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素来是德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媒体除了继续讥讽两会是被人操纵的举手表决机,是富丽堂皇的“民主秀”外,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当然也有细心的观察和发现。比如,《科隆城市广告报》发现,中国国家和党主席习近平已掌控了许多权力。权力如此集中,令人担忧。而德国电视一台则发现,中国下调经济增长率,“变得谦虚了。”对中国的新五年计划和军事改革等,德国媒体也做了不少分析。
《商报》表示,中国的新五年计划方向正确,但内容上有矛盾。因为,下调增长和对经济进行历史性调整改革是难以并驾齐驱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根本性的修改,这一点毋庸置疑。而靠货币政策支撑的出口、扶持破坏环境的重工业以及兴建无人居住的城市--说得温和一点,这几条路都是不能长远的。所以,中国要削减产能过剩、促进创新、提振服务业,这很值得欢迎。但扩大服务业会导致生产力下降,而创新工业虽然也会带来成果,但还远远不能平衡生产力的下滑。所以,中国2018年以后的增长可能就只有5%。这样一来,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市场的地位会有所下降,但中国照样能让大部分人有钱有面包,因为服务业是个就业密集的行业。因此,全球振荡在中国引发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经济的扩张仍将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维持稳定发展。
《世界报》则认为,中国低估了削减产能过剩将带来的失业率。根据政协的调查,仅在半打危机领域里,裁员就可达1千万。不过,李克强宣布将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的改行培训费以及其它过渡费等,这是中国将迈出的新的一步。此外,中方还有加大创新投资、提高个人生产力、调换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等设想,但李克强没有解释为什么中国股市出现了暴跌现象,再者,有关国企改革也含糊不清。总体而言,新五年计划里没有大改革。
《时代周报》对习近平的军事改革表示了肯定和希望。该报写道:自毛泽东时代以来,中国陆军一直是主力军。但现在,陆军将和空军和海军平起平坐。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改革。诚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经历了不少改革。但这些改革仅局限于裁军、反腐、限制军队过份膨胀的经济作业等。习近平前任全都对结构缺陷视而不见,而是忙于通过增加军费来稳固军队的忠诚。唯有习近平走出了结构改革的大步。现在,不仅三军要平等,而且,中国还将按美国模式打造一个统帅三军的指挥部。只有当这个指挥部能象美国的一样对各军驾驭自如时,中国军队才真正走向了现代化,才能满足新时代的作战要求。一些国家花了数十年才走到了这一步,但习近平只给了军方五年时间。当然,一些将军会失势,会对改革不满,但习近平已起用了不少新人,而且,许多将军多年来就呼吁军队必须现代化。有这些人的支持,习近平应该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