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uly 29, 2024S7 EP2: 生物化學中的愛因斯坦 feat. 鄭梅君、李家瑋iGEM要求每一個參賽隊伍,實際透過實驗等嚴謹的研究方法,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說到做研究這件事情,我們鐵定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這一集,我們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兩位老師,分別是鄭梅君老師和李家瑋老師到節目現場,和大家聊聊做研究的那些大小事。 鄭梅君老師和李家瑋老師來自不同的領域,但兩人都對研究抱有很大的熱誠。對於生物學有興趣的學生和家長,要是有聽這一集的話,鐵定有聽有賺!因為不僅是能夠從兩位學者的學習經驗中一窺生化領域究竟在做什麼,同時間也能瞭解兩位老師是如何一路走到今天的,並且坐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0:00 熱愛實驗而埋首實驗研究?還是走進產業與企業連結?由鄭梅君教授與李家瑋教授來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抉擇。 07:13 關於台美的生技新創企業差異,你想往哪邊發展呢?台灣學生的「隱藏特點」令人激賞~ 13:16 第一志願是「殺人鯨保護協會會長」,結局大反轉!兩位教授的是如何走到現今的生技研究領域? 29:13 一探實驗室的真實工作樣貌。具備什麼樣子的特質,才更有機會加入這頂尖的研究場域? 52:09 培養相關的興趣,設立崇高的目標,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會走的更遠! 如同iGEM所展示的,生化領域既廣且深,從兩位老師的訪談中也能看見這是一個潛力無窮的領域,很多新的可能都在這裡發生。如果跟我們一樣,對於iGEM很有興趣,也對於生化領域想要多了解一點,那麼兩位老師的訪談絕對可以帶來很多新的啟發!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兩位老師也針對有想要往這一條路走的中學生們,給了很中肯的建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8minPlay
July 22, 2024S7 EP1: 解析生物工業的奧秘 feat. 李昆達、何佳安現在夯到不行的生物工業究竟是什麼?讓專業到不行的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李昆達教授、何佳安教授在這一集報你知! LABI老師們從2023年開始,指導高中生參加iGEM,和熱愛生物學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高中、大學在巴黎決賽現場切磋、交流。不僅如此,我們也和林口康橋聯手,辦理TGEM研討會,目的就是要創造環境,讓台灣的iGEM隊伍能夠內部交流,讓台灣的研究能量放到最大!這一切的努力,包括學生們的參與,重點在於怎麼接觸所謂的「生物工業」這一件事。 李昆達、何佳安兩位教授從他們的專業出發,和大家聊聊,究竟他們眼中的生物工業是什麼,以及他們又各自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中做了哪些有趣的研究?又經歷了什麼樣的研究歷程?這些精采的內容,都在這一集的一筆一話唷! 0:00 「反正吃藥就會好」何佳安教授談論台灣生物檢測器的現況,台人的觀念和資源挹注不足,即便檢測技術優異,但發展與投資大受影響。 07:31 醫用溶解血栓的酵素,居然是從尿液提取的?那還有其他安全的天然來源嗎?聽聽李昆達教授的分享,談論醫用酵素工業發展。 14:03 抱持科學家的使命,「對的方向就勇敢往前走」在台灣可能因為文化或視野的侷限,仍希望能與臨床端合作,將得來不易的成果幫助到需要的人。 27:11 專業領域展開!來與兩位教授暢談心臟栓塞和健康醫學專業知識,總歸一句,記得多運動唷! 44:45 對於研究保持熱情,也要調整好正確的思維,一起來為台灣打造第二座護國神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3minPlay
