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睡不著】藍白砍的不只是預算~代理人戰爭時代的思考練習
⭐️前情提要:
藍白立委針對2025年的國家總預算提出三千多個案子要刪減或凍結預算,引起社會各界譁然。
短時間爆出那麼多案子,而會期又剩沒幾天,怎麼審?怎麼協商?怎麼討論?當然都是問題。但最讓人疑惑的無非就是,為什麼突然爆出這麼多?難道。。。有什麼秘密🤔
而當人們看到提案文字時,譁然又更譁然了。什麼?因為有狼師所以要刪性平教育經費?因為有詐騙所以要刪打詐經費?因為聽海湧一劇的敘事角度不合你意,所以要刪公視經費?因為罷免連署已在進行,所以要凍結中選會經費?看到這種砍法,不免令人想,醉翁之意恐怕不只在砍吧。
然而,面對這些,身為公民,最好的防禦與武器,仍然是思考。而這次的砍預算事件,正是很好的思考材料。
🐼本集為什麼讓你睡不著?
●立委運用預算審議提出意見監督,有錯嗎?不喜歡聽海湧,不能拿來當刪預算理由嗎?意識形態與政策監督,這條線,劃在哪裡?
●因為之前打詐不夠好,所以刪掉未來打詐的經費?這個邏輯謬誤怎麼破解?
●國民黨團說,提出這麼多案子,是要行政部門來溝通!這是什麼意思?『喊話要人家來溝通』觸犯了大忌諱?提出監督內容,跟只說要來溝通,有什麼不一樣?
●國民黨團一夕之間,將三千個提案,刪成六百多個,這意味著什麼?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tqmpl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聽眾回饋】https://reurl.cc/n771r2
對人本教育札記Podcast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想法嗎?歡迎寫下你的回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