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一个公式解读2020年“非正常”金融市场


Listen Later

和小伙伴们回顾整年交易,结果变成了市场灵异事件大讨论:太多百思不解的交易事件。一篇正常的宏观年终总结,看来是写不出来了。

当然啦,在没有发生COVID悲剧之前,金融市场也很难解毒(不是错别字),任何我们觉得“嗯好有道理”的分析,大部分是事后脑补和拼凑。

但起码总有个基本共识,常规解毒范式。比如:股票,会随着季报预期兑现上蹿下跳:击败预期上,不及预期下;债市,会随着就业人数,和联储“鹰鸽”嗓音上蹿下跳,鹰下鸽上(抢跑预期);油价,会随着地缘政治上蹿下跳,要打架就上,不打了就下。

今年,一桌摆好了的四条麻将,被推倒在了牌桌中央,全洗了。只剩下一个相同的特点:不管哪类资产,不管什么市场,都以更快、更大幅、更没“逻辑”的style波动。遵守了很多年的共识都靠不住了,南辕北辙,啪啪打脸。

市场和现实世界早就分手,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如果只看新闻标题,怕是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很大的误解。

想了半天,能够串起这些灵异事件的一条线,就是这条DCF公式了:


这是一场分子,分母,和流量(flow)的集体犯罪事件。


01

分子:在火星

分子,好像已经不是老师教的“企业财务现金流”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接近于梦想的东西。这种转变是怎么来的呢?

我回首了一下:如果找一个“标志性特征”,给过去的10年贴个flag,那应该是什么呢?

想了半天,觉得应该是“独角兽”。

因为“独角兽”这件事,确实是过去十年的一面大flag。有了它,才有了一个以“10亿估值”为存在意义的十年;才有了一个从“未来”这两个字上生根发芽的产业链。

也才有了一款新的“融资/找钱”style:先给“未来”一点钱,鼓励其以最快的速度烧掉;然后再给一点,再烧掉/圈地;再然后上市。

这个操作就像爆米花一样:一小把干玉米迅速加热,让其体积膨胀10倍+,然后喷出一大坨轻飘飘的东西。好神奇呢。

独角兽带来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市场一边批评金融变得越来越“短视”,正如希拉里老师当年所说的“季度资本主义”(quarterly capitalism);一边去拥抱“长期价值”,拥抱那些好像永远也赚不到钱的科技公司们。

比如,明天那个将载入史册的,以第七大市值成员,加入标普的——特斯拉。

嗯,我知道自己已经写过很多次,对特斯拉“不知该怎么表达”的异样情绪了,但有几个数字还是手痒想放在大家眼前:

- 6588亿美元市值(上周五)


- 三季度净利润3亿(如果把股权激励部分找补回来,Ex-SBC是8亿)


(这是事实)


(这是巴老师说的)


- 所以折中一下:PE是...1300

- 上届“标普第七大”:巴老师的Berkshire Hathaway大概5200亿市值,当年净利润300亿,PE是...17

曾经的市场,对DCF公式计算和数据合理性是多么的在意啊......但是现在who cares?没人觉得“不赚钱”这件事还算个事儿,大家越来越喜欢拥抱“愿景”,而从前被视为“真相时刻”的季报后价格波动,反而变成了“短视”。

超然非理性才是新常态吧。So cool。




但“非理性”也得有个说法。所以该如何证明特斯拉,DoorDash,和比特币价格的合理性呢?

不能证明。因为它们就像艺术品,您怎么证明艺术品价值是合理的?想想杜尚老师《泉》。请问小便池可以价值连城吗?当然可以,只要它不是小便池,而是《泉》。



如果您非要盘根问底,那首先该问的问题是:什么是艺术?

如果小便池都能成为艺术,那还有什么不能是艺术?如果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是艺术,那就什么都能是艺术。如果什么都是艺术,也就等于什么都不是艺术。如果什么都不是艺术,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

“艺术”剥光扒净,就只剩下了“我到底是什么”的哲学追问——答案永远找不到。如果您连“艺术到底是什么”否没有答案,那怎么去给艺术品定价呢?

同样道理,如何证明一个不赚钱的6000亿美元市值公司存在的合理性?答案是去月球。哦不,去火星。梦想恒久远,一个永流传。

梦想又怎么定价呢?

所以特斯拉不是在卖车,Doordash不是在卖服务,比特币也不是在卖gas,您的思维错了。它们在卖梦想,卖产品,卖年服务,卖软件升级,卖货币和现实世界的对冲——这些收入的时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我想起《财富几何学》(the geometry of wealth)里的“享乐跑步机”:

消费使我们快乐,财富梦想给我们荷尔蒙。人类最擅长的就是“适应”,为了能永远触发同样的情绪化学反应,大脑告诉我们:需要新的消费,更大更刺激的财富梦想。

我喜欢特斯拉,对马斯克老师也没有任何意见。正相反,我觉得马斯克老师是人类之光。人类有了他才有了希望。

他做到的最了不起的事,就是发明了能让“梦想跑步机”不停止的最佳方式:和现实对抗的最好方法,就是更远的脱离现实,永远不和“资金来源”妥协。

市场上只有“模糊的正确”,不负责现实。这里负责方向,故事,和梦想。至于未来怎么来,路怎么走,收入轨迹,资本结构,会计,运营,建厂资金,设计,和人的薪酬......那是在现实世界里“搞实业的人”负责的。