July 15, 2024SDGs 17 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feat. Ruby & Alvin, Austin, Hiro永續發展是全人類的課題,必須透過合作,才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解決!在這一集中,LABI賴老師邀請曾在聯合國工作的Ruby,以及曾在蘭嶼設計公民科學模式,藉此因應轉型正義難題的AAH來和大家聊聊SDG第十七項目標「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呼應第一集,永續發展目標強調經濟、環境與社會的三位一體,也因為這樣,有其外部性。既然有外部性,那麼就需要全人類共同思考、行動,來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對此,Ruby從其自身的工作經驗出發,和大家分享國際合作的那些事;AAH則以公民科學模式,試圖讓更多人看見不同類型的轉型正義問題。公民科學不只是一般民眾做科學資料的蒐集與回報,更重要的是,這是全民合作的模式,有助於科學研究的進行。 0:00 全球共榮共好的永續發展目標,要怎麼實現呢?跨國合作的夥伴關係絕對是重中之重! 11:00 想像一下,在學校做分組報告時的艱難……國際組織之間的認知落差,同樣也使得合作難度更上一層樓,Ruby的闖關心法? 19:58 怎麼會組織越大影響力反倒越小的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內心期待的正義巨人,卻無法真正維持和平要如何調適? 32:03 Alvin, Austin, Hiro三人對於蘭嶼海砂屋甚為關切,實際透過公民科學的模式,來讓更多人看見當地轉型正義的故事與問題。 47:13 把能量繼續延伸,不論是繼續發展蘭嶼海砂屋的教案,或者開展新的馬紹爾篇章,集合眾人之力去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熱情不滅! 這一集可以說是有關於永續發展相關討論的總結!為了要達成目標,沒有合作是行不通的。雖然這一條路還漫長,但該怎麼尋求合作模式,便是長久之計。究竟該怎麼合作,才能夠有所共識,並且再向前多踏一步?這是個大哉問,卻也值得我們持續思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July 08, 2024SDGs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feat. Sarah & Chelsea最近幾年,國際社會上除了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之外,以哈之間也是打得不可開交,而台灣對此也是相當有感。在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Sarah和Chelsea,就戰爭這一個主題來和大家聊聊永續發展目標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Sarah本身從事國際政治工作,一開始從聯合國在國際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始,和大家聊聊近幾年戰爭的發展趨勢,以及台灣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聽眾們鋪陳了相當豐富的議題背景。 雖然年紀輕輕,但是Chelsea花了不少時間關注台海局勢。在戰爭頻繁發生的這幾年,Chelsea認為,如果要回到台灣社會來看戰爭,那麼就有必要好好看看金門,尤其是在兩岸衝突劇烈的時候,金門究竟是怎麼走過來的!從這樣的探究過程中,不難發現,金門為台灣本島犧牲不少,且也可以明白,何以今日金門這一個地方的自我認同,在台海局勢中會如此特別。 0:00 我們就住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烏俄戰爭、以巴戰爭、接連發生……今天和Sarah來聊聊在全球管理制度下,如何落實永續發展 11:55 為什麼會發生戰爭?是政治手段還是促進經濟的工具?談論此議題雖然沈重,若關心正義與和平,就得關心戰爭。 18:37 有制衡戰爭的辦法嗎?「聯合國」便是一個維持穩定的體系,透過協調和制衡,迎來更加和平的局勢 25:27 積極關心轉型正義的Chelsea,親身走訪戰火後的金門、蘭嶼核廢,採集到令人動容的故事,也見識到為了制度而犧牲的不公 42:31 感謝一腔熱血的自己,努力把故事傳達給大家知道,希望公平正義不會遲到 雖然戰爭這一個主題如此嚴肅,但卻是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大議題,除了衝突之外,也關注難民的基本人權等。對於這些飽受戰火摧殘的生命,台灣又能做什麼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6minPlay
