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两汉期间是以儒家为统治思想。但是在东汉政权瓦解后,儒家作为统治地位也随之动摇。魏晋时期文化发展及其迅速的,还有就是对于思想的研讨。魏晋门阀士族为了统治需要从而寻找新的理论体系,魏晋玄学是一种研究老庄的哲学思潮。... more
FAQs about 魏晋南北朝史:How many episodes does 魏晋南北朝史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0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22, 2024从讨伐侯景到立皇帝,陈霸先的战略与决策第五节陈王朝的建立与衰亡陈王朝的建立陈霸先,原籍颖川,其祖先在永嘉时南渡, 居于吴兴,送为吴兴之长城(今新江长兴)人。家世寒微。初仕乡为票司、后至建康,为油库吏、徒为新喻侯萧映(萧梁宗室)传教。后萧为广州利史、霸先从映至广州,以镇压广州农民起义有功,累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娄治高要,今广东高要)太守。侯景叛变,广州利史元景仲(逃至南朝的北魏宗室)与景勾结,霸先讨杀景仲、遂起兵讨候景,自始兴(郡治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出大庾岭,治赣江商下,至溢城(今江西九江市),与王僧辩会师。 由于霸先自岭南出发时、即以讨侯景为号召,因此广东、江西地区的人民,踊跃参军,他率领的队伍发展到甲士三万人,强弩五于张、舟船二千乘,贮积军粮亦有五十万石之多。时荆州军乏食,霸以米三十万石赡荆州军,荆州军的战斗力因此为之大振破建康,灭侯景,霸先之功居多。梁元帝以霸先为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以王僧辩为太尉,镇石头(王僧辩父神念,自北魏降梁,本姓乌丸氏,盖鲜卑族人。僧辩为荆州大将,平侯景立大功). 西魏军攻破江陵,霸先与王僧辩共迎梁元帝第九子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于寻阳(今江西九江市),立为皇帝,时年十三江北之地自侯景乱后,已为北齐所占;至此北齐闻江陵陷落,派大军临长江,欲进军江南。梁元帝的郢州刺史陆法和,以郢州(治武昌)降齐。北齐又采用外交攻势来配合军事进攻,派人与王僧辩接洽,认为萧方智年幼,梁朝在多事之秋,应该推立长君, 寒山被俘的萧渊明年龄较大,且是梁武帝的亲侄子,推他做皇帝,较为适宜,倘若梁朝拥立萧渊明做皇帝,北齐也不再进攻江南。王僧辩从个人的利益打算,就答应了北齐的条件。北齐乃派兵一千人卫送萧渊明过江,即位为帝。这样一来,萧梁政权, 实际由北齐来操纵了。王僧辩屈事北齐的行径,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不满。陈霸先正想夺取萧梁政权,这正是他利用民心的好机会,于是就从京口举兵偷袭石头,杀了王僧辩,废去萧渊明,重新拥立萧方智为帝。不久,王僧辩的残余势力还想勾结北齐,进犯建康,军至钟山。江南人民为了保卫乡土,听得陈霸先的军队缺乏粮食,家家在晚间用荷叶裹饭,夹以鸭肉,慰劳军队1。陈霸先的军队在江南人民这样的积极支援之下,战斗意志更是坚决,奋勇杀敌,获致空前大捷,把王僧辩的残余势力全部肃清;北齐的军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逃回江北的,只剩十之二三。陈霸先在这次大捷中获得北齐的军资器械,更是不可胜数。...more6minPlay
September 19, 2024江陵定都之争:梁元帝的抉择与悲剧江陵的陷落梁元帝萧绎即帝位后,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就是都城所在地,是还都建康呢,抑是定都江陵?小朝廷内部分为两派,有两种主张。一派是荆州系统的文武,以宗懔、黄罗汉为代表,他们主张定都江陵,他们的理由是江北之地尽失,建康与北齐只隔一条长江,都城受威胁,东土一带破坏得又很厉害,而江陵还没有受到破坏,因此以定都江陵为宜。一派是世家大族, 以王褒、周弘正为代表,他们主张还都建康,他们的理由是自东晋以来,建康一直是江东的政治中心,一般百姓的心理,认为做皇帝而不前往建康,和“列国诸王”并没两样。当然他们也看到距江陵五百里的襄阳,已在西魏的手中,江陵的局势已很为险恶,可是他们知道梁元帝萧绎为人猜忌多忌讳,因此没敢直说, 只是隐隐约约地点了一下。梁元帝萧绎呢?