着,被什么惊吓着?而父母们呢?又是被什么追赶着,被什么惊吓着,被什么侵扰着?我注意到这位年轻母亲的目光和神色,是的,看得出来,她是有点憔悴、忧郁和焦虑,她那年轻的尚且秀气的脸上,不见有热情、希望、优雅、贤淑、安详、从容等等属于母亲的应有气息鲜明地由内向外漫溢,哪怕只是一部分漫溢也好啊,可是几乎都没有。我看到她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不安、恐惧、烦躁和焦虑。绿灯亮了,车轮开始奔腾,年轻母亲的电动车和紧贴着母亲后背打盹的小女孩,还有她肩上的书包以及书包上快乐的小白兔,以及那画板和画笔,以及她那在颠簸的车上因极度疲倦打盹的样子,连同那年轻母亲焦虑的神色——这一切,很快汇入奔腾的车流人潮,湮没于沉闷的日子或喧嚣的日子里了。但是,我总是放不下那个瞬间,心里总是担心和害怕:十字路口,红灯亮了,年轻的母亲骤然停车时,小女孩打了一个激灵,但她并没有抬头、睁眼,而是耸了一下身子,更紧地贴向她妈的后背,她在颠簸的车上继续颠簸着打盹。我希望,女孩紧贴着妈妈,而她的妈妈是坚强和温暖的,是可以依靠的。那么,那年轻的妈妈,她又紧贴着什么呢?又有什么是她可以依靠的呢?我想,任何人活在世间,都多少需要依靠点什么。人无法依靠虚无去战胜虚无,人无法依靠不公去改变不公,人无法依靠充满不确定性的命运去超越命运。人无法背负着恐惧和焦虑的重压,去渡过人生的沧海。我希望,妈妈们能渐渐靠近希望,渐渐贴紧希望,进而将自己变成希望。生活果能如此,我那放不下的心,也许,慢慢就会放下来。我想把我的心,放在我的心上。可是,我的心,仍是一颗总是放不下、总是悬空着的心。...more7minPlay
FAQs about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How many episodes does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79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