July 01, 2024SDGs 15 陸域生態 feat. Leo & Harry台灣是陸域生態保育的優等生唷!在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貓科動物保育專家Leo以及正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就讀的Harry,來和大家聊聊他們在陸域生態這一個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 Leo長年投入貓科動物的保育工作,例如石虎,以及雲豹。對於貓科動物情有獨鍾的他,有個夢想是把雲豹「帶回台灣」。Leo究竟是如何透過地理學外加生物學的知識,跨領域地展開行動,對陸域生態保育工作盡一份心力的呢?而Harry在中學時期,關注動物路死議題好久一段時間,並且針對生態廊道做了相當多的研究,不僅對公民科學模式有過研究,同時間也積極展開行動,應用建築設計專業,想辦法提出一些改進構想。 0:00 你認為台灣在陸域生態保育的表現如何?讓最愛貓科動物的保育專家Leo來告訴你~ 13:49 「台灣人就是有愛心」大家在保育上都非常努力,更不缺乏專業人才,而政府遲遲無法合宜地統籌資源的原因究竟是? 19:20 管控埃及聖䴉、遊盪犬貓的數量就只能靠「殺生」?入侵物種的移除議題也適合青少年們去深入探究。 31:22 親眼目睹路殺的震撼與不捨,喜歡小動物的Harry花了三年時間長期探究路殺議題,並以自己的方式參與著 43:00 用繪畫藝術來傳達小動物的脆弱、建築設計的經驗來繪製生態廊道,希望能提醒人們去思索這小小的、掙扎中的生態世界 無論是Leo或者Harry,都透過研究以及具體行動來促進陸域生態!大家對於這一個主題應該不會太陌生,但是藉由Leo和Harry的分享,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June 24, 2024SDGs 14 永續海洋與保育 feat. Aiden & Ocean如果全球暖化的態勢無法趨緩的話,人類恐怕很快就再也看不到珊瑚了!也因為這樣,與海洋有關的保育行動,便是落實永續發展理念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我們的「海龜Boy」Aiden,以及長久投入海洋保育的高中生Ocean,來和大家聊聊他們的海洋保育行動! Aiden先前在小琉球等地從事潛水活動期間,積極投入公民科學計畫「海龜點點名」的工作,且也協助中研院團隊彙整資料,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人在大學期間也不忘初衷,繼續在Duke關心海洋保育議題! Ocean來自普台,是個高中生。雖然很年輕,但是他投入海洋保育的資歷可不算菜鳥。他從八年級升九年級開始,便很積極地投入海洋相關研究計畫,不僅在地理奧林匹亞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也實際採取行動,透過科技應用的方式研擬出相對安全且有效率的珊瑚監測方式。很快的,他就要踏出台灣本島,到太平洋小島上從事海洋保育的基礎調查工作呢!這種高中生,究竟要去哪裡找呢?實在是太優秀了! 0:00 因海洋相關研究與保育行動,看過太多因人為污染而受難的海洋生物,Aiden衷心希望牠們永保自然,道理大家都懂,只是…… 13:00 「海龜到底還有哪邊能游?」在小琉球浮潛,卻被人山人海的場景震懾,開啟對海龜的關注,也因此投入公民科學計畫「海龜點點名」的工作 22:00 「明星物種」的標誌,並非真的把保育資源侷限於少數物種,而是透過行銷力量喚起大眾的重視與關懷,甚至提昇到商業行為來促使企業加入行動! 33:03 命中註定要熱愛海洋的「Ocean」也是由潛水開始,觀察到海洋保育的各種問題,進而採取行動,聽聽他的分享~ 46:33 小琉球流通獨有的「咕咕幣」,用於不鏽鋼碗租借,但因疫情影響而沒落,Ocean藉由設置平台來協助資訊彙整,延續島上的減塑行動進行 50:54 利用新的科技來研擬出更安全的珊瑚監測方式,甚至透過提案來協助珊瑚保育,高中生的Ocean做到了!永續海洋並非是遙不可及 聽完這一集,我們就能夠大概掌握海洋保育這一個議題何以在永續發展的推進進程上如此重要!