他知道自己由于荆州军在收复建康时期的大焚掠而失去扬、越一带的人心,况且建康破坏很严重,一时不易恢复,因此一时也不想回建康,于是就决定定都于江陵。 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既即帝位便不再称臣。 西魏派遣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接待宇文仁恕不像接待北齐使臣那样热烈。梁元帝并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 西魏所侵梁之梁、益等州和襄阳等地应归还给梁。宇文仁恕回去报告西魏执政宇文泰。宇文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倘若再把江汉地区拿到手,形势于己更为有利。而萧詧又在此时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公元554年九月,宇文泰乃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南侵江陵。十月十一日至襄阳,萧詧领兵助战。十一月十四日西魏大军至江陵,派精骑先据江津,切断江路,使江南援军无从得渡,然后筑长围,尽锐攻城,二十九日城破,梁元帝被执处死。西魏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分赏将士作奴婢,驱归关中,将小弱者全部杀掉5。 西魏攻下江陵后,将人民全部掳去,只把空城留给傀儡萧詧作梁国的都城,而将未遭破坏的雍州收归西魏作郡县。萧詧帮了一阵凶,反而失去襄阳,得到江陵空城,而这座空城还得由西魏派江陵总管驻扎其地来监视他。他悔恨作赋:“昔方千[里]而畿甸,今七里而盘萦。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周书· 萧督传》不久忧愤而死。卖国投敌落得如此下场。 江陵破后,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敬帝)。未几,霸先废方智自立,梁亡。 齐梁帝系表齐七帝,首尾二十四年;梁四帝,首尾五十五年。 萧整鏤隽乐子隆子副子道赐承之始之顺之(一)齐高赤斧懿(一)梁道生帝道成武帝衍(479-482)颖胄(502-549) (五)齐凤明帝鸾(二)齐(494一498) 武帝赜遥光(483-493) (六)齐东(七)齐和文惠太昏侯宝卷帝宝融子长懋(499-501)(501一502) (三)齐郁林王昭业(494) (二)梁简(三)梁文帝纲元帝绎(550-552)(552-555) (四)梁敬帝方智(555-557) (四)齐海陵王昭文(494)江陵陷落后,梁元帝萧熠面临定都选择。荆州与世家两派争论不休,萧熠最终决定定都江陵。然而,西魏大军南侵江陵,迅速攻城致使城破,梁元帝被处死。一场政治权谋与地缘战略的残酷博弈,揭开了梁朝末期的悲壮篇章。江陵空城仅为傀儡之地,萧熠的选择最终以悲剧收场,引发无尽的遗憾与反思。...more6minPlay
September 16, 2024定都江陵侯景掌握建康政权占有扬、越之后,对其统治区内人民,进行残酷的苏夺和烧杀,这样,一方面直接使人口减少,生产破坏; 一方面又加速其自身的灭亡。那时江南扬州虽残破不堪,而荆尚称全盛,剂州能够消灭侯景,本是自然不过的事。公元551 体,侯景出兵攻取江州、郢州,乘胜西上,史称其水军“号二十万, 联千里,江左以来,水军之盛未有也”(《南史·侯景传》。景准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将攻江陵。萧绎命王僧辩率兵击退景率,收复器州和江州。次年三月,王僧辩又大捷于姑孰(今安徽当涂),乘胜进抵建康。侯景战败东奔,与心腹数十人乘船海护(今属上海市)人海,景党或死或降,或走投北齐。梁将羊佩装三于鶠随景东走,语舵师驶回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至胡豆洲(今江苏镇江市北),景觉,大惊,欲投水,鹍刺杀之,送景尸于王僧辩,侯景平。 王僧辩从江陵出发时,曾向萧绎请示:“平贼(侯景)之后,嗣君(萧纲)万福(平安不死),未审何以为礼(不知用什么礼节对待他).(《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萧绎的指示是“六门之内, 自极兵威(台城有六个城门,言台城破后,自可放手杀戮)"(《南安·梁昭明太子统传》,也就是暗示萧纲应在被杀之列。城破, 萧纲已为侯景所杀:萧栋(萧统长子萧欢子)兄弟三人本已被景监禁起来,这时就从幽禁处所逃出,投奔荆州军,结果王借险执行了萧绎命令,派人把萧栋兄弟沉水溺死。 