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香港Z世代心中的马克思、共同富裕和元宇宙(以及对未来的真正忧虑)


Listen Later

· 本期BGM ·

Ani DiFranco - The Internationale


墙裂坛迎来了开播以来最年轻的嘉宾。也是我最想了解的一类群体——网络时代的原住民、“Z世代”。尤其特别的是,她还是一位香港的“Z世代”。


见晴又一个Blog,我从头到尾读了一边,当时就震惊了——这真的是高中生吗?是香港的Z世代吗?看来我对Z世代的认知真的太自大了。她的文章主题涵盖政治、哲学、文学、古文诗、红楼梦、三国、托尔金,还有长笛和电子音乐;有《论语》泰伯的读后感,还有三国和易经的“crossover”跨界(“孔明遇皇叔,伏龙一跃而起,上至第五卦,政委‘亢龙有悔’;皇叔乃是‘利见大人’也!)尤其没想到“Z世代”会关注21世纪的共产主义、地缘政治、虚拟世界、游戏世界对“人本体”的哲学思考、美国重启对外战争的原因、大国间利益的博弈......这些话题。


所以我们坐在一起聊了聊共产主义、共同富裕、元宇宙、人的哲学思考,以及Z世代对未来的真正担忧。


· 本期话题 ·(文字稿推送,详见第二篇)


01

一个15岁的高一生,为什么会对哲学和社会学感兴趣?


小时候对死亡的恐惧。看到了事物是会变化的,开始有“时间”这个概念;意识到生命是会逝去的,那时候就对死亡有了恐惧;想死后会不会有世界?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有变化?对死亡恐惧的反面,就是对生命的好奇。对哲学的兴趣从这里开始。

小学六年级看了纪录片《人类》(“The Human”):一个简单的纪录片,完全黑白,向1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阶层的人问问题:对爱的理解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看后觉得世界原来这么大,有这么多不同的思想的人,开始思考不同地区、不同阶级的人们,为什么这么不一样?——对政治产生了兴趣。


02

“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


1)小跑没想到一位香港的零五后会想读一部关于托洛茨基的书,还是三部曲大部头。见晴为什么会想读这本书?

英剧《是,大臣》里有一个笑话:大臣的女儿说她晚上跟“托派”在一起,大臣就觉得她生病了,因为英文的“Trots”是“拉肚子”的意思。因为这个笑话,见晴好奇“托洛茨基”是谁,暑假就找到了《先知三部曲》来看。

书目介绍:波兰社会主义者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的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流亡的先知》: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著作。《武装的先知》:早年的经历、从孟什维克转变成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后为保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而进行的斗争;《被解除武装的先知》:1920年代俄共党内派系斗争,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流亡的先知》:流亡期间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着述,最后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

虽然全篇“试图保持客观”,但是非常纠结:既要赞颂十月革命的功绩(托洛茨基的功绩),又要解释托一手创立的体制为什么会反过来毁灭创立者自身;既要赞颂工人国家、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又要解释为什么在这个先进国家官僚会成为一个暴虐的“新阶级”。最后只能诉诸于命运的悲剧。


2)小跑最感兴趣,也觉得最精彩值得深思的是见晴的评论:以“21世纪共产主义者”的身份给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为什么称自己为“21世纪共产主义者”?见晴觉得现在“共产主义理想”的问题是什么?

“在21世纪,当共产主义者在谈论共产主义时,总有人会像一百年前托洛茨基的父亲一般,以时代跟不上来否定共产主义的价值。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人们害怕改变,害怕改变带来的动乱与未知。尤其是托父那样的中产阶级的人们,思维固化,害怕不多的资产被无产阶级吞噬,所以宁愿服从于上层的资本家与贵族。”(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同‘专制’的冲突:实行充满幻想的民主公正的共产主义,就必须经历与之原则相悖的集中制与专制。不能仅仅因为需要实行理论上有悖于共产主义的专制,就应该放弃无产阶级革命。正如在战争里实现和平就必须使用武力,专政在民主的道路上无可避免”(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3)见晴觉得“共产主义将会以一个新的形态影响着未来的社会”——为什么?

“国际网络打破了国家疆界,使得国际性的共产主义更容易被建设。无产阶级革命会在一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但绝不应该止于单一国家。与俄国革命不同,未来的革命会蔓延至全世界。在「Black lives Matter」运动里,很多国家并没有种族歧视的问题,但人民依然会为黑人喊冤。世界舆论有逐渐的一体化的趋向,革命的呼声一旦响起,就会因为同情心在发达国家回响。”(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不平等隐隐有决堤之势。新冠疫情,世界爆发了反对不平等的声音:美国的反对种族歧视,中国年轻社会的“躺平”,青年的愤怒,都是可以引发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因素。”(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科技的发展与大面积工业化让建设共产社会变得更容易。共产主义基础是科技与工业化。只有科技发展才能实现平均的资源分配,也只有大面积工业化才能使这个“平均”是富庶而不是贫穷的。”(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到底什么是阶级?怎么看贫富差距?


4)见晴的解决方案?