讓我們跟著Aiden和Ocean的腳步一起前進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June 17, 2024SDGs 13 氣候行動 feat. 禎晏 & Kate講到永續發展,就一定會提到氣候變遷,而要解決氣候變遷,我們就必須採取行動!這一集邀請學界、業界經驗兼具的辣個男人-禎晏,以及過去曾從事防災空間調查的Kate來聊聊永續發展目標13氣候行動! 這一個主題,對於台灣的中、小學生們來說,並不會真的很陌生,但是至於要怎麼採取行動,那麼的確是個大哉問,尤其是放在教育領域中去看,怎麼樣的行動才是正確的知識,在防災教育中可能沒有絕對的定數唷!禎晏就要針對這一點來和大家聊聊知識變動的可能以及因應策略。而Kate則基於自己過去的調查計畫,以及她正在從事的馬岡研究,和大家聊聊她的所見所聞!從中學生的眼中,又能看到怎樣的氣候行動方案呢? 0:00 我們身處台灣,有著充足的地科知識與防災意識,卻因為懂得多,而在行動上畏手畏腳,「地震來了該怎麼做」未必有一定答案!? 16:50 氣候變遷教育其實老生常談的題目,但不能止於倡議和政令宣導,其實有很多藏在其中的議題都能談論的,例如? 24:20 禎晏老師認為「不要蓋太漂亮的房子」留點裂隙,更多的知識能從坑坑洞洞中去發掘出來,不固定的學科邊界,讓老師學生找出不一樣的學習空間 33:31 Kate從小住在「多災多難」的士林區,讓她特別去注意到身邊的防災設施與空間分佈,聽她聊聊這份攸關生存的「防災地圖」 43:58 關注方向轉向台灣極東點的「馬崗」,美麗漁村面臨土地正義的問題與自然災害的影響,Kate正為高齡的海女阿嬤們擔憂著未來處境…… 如果要採取行動來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那麼我們又有哪些選擇呢?中學生又可以做到什麼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June 10, 2024SDGs 12 責任消費與生產 feat. 庠序 & Kate, Catherine生產與消費是現代社會運作的重要一環,而這一個過程是否永續,就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未來!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市民永續創辦人庠序,以及2023年三星 Solve for Tomorrow首獎得主Kate & Catherine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一個跟生活密切的永續發展目標! 庠序在這一集中,先協助大家建立議題的圖像,和我們說明,為什麼在探討永續發展的時候,無法避開生產與消費這一個主題。除此之外,庠序也特別分享市民永續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在協助我們社會轉型,逐步邁向永續發展的進程;台灣人超愛喝飲料,而Kate & Catherine則想到這一個消費習慣會產生的大量茶渣垃圾。這些茶渣垃圾不好處理,現在的店家直接將其丟棄之後,這些濕垃圾對焚化爐也產生很大的負擔。對此,Kate & Catherine便應用科技,提出相應的解方,藉此落實永續發展的願景。 0:00 當你為了減碳而選擇「永續商品」,卻得多花30%的價格才能取得?消費者與生產者有了共同利益,永續發展的願景才能運作下去 11:24 以塑膠餐具為例,即便製造出廢棄處理與碳排放的為難,在公共衛生上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採取行動前需要多元面相的評估 20:55 來聽庠序分享「市民永續」在做些什麼?將地理學思維運用商業模式上,「經濟-環境-社會」共同平衡的永續經濟發展,LABI老師大感動!(噴淚) 32:39 台灣人一年喝了12億杯的手搖飲!Kate與Catherine觀察到其中的茶渣再利用,若能形成循環經濟,垃圾變黃金那該有多好~(確實比賽得到第一名獲得獎金20萬!) 45:12 若中學生想要參與這類高技術型的議題研究,該做些什麼準備?聽聽歷戰勇者的詳細分享,不用怕! 這一集的知識密度相當高,但是對於我們怎麼理解永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無論是庠序,或者是Kate & Catherine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手搖飲這一個台灣人相當熟悉的日常議題。