荆州军攻克建康之后,“纵兵蹂掠”(《南史·侯景传》).建康人民天天期待“王师”到来,一旦“王师”进城,“老小相扶竞出” (南史·侯景传》);谁知荆州军刚渡过秦准河,就对他们进行报掠,“剥剔士庶,民为其执缚者,相衣(衬衣裤)不免;尽驱逼居民, 以求购赎。自石头至于东城,缘准号叫之声,震响京邑”(梁书·王僧辩传》)。王僧辩在石头城,听到远远呼叫之声,还认为侯景反攻,登城瞭望,知道人民被掠,也不下令禁止。当时都认为“王师之酷,甚于侯景”(《南史·侯景传》)。荆州军进入宫内以后,把贵重财物抢光,因没法向萧绎交代,到了晚上,就用一把火把太极殿(正殿)及东西堂、延阁、秘署全部烧光,只剩下武德、 五明、重云殿及门下、中书、尚书三省被抢救住。这一次浩劫,造成“都下户口,百遗一二;大航(桁)南岸(秦淮河南岸),极目无烟”(《南史·侯景传》)的荒凉景象。 侯景既破,萧绎就在公元552年的十一月,在江陵即帝位, 是为梁元帝。那时江北诸郡,多被东魏侵占,梁、益两州已全部并于西魏,雍州一镇也已沦为西魏的附庸,史称“自侯景之难,州郡大半人魏,自巴陵(今湖南岳阳)以下至建康,缘以长江为限, 荆州界北尽武宁(郡治乐乡,今湖北钟祥西北),西距峡口(巫峡之口),自岭以南,复为萧勃所据。文轨所同,千里而近,人户著籍,不盈三万,中兴之盛,尽于是矣”(《南史·梁元帝纪》,南朝到这时更为削弱了。...more6minPlay
September 14, 2024内乱不止,梁朝岌岌可危萧绎在成为大都督后,为求私利,不救建康,最终自立为帝。他向西魏求助,引来西魏趁机进攻。襄阳被西魏控制,萧绎兄长萧詧求自保成为傀儡。此时的荆州周围形势危急,而萧氏兄弟为了地盘互相争斗,导致江陵险遭三面受敌。梁朝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算又少了一个。 (萧纶死后,萧绎还有一个八弟萧纪。纪自大同三年(公元537年)被任命为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到了公元552年,镇守梁、益,已有十六个年头。萧纪在蜀,“南开宁州越嶲(治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西通资陵、吐谷浑,内修耕桑盐铁之功,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南史梁武陵王纪传》),有精兵四万,马八千匹。他也和萧绎一样,当建康被围时,毫无出兵援救建康之意。到了台城已破,梁武帝已死,萧纲已被杀,他就即位称帝,率水军沿江东下,以讨侯景为名。东下时,“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其他锦罽缯采称是”(《南史·梁武陵王纪传》)。萧绎见萧纪东下, 又派使臣向西魏请兵,说:“子纠(春秋时齐公子,齐桓公兄)亲也,请君讨之(意思是说萧纪虽是我亲兄弟,但是请你消灭他)。” (《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二年)西魏自然乐得乘萧绎兄弟内阋的机会,派大军攻下梁州,接着进兵取得益州,坐收渔利。萧纪末至江陵,而后方益州已失,纪又为萧绎军所破,绎将生获萧纪,杀之于巫峡口。萧绎剪除兄弟势力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梁、益既失,襄阳又被西魏所控制,江陵已是危如累卵了,襄阳是雍州刺史驻地。当时雍州刺史为萧詧,是萧绎长兄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萧统的第二子萧誉先为湘州刺史,侯景围台城时,因不肯受萧绎的节制,萧绎派兵围攻长沙(湘州治所),备为救他二兄萧誉起见,曾举兵向江陵,欲解湘州之围。城破后誉被杀,詧遂举襄阳附于西魏,请为西魏附庸之国。西魏也想扶植萧餐作傀儡,可以乘机向南朝进行侵略,乃封萧詧为梁主,并派重兵驻于襄阳,带着一种半监视半保护的性质。襄阳距离江陵,只有五百里路,势同唇齿1,倘襄阳失守,江陵就三面受敌,因此要保卫江陵,必须固守襄阳,可是萧梁皇室互争地盘,自相火并,却把山川形险,拱手让给敌人在侯景消灭前后,荆州周围的形势,就是如此。...more5minPlay
September 12, 2024梁武帝家族内斗:皇位争夺风云萧绎在梁武帝去世后,眼见台城被围,非但没有积极援助,反而暗地里期待父兄的早逝好借机夺位。他在全国的强烈指责下,只是象征性地派兵增援。最终,台城失守,萧绎的兄弟们或被杀,或逃亡。为确保皇位,他甚至联手西魏,借刀杀人,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故事揭示了权谋与兄弟情仇的残酷一面,引人深思。...more5minPlay
