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茶山记

特别节目 | 如何理解“中国茶”申遗成功?


Listen Later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因为近期疫情带来的影响“茶话404”第11期内容不能如期上线,预计顺延至下周更新。我们会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更新状态,各位听众朋友也要多多保重身体。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相关内容持续占据各大平台的热榜。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申遗成功后,除了庆祝、转发,我们还可以关注什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陈重穆老师,为大家深度解读此次事件。

据介绍,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包含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之中有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有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适用于不同茶类的制茶技艺,也有“潮州工夫茶茶艺”“庙会(赶茶场)”等茶俗。概括来说,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乌龙茶制作技艺—摇青(《岁时茶山记》书第188页)


▲黄茶制作技艺—闷黄(《岁时茶山记》书第19页)


▲红茶制作技艺—发酵(《岁时茶山记》书第131页)

陈重穆认为作为文化符号的茶多少有些不接地气,一款茶好不好,始终要回到物质层面去讨论——即是否好喝、是否符合时人的审美,而这背后是一整套关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加工工艺等领域的学问。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茶呢?身为一线的制茶人,陈重穆在多年考察的经历中遇到了哪些行业乱象?产出一款好喝的中国茶,需要哪些条件?更多关于“中国茶”申遗成功的解读,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中了解。


“岁时茶山记”是三联中读携手三联爱茶推出的精品茶播客,每周三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欢迎订阅我们的节目,及时追更。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岁时茶山记By 三联中读

  • 5
  • 5
  • 5
  • 5
  • 5

5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岁时茶山记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4 Listeners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42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2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不止读书 by 魏小河

不止读书

28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00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4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31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82 Listeners

茶里茶外 by 娄娄、阿乐

茶里茶外

0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5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9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10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