所以决定DCF公式的分子不是未来现金流,而是对人类的意义。特斯拉,Doordash,比特币,还有其他年度明星们,不是消费股,不是科技股,而是“故事”股;不是商品类资产,也不是权益类资产,而是“无限未来类”资产。

02

分母:在地心

1.8%——这是年初时长期美国国债利率,后来被病毒惊吓到了0.5%;再后来,就算是被疫苗消息打了鸡血,也才爬到了0.9%而已。

“零负利率”这个词,已经是所有人的共有知识,越来越不新奇了。90%的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收益率在1%,里面有40%的收益率为负。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今年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是风险溢价。

要知道20年前,全球无风险利率是可以达到5-6%哦,但是当年的投资者依然堆积在科技股上——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泡沫的样子。

罗伯特席勒老师的超额收益指数(ECY)有分教,股票再看不懂,只要和债券收益率放在一起,永远都会豁然开朗,解释一切。

如果大家都同意上面的逻辑,那么最大的风险岂不是通胀?

我不想假装自己知道未来利率走势。国内的小伙伴们已经完全感觉不到,但是病毒的阴影在世界所有其他的角落,一丁点儿都没有散去。美国的死亡人数马上就要突破二战水平,香港完全失控,韩国和泰国也没守住,整个圣诞节就要在封锁的阴影下度过了。所以药能停吗?不能停,没有政府愿意提升利率。

如果通胀真的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那它首先要打败通缩阴影。

所以,把“无限未来”和“故事”,用全球零利率折现会发生什么?

当分子接近无穷大,分母接近零时,任何价格、任何估值都不荒谬。一切皆有可能。

03

Flow,flow,flow

我们对华尔街(泛指一切机构/专业/“大钱”投资者的游乐场)有个误解:

这里的玩家们并不在乎资产的“价格”——股票,债券,商品,黄金,比特币......它们价格的数字是多少,高还是低,并不是重点。街里关心的是上上下下的数字周围会产生多少“flow”,以及自己是不是在“flow”的中央。

Flow是什么?流动性,交易量,资金流量,热度,眼球......在街上“flow”就是一切。别忘了世界就是“一张钱流地图”(PTJ语)。

因为真正赚钱的不是“价格”这个数字,而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主题” ,是不是可以把一个flow变成小溪、河流、瀑布和海啸——这才是市场交易的魅力。也是所有人——包括政府想控制的宝贝。

所以不要误会,它们并不想改变世界,也不关心是谁、怎么样改变了世界;再“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其眼中都是一样的。

金融史上已经有很多案例了:

比如米尔肯老师的垃圾债。Junk Bond本身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创新啊,创造了多少不可言说的流动性,多少flow。又比如次贷分层,资产证券化,MBS,CDS......只要一个概念可以产生flow,就有可能从一个故事变成现象级,只要成了“现象”,一切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同样道理,比特币和虚拟币:它们到底是“可信”还是“不可信”,有发行上限的还是没上限,2100万枚还是2亿枚,算法治理还是大蒜治理......一旦上了街,就都不是重点——

Flow,Flow,Flow......才是。

今年3月,全球一起熔断之后,所有在市场上交易为生的人都要直面同一个的问题,所有品类的资产,都像一只在冬天拔光了毛的鸟,上蹿下跳不停,强度越来越大。就连极小众的商品市场都跳跃的让人上气不接下气。比如木材:先腰斩,再双倍弹回来,再双倍,再腰斩,然后又双倍弹回来。就像《Wiplash》里那逼死人的鼓点。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被动指数基金越来越大,就像一块大石头,死死把大部分流动性压在身下;市场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薄,主动交易的钱们(或者“庄”们——虽然不是很恰当),现在以一个极小的资金量,就能带动一个巨大的市场。

交易的order book越来越浅。拿美国股市举例:回到2010年,您需要至少10亿美金才能够清掉的order book上的所有单,让市场的价格跳一格。在今年3月,只需要几百万美元就可以做到;现在大概千万美元——这对大机构/庄/主动基金们,是多小的一片piece of cake。

高波动性就这样变成了我们每天的主食。

04

最后总结一下

什么是“现实”?就是当你不再相信它时,它不会消失。

菲利普迪克老师在1978年的演讲“如何建立一个两天后不会分崩离析的宇宙?”中如是说。

1. 分子:更大的梦想
2. 分母:零利率世界的共识
3. Flow:薄流动性和鸡血


所以要看到市场灵异事件背后的现实,打破上述任一个必要条件就可以了。

在这个时代,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这个问题,不管您是辩论哪一方,都可以是正确的——长期价值也对,追逐短利也没错,怎么都有道理。

这就是“历史交界”时代的特征:信息太多,太透明,传播速度太快,以至于可以有无数种“真理”可以同时存在。

如果一个国家一半人觉得总统选票是假的都没关系,对经济和市场的不同理解还算是个事儿?所以在“基本事实”上被打脸无数次,在下个10年依然可以成为顶级分析师。

对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真理”越来越不强大。好的故事需要大起大落,冒险可以两者兼得。

但是,依然只有了睡醒后不会消失的才是“真实”。


— En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7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1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4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27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7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3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1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4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