September 11, 2024侯景之乱 下在台城初陷之时,建康附近,已破坏不堪,淮南诸州,亦多为北齐所侵占,可是南朝的粮库东土会稽一带,还是非常丰沃。东扬州(州治即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刺史萧大连有“胜兵数万,粮仗山积”(《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江南人民憎恶侯景残暴,都愿起兵讨景。可是萧大连朝夕酣饮,不问军事。侯景派兵攻取吴郡、吴兴之后,又攻下会稽,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为三吴)全部,为景所占。“自晋氏渡江,三吴最为富庶,贡赋商旅, 皆出其地。及侯景之乱,掠金帛既尽,乃掠人......卖于北境,遗民殆尽矣”(《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侯景军队对东土的破坏,造成大宝元年(公元550年)的江南大饥荒,“会稽尤甚, 死者十七八”。史称:“时江南大饥,江、扬弥甚。旱蝗相系,年谷不登。百姓流亡,死者涂地。父子携手,共人江湖;或兄弟相要, 俱缘山岳。芰实荇花,所在皆罄;草根木叶,为之凋残。虽假命须臾,亦终死山泽。其绝粒久者,鸟面鹄形,俯伏床帷,交相枕藉,待命听终。于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南史·侯景传》)繁华的南朝,破坏到这种程度。统治者养寇自患,却给江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祸。侯景要想在江南建立起他的统治政权,一方面把从南朝俘虏到的原来没为奴隶的北朝卑族人,释放出来,待以高官厚禄3。同时又封逃在南朝的北魏元氏宗室十余人为王,并重用北人,来共同统治南人。一方面为了镇压南朝人民的反抗起见, 禁止人民二人以上共同交谈,“犯者刑及外族”。“于石头[城]立大春碓”,把反抗他的南朝人民投碓中“捣杀之”。又为“大剉碓”,“先进其脚,寸寸斩之,至头方止”。在他执行惨酷的杀人政策时候,还强迫建康人民前往观看,欲以威众。每次出兵,他常告诫诸将说:“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南史·侯景传》)因此他部下的将领“专以焚掠为事”,以杀人为戏笑。但是不管侯景的这种统治政策,怎样恐怖,江南百姓是“虽死,终不附之”(《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的。...more4minPlay
September 09, 2024侯景之乱 中在粱朝和东魏和谈的过程中,侯景一再表示反对,可是梁武帝既不加以考虑,也不加以防范。侯景乃强迫招募南豫州属下的居民充作兵士,于太清二年八月初十日在寿阳举兵叛变,袭取谯州(治山桑,今安徽含山西南),陷历阳(今安徽和县),引兵直临长江。 梁式帝在长子萧统出生以前,以弟萧宏之子萧正德为子:后来生了萧统,又把正德还给萧宏。正德认为自己应该算作梁武帝的长子,他日可以继承皇帝的位置,对梁武帝措置这桩事非常不满。他阴养死士,想夺取皇位。侯景就利用萧正德与梁武帝叔侄之间的矛盾,派人去和萧正德取得联络,表示愿意拥护他做皇帝,共同举兵来推翻梁武帝的统治。愚套的萧正德听到侯景愿意拥戴他,认为他做皇帝的机会到了,就不惜出卖他的伯父, 出卖他的国家,同意做侯景的内应。 侯景叛变的消息到达建康以后,梁武帝还认为“长江天堑” 侯景是渡不过来的。就下令派他第六子萧纶统率四道都督北讨侯景;又任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交给他担任保卫建康的任务。正德知道侯景到了长江北岸的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有横江浦,面对江南之采石),就派大船数十艘把他接列I江南买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来。侯景就这样轻易地波过长江,侯景渡江的时候,只有“马数百匹,兵八千人”(南史·仅景传>),时间是在公元548年的十月二十二日。 N景以十月二十二日渡江,二十三日至板桥(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街道).二十四日至秦淮河南岸。