想知道更多永續的生產與消費的方法嗎?讓我們一起跟著他們的腳步往前走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June 03, 2024SDGs 11 永續城鄉 feat. 鴻揚 & Ryan城鄉發展上的落差,算是地理學一直以來的研究課題,而這一集要談的永續發展目標11,LABI賴老師邀請好朋友、好夥伴鴻揚,以及持續關注偏鄉教育議題的Ryan來和大家好好聊聊永續城鄉! 鴻揚在就讀大學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到台北讀地理系,但對於家鄉的發展仍舊心心念念,因緣際會之下,便投入了雲林麥寮的發展研究。對於麥寮這樣相對偏的地方來說,有大企業進駐,實在令當地人感到振奮,但是這卻也需要在環境品質甚至是身體健康方面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裡就涉及了不均等的議題。鴻揚的分享便是要帶我們去看看麥寮在最近幾十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Ryan長久以來關注兒少議題,尤其是偏鄉的教育不均等問題。在2023年,Ryan即以偏鄉教育以及數位落差議題進行經濟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國際經濟學奧林匹亞論文挑戰賽的全球前五名的殊榮!對於偏鄉教育,Ryan是玩真的,不僅付出行動,也做了不少研究,希望能夠真的促成改變。 0:00 都市的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形成「北漂青年」脫離鄉村而移居都市的拉力,難道鄉下就沒有任何優點嗎? 10:00 當年六輕工業區進駐雲林麥寮,居民熱烈歡迎,隨時間更迭,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大家開始察覺不太對勁? 22:37 鴻揚老師看著改變路線的六輕,更加重視當地發展與環境保護,甚至成為麥寮「好鄰居」,心頭的矛盾油然而生…… 34:36 參與5個志工團的Ryan,特別關注兒少福利問題,服務偏鄉地區的孩子後,明顯感受到數位發展落差的狀況,也開啟了他的研究。 44:00 「一生一平板」政府以改善硬體來弭平數位落差,但軟體部分足夠支撐嗎?Ryan除了觀察研究以外,更身體力行去協助,希望找出更具系統性的解決辦法! 永續城鄉議題包山包海,雖然不是兩個故事的分享就來解決的,但是透過鴻揚和Ryan的研究,也讓我們看到了議題的大致面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0minPlay
May 27, 2024語言學特輯:阿端老師的另類國文課 feat. 阿端語言學觸及的議題超廣!聽完了萬萬的移民、障礙研究,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另一個語言學令人感到興趣的主題「文化復振」! 這一集,我們邀請阿端老師到節目現場,和大家聊聊他的噶哈巫、巴宰研究!談談他到底是如何從喜歡國文這件事情,慢慢地涉入語言學,並且逐步走進平埔族的文化復振工作中。這一趟旅程很長,但是還好有走在這一條路上!正因為有過去長時間地付出,也才能夠保留許多珍貴的史料! 現在的阿端在大學教授國文,也在課堂上引導大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國文這一堂課程,像是帶學生們讀原住民文學,認識埔里的平埔族文化。光用聽的就覺得超級酷!原來,我們在國文課堂上,也可以看見有別於以往的閱讀材料,打開一扇新的看見台灣的窗! 0:00 全心全力奔向中文系的阿端,接觸到語言學,讀懂了噶哈巫族的文本,告訴大家如何點亮中文的光明燈! 16:24 「越在地越國際」?啟動在地書寫,也實踐文化復振,在大學教授國文,為不同背景打造不一樣的特色國文課。 26:25 以語言學切入中文系的研究核心,選擇平埔族噶哈巫文化為主題,深刻體驗文化保存的急迫感? 41:02 阿端老師帶領學生做研究時,相當重視「成果」,並非為了功名成就,而是留下記錄、出版物,讓後人能承先啟後,要一起加入了嗎? 49:03 蹲點耕耘,是做研究的基本功。找出你的passion project,孵化出改變社會的力量吧! 這一集有很多歡樂的笑聲,而這也是阿端的個性,總是樂觀、開朗地去面對不同的事情,然後很有熱忱地投入在自己感興趣且重要的事情上,另LABI賴老師佩服萬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