“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均首先要做的是打破「经济」这个惯性思维,准确来说是打破「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一旦使用「生产力」而不是「积累」来看待经济,就可以把「货币」「贸易」「利息」这些组成「资本」的基本概念瓦解......也许正是这种充满乌托邦式的幻想,才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积极的探索。”(摘抄自见晴的文章“共产主义的未来——读《武装的先知》有感”;部分删减)

小跑从“稀缺经济学”的角度和见晴讨论“资本”的概念。


5)见晴怎么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的基础,而不是目标。要实行共产主义之前,必须要保证富裕的程度。不然资本主义比共产主义在一个“贫穷”的情况下,其实更加有效。

香港社会有特别多的中产阶级,而这些中产阶级,大多数可能有一套房子,或者长期租的房子,他们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更进一步。他们的下一代也是在这个阶级中间,房子还有工作,就是人生价值的全部。

大多数人都是中产阶级的这种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阶级特别固化。中产阶级觉得自己更靠近“资产阶级”,所以是希望“资产阶级”越来越好的人。我觉得香港现在就陷入了这种情况,阶级固化,中产阶级太多了。

中产阶级反而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底层。在年景好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稳定器,因为中产毕竟是富裕阶级和底层中间的缓冲带、连接器。但是在年景不好的时候,或者经济下滑的时候,他自己会感受到威胁,可能会滑落到底层。


03

“赛博朋克2077”:为什么想写这篇文章?对“元宇宙”怎么看?你觉得自己是“元宇宙”的原住民吗?


1)怎么定义”我”?

沿用了科幻世界里俗套主题——人格的同一性。“我”是什么?组成“我”的部分有哪些?怎么定义“人格”?是记忆?身体?还是思想?

“主角V的engram(记忆痕迹)慢慢地被强尼银手的engram取代,从哪一刻开始V变成了银手?亦或者是银手变成了V?“忒修斯之船”:我们每刻都在制造新的记忆、接受新的讯息,身体也不断的在变化——那么如何定义我?无法理性的定义自己,正如我们不能理性的定义一个变幻无常的物体。”(摘抄自见晴的文章《赛博朋克2077》;部分删减)

这是一个哲学上的经典问题:“同一性和变化性”,忒修斯之船。阿里斯多德对这个的解释是“四因论”:材料因,形式因,目的因。(1)构成材料是质料因;(2)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忒修斯之船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3)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是装载和运输,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但人的“变化”,是“形式因”和“目的因”的同时变化:我们的身体细胞变化的同时,意识、人格也在变化——所以人和船不一样,船的目的和作用不会变;但人如果保留意识目的,身体零部件被变成了机器,和船一样没变吗?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目的和形式”也是在变化的,所以软件和硬件都在变,那也就是完全变化了?

你会不会觉得元宇宙世代,这是一个不断演化循环的过程?我们曾经是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灵魂的高尚和升华一定要脱离肉体;启蒙运动之后,有什么样的身体就会有什么样的意志,一直到马克思“事物决定人类”,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这种在赛博朋克的时代,机器作为一个外来的身体部分,我们又是不是开始讨论灵肉二元分离?为什么如果我们大脑能够存活,那和我们有什么样的身体有关吗?


2)赛博朋克的精神:

“赛博”(cyber)源于“控制论”(cybernetics);朋克(punk)代表反叛精神。赛博朋克讲述的不是对于科技的恐惧,而是阶级固化的悲哀,是阶级斗争无效的地狱,资本掌握生命的世界。

在恶魔结局里荒坂三郎通过换身体实现了永生,用来永生的财富恰恰是用剥削穷人劳动的方式得来的。通过资本富人进化成了全能神,穷人却只能在资本的缝隙间像蚂蚁般求生。

“反抗”的无效性?:结尾更是希腊式无法改变命运的悲剧:恶魔结局里的V为了生存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节制结局的V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太阳结局的V慢慢走向死亡,星星结局的V失去了长大的城市。想尽办法生存,每一个结局里都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3)见晴会如何设计这款游戏?

游戏里提出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玩家选择答案的机会。

把叙述的重点从“人格的同一性”转移到“熵化”。第一人称游戏是“熵化”这个主题绝佳的表现方法,夜之城可以随着故事情节推动而发生细微的变化,玩家可以确实地感受到“熵化”导致的“物化”。


04

Z世代的未来会变成Ready Player One中的世界吗?是否向往虚拟世界?


见晴认为会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在这个世界里了。一个星期不上网,完全感觉已经跟社会隔绝。我们已经慢慢进入到Ready Player One的世界里,已经开始对它产生了依赖。世界上这么多人,他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一半是在网络里的时候,制造出来的群体是怎么样的?

我们将来的虚拟世界,有可能滑落到赛博朋克2077的样子吗?见晴觉得是有可能的,但还是要看现实世界。这是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如果现实世界人们都解决温饱,大家所有的关注点都变成了精神上的讨论的时候,我认为虚拟世界是非常美好的;因为它其实是降低了精神“体验”的成本。


05

对未来有担忧吗?


见晴的答案让小跑非常意外。

Z世代忧虑的一个很大的点是:这个世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世界。昨天世界会偏向一类人,需要一类人才,明天就不需要了。所以现在才这么着重全方位发展,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到你的时候,世界会偏向哪些人;你必须要做两手准备,也很难推猜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这是我们很忧虑的。

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变化太快的阶段,就好像在跑步机上;也就导致社会里的人,有点难以为继,有点招架不住。

看起来社会发展的很快,很多时候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在这个年代里,我感觉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中世纪,Dark Age。感觉每一天科技都在变化,人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没有一个很根本的思想改变。中世纪之后有启蒙年代的思想,有很多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哲学理念。人们会去研究这些理念,导致了社会的变化。

但是我们现在社会变化,完全随着科技变化来走。我觉得也不是有问题,但是思想其实没跟上,没有变化,还是五十年前的思想,没有太多的变化,没有“冲击”的感觉。


见晴似乎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问题。

—  End  —

主笔&主播 | 肖小跑    本期嘉宾 | 见晴

编辑&运营 | 坛子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9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20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51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5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30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8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3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1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8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