梁军在秦淮北岸,限朱雀桁(大桥)而军。萧正德党与沈子睦闭桁渡景军。景既渡奏淮,萧正德率众与景合,直抵台城城下。乃作长围围台城以隔绝内外,又西陷石头城、东取东府城,百道俱攻,昼夜不息。又引玄武湖水灌台城,阙前御街尽为洪波所淹没。 自太清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被围,到太清三年三月十二日城破,台城前后被围有一百三十多天之久。梁武帝时已老耄,到了八十六岁的高龄,城中防务由太子萧纲主持,防军在名将羊侃的指挥下尽力抵抗。城初被围时,城内有男女十余万人,甲士二万余人,米四十万斛。被围既久,死者十之七八,登城而能作战的士兵,不满四千人了,这四千人也都是瘦得不像人样,只是喘气。 城内“横尸满路”,“烂汁满沟”(《南史·侯景传》。城破时,生存的只有二三千人。城外的居民,在侯景的蹂躏下,更是悲惨。当攻城时,他们被强迫起土山,“乱加殴捶,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 (梁书·侯景传》)。侯景“士卒掠夺民米,及金帛子女。是后米一升至七八万钱......饿死者十五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数月之间,“道路断绝”,“存者百无一二(《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太平寰宇记》卷90引《金陵记》称:“梁都之时, 城中二十八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岗,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经过此次战乱,已是荒圮不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诗句)的建康,在这次战乱中毁灭了。 当台城被围的时候,城外援军在邵陵王萧纶、东扬州刺史萧大连(皇太子萧纲之子)、南兖州刺史萧会理(梁武帝第四子萧绩之子)、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衡州刺史韦粲、高州刺史李迁仕等率领下,集结于建康城周围的有二三十万人之多,共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指挥全局。其中除韦粲一人战死外, 其余将帅大都是顿兵不战,竞相抢掠。城破后,侯景强迫梁武帝命令援军全听侯景指挥。援军或归或降,陆续散去。 景未人建康时,曾立萧正德为帝(太清二年十一月初一日); 既入建康,废正德,后又缢杀正德,萧正德共做了一百多天的傀儡皇帝,傀儡的下场,就是如此。侯景自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南朝的军政大权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梁武帝也被侯景软禁起来,在台城陷落后二月,老病饿死,年八十六。其长子萧统先死,三子萧纲时为太子,侯景立纲为帝(是为简文帝),简文帝当了将近两年的傀儡皇帝,景又自为相国,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公元551年的八月,景又废简文帝,立萧统长子萧欢之子萧栋为帝。这一年的十月中,景命人用土囊压杀简文帝萧纲,并杀其十余子;十一月中,又强迫萧栋禅位于己,国号汉。...more8minPlay
September 07, 2024候景之乱 上侯景之乱侯景是北魏怀朔镇中已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 曾做过怀朔镇的外兵史,和高欢极为友好。六镇起义失败后,景降于尔朱荣,随尔朱荣入晋阳,进洛阳。尔朱荣破葛荣时,景为前锋,以功擢升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氏,景又附于高欢,因与高欢少时友好,为欢大丞相府长史,仍兼定州刺史。以后在东魏历官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河南道的最高军政长官),将兵十万,专制河南,有十四年之久(公元534一547年),可算是高欢唯一得力的帮手。高欢死,欢子高清想把侯景调回,夺其兵权,景举兵不受代,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知景机诈多变, 仍采取“受降如临敌”的谨慎态度,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占有的土地有七州十三镇之多,并示意侯景要他把指挥的军队交出来,并且希望他入朝长安。同时高澄也已在侯景叛变之后,派遣大军,命慕容绍宗率领,向侯景军进逼。侯景在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下,乃派使至江南向梁武帝接洽投降,请求萧梁出师援救。 已做了四十六年南朝皇帝的梁武帝,听到侯景来投降,认为统一中原的机会到了。一面任命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接受了他的投降;一面派他的侄儿萧渊明率领南朝的主力军队五万人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牵制东魏,支援侯景。由于南朝兵农身份的继续低落,与兵役成为自耕小农主要破产因素的缘故,因此“萧衍发召兵士,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魏书·岛夷萧衍传》)。叫那些用锁颈械手的方式抓来的士兵去援救侯景,而且这次举动,又与全国人民的利益不能结合起来,这些士兵的战斗意志的低落是可想而知的了,叫他们去面临劲敌,打败仗自是必然无疑。加以军官腐化,师到之处,劫掠居民,毫无纪律,以及统帅萧渊明的怯懦与没有实战经验,结果梁军在彭城外十八里寒山堰一战,为东魏大将慕容绍宗所败,渊明被俘,南朝的主力军,几乎全部歼灭。东魏军在大捷之后,回师进击侯景。景时有众四万,退保涡阳(今安徽蒙城), 曾连败东魏军。慕容绍宗坚壁不与交战,相持数月:等到侯景食尽,然后绍宗出兵击景,景军溃败。景率步骑八百人,投奔南朝, 赚取了寿阳(今安徽寿县)。 寒山堰大败,梁朝主力军被消灭的消息传到建康,梁武帝紧张得几乎从床上堕下来。侯景到了寿阳后,梁武帝便正式任命侯景为南豫州刺史,让他镇守寿阳。并赐给青布万段,兵仗若"开。东魏在寒山大捷并驱走了侯景收复一部分失地之后,又采发爷交农务,叫被浮的萧源明写信给梁武市,表示只要南朝消灭侯录、北朝就可以释放萧测明和寒山的敛浮。想通过这方法,来离间候景和梁卖的关系,促使侯景迅速叛变,以达到他们所预期达,不是消灭侯景便是梁朝兹侯景所灭、两者相争,东魏乘机坐贵渔利的目的。梁武寄在得到东魏的和议消息后,复信是:“贞E(萧海有封贞阳候)日至、侯景夕运(《资治通签》梁武帝太流二年)。在太清二年的六月间,并正式派使臣徐酸前往东魏商淡和汉的具体方案。 在梁朝和东魏和谈的过程中,侯景一再表示反对,可是梁武专溉不加以考忠,也不加以防范。侯景乃强迪招募南豫州属下的居民充作兵士,于太济二年八月初十日在寿阳举兵叛变,袭取谁(治山桑,今安徽含山西南),陷历阳(今安徽和县),引兵直临长江。...more8minPlay
September 05, 2024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自南齐而下,南朝的政权,日益腐化与恶化,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对南朝政权,除伤心与失望外,已不对它存有任何幻想,因此,中原人民除了以自己的武装起义行动来推翻鲜卑贵族的统治以外·就没有再用南朝来作为号召的了。当萧梁北伐之际,正是北魏统治区内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失败之后,关、陇各族人民的起义运动,还正在进展中,山东人民起义也方在邢杲的领导之下,与北魏统政权展开慘烈的斗争。可是梁武帝不知振作自己,刷清内政,整军经武,去配合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收复失地,却想利用北魏宗室元颍去充当北朝傀儡,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命大将陈庆之率众七千,送颢北还。元颢和陈庆之攻下北魏首都洛阳,北魏主元子攸逃往黄河北部的河内。庆之等在一百四十天内,攻下了三十二个城市,前后经过大小四十七次战争,战无不胜。可是孤军深入,不能很好结合当地民众。而元颢在入洛阳之后,又和北魏政权内的胡、汉地主集团勾结起来,甚至想消灭南朝的武装,脱离萧梁而独立,梁武帝也没有再派大军去支援陈庆之。结果尔朱荣反攻洛阳,元颢被杀,陈庆之全军覆没,只庆之一人乔装僧侣,逃返江南,梁武帝的北伐事业也就告一结束。 梁武帝于天监元年即帝位,时年三十八;至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乱梁时,年八十五,在位已四十七年(他在位共四十八年,于太清三年死,年八十六)。这四十七年中,从他本人的私生活而言,好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皇帝。他对公文很重视,冬季四更天就起身点烛批阅文件,手冻得坼裂也不在乎。晚年崇信佛教,每天只吃一顿饭,饭菜也是“膳无鲜腴,豆羹粝饭而已”: “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不饮酒,不听音声。"(《南史·梁本纪》)从少就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常常读书到深夜。对经学很有研究,撰有《群经讲疏》二百余卷;又撰(通史》六百卷;诗作得很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到后世还在传诵;“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南史·梁本纪》)初即位,即命群臣撰吉凶军宾嘉《五礼》一千余卷,群臣撰《五礼》时,遇有疑惑,都由他下最后判断。他又兴修国学,增广生员,立五经馆,置五经博士。所以《南史》本纪评论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而敌国如东魏丞相高欢也要说“江东有一吴儿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北齐书·杜弼传》)了。他自然也以此自满。史称“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魏书·岛夷萧衍传》),有人向他说北朝强盛的, 即便忿怒;有人如说北朝衰弱下去,他就高兴非常。朝臣左右知道他这一习性,谁也不敢说真话。萧梁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在梁武帝做皇帝的第四十七个年头,招致了侯景之乱。...more6minPlay
September 03, 2024梁朝对内腐化,对外贪婪T有的。 梁武帝所要培养来作为政权支柱的这一撮腐朽的贵族、官僚,叫他们去吮吸人民的血汗是能手,要叫他们来办正经事,却低能极了。颜之推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到办公地点前,不下车,只派人去报了到则著作,体中何如(常常请病假)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展,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三月三日上已,九月九日重阳)公宴,则假手(请人)赋诗。”(《颜氏家训·勉学篇》)梁武帝要想利用这样腐败透顶的统治阶级来支撑他的政权,其失败是无疑的了。 梁武帝对内任其政治腐化恶化,对外也显得贪婪而无能。 当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政治已日趋衰乱。梁武帝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大举伐魏。当时梁军“器械精,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之所未有”(《梁书·太祖五王传》)。可是梁武帝却舍当时名将韦叡不用,而任命其六弟、儒怯无能的萧宏为主帅。大军北伐,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西南七十里洛河镇,洛润人淮之口),一个夜里,偶然发生暴风雨,萧宏以为是敌人来进攻,即弃大军偷偷逃回建康。大军觅宏不得,纷纷散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兵民也损折了将近五万人左右。北魏接着集中大军进攻梁淮南,幸亏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的人民在守将昌义之率领下死守却敌,韦叡等率大军援救,才扭转大败的局面。后来梁武帝想阻止敌军南下,乃欲堰淮水淹寿阳。公元514年,动员二十万民伕,筑浮山堰(在今安徽凤阳),费时两年筑成,“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more6minPlay
FAQs about 魏晋南北朝史:How many episodes does 魏晋南北朝史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