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印花税流血事件”——香港的支柱,还剩几根?


Listen Later

· 本期嘉宾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自豪,香港某大型中资投行风控总监


· 本期BGM ·

“天塌下来也能睡”,谭咏麟


· 本期内容 ·


我们又一起操心了下香港的经济问题。


缘起,还是前些天刷屏的港府2021-2022年财政预算案,其中提到将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稅,属28年来首次。恒生指数应声巨幅波动,收盘时较日內高点跌逾1000点。


由点到面,这1000点狂泄也折射出疫情以来,甚至疫情之前香港已经凸显的矛盾——地产、金融、还有港府的财政。港府的钱袋子里,时至今日,仍然由金融和地产这两款大金砖支撑,而金融又和地产紧密相连。


如果说新冠以来全球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K型”分野,那离我们最近的香港,就是这个大“K型”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香港的失业率上升至7%,创下近17年来的新高,近30万人失去工作——消费、旅游、零售、住宿及餐饮是重灾区,青年失业问题尤其严重。数据显示,24岁或以下的青年失业率已突破16%。


与此同时,香港的楼市成交却十分炽热,港股也热闹非凡。今年前2个月,楼市周末成交量已经达到8年新高,一、二手楼市气氛都旺,各区看楼活动异常活跃。一边是保就业计划结束后的裁员潮,一边是股市金融业几乎毫发无伤,反而成了楼市的主要购买群体。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香港的诡异经济景象,给内地以何种警示?


01

香港的房地产:“八万五”的历史



香港房价已经进入“全球极度负担不起”行列——目前香港人均住宅用地仅10余平米。房地产在香港经济中太过重要,以至于几乎捆绑了香港经济。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情景?可能要追溯到1997年金融危机后,港府的拯救经济措施——极力挽救高房价以拯救经济。


措施包括:1)持续缩减土地供应,一段时间内暂停卖地,并承诺在之后的几年里持续缩减土地供应量;2)“勾地机制”:在土地拍卖竞标前要求发展商报出最低价——如果高于政府评估价,就以公开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卖出;如果低于评估价,政府就收回该幅土地。限制土地供应,抬高了地价(后记:机制在2013年正式取消);3)无息、低息贷款计划。


1997年,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提出八万五公屋计划(每年兴建的公、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平均时间缩短至三年)。


“八万五计划”的潜在巨量供应预期摧毁整个楼市,加之亚洲金融危机阴影——楼市一路跳水。2003年7月1日爆发50万人大游行,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结果“八万五公屋”计划根本没有实行。


从2003年开始,香港楼市又走过了15年的牛市,直到2018年拐点再次出现。


02

开发新地块为什么这么难?改变政策为什么这么难?



什么是“丁屋”?在新界的农村,”男丁“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在村子里划拨拿到一块地,建不能超过三层的、住宅单层面积不超过大约7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丁屋”制度为什么会映射出港府土地政策的问题?


供需矛盾与港府“紧缩”土地供应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香港的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出于重视生态保护、维护楼市发展等考虑,香港政府土地长期供给不足。


香港政府在1985年实施土地限售计划,强制规定每年土地供应只限50公顷(含住宅、工业等多种用途);后于2004-2010年采用勾地方式减少土地出让;香港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还不到30%,许多农地和郊野都受到政府保护不予开发。


一个有强烈争议的计划——大禹山大规模填海计划,反映出了背后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阻力,争取不到“正常”的土地,只能填海新增“无中生有”的土地。为什么?


社会上各种强烈的反对声音从哪里来?


03

股票印花税加税:为什么引起市场这么大反应?从港府的财政来源说起——到底什么才是大头?



香港财政收入前四大来源(70%)——利得税、地价收入、印花税及薪俸税。


严重依赖于土地交易和房地产相关税收:这一占比在2016年达到32%,其中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22%。


除了土地出让之外,还有直接或间接多种税项:从价印花税、买家印花税、额外印花税、租约印花税、物业税、土地租金、差饷、去年六月起推出的空置税;还包括地产开发商的溢利税、利息率等。香港政府还可以获得物业及投资收入。


疫情重大影响:香港今年财政赤字三千亿港币,预计未来四年都会有财政赤字——增加印花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吗?


04

在不影响商业环境和“国际金融中心”信誉的情况下,财政还有什么来源?香港和新加坡有可比性吗?



新加坡是也计划提高消费税:从7%提高到9%——同香港新增印花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大概在同一水平。


新加坡没有低价收入——因为其居屋和组屋制度。


新加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托国家资本主义的“淡马锡国家投资队”国际化投资带来的可观收入,常年稳定贡献财政可达到1/4——几乎等于香港地价收入。


新加坡和香港没有可比性:历史背景、资源禀赋、政治经济模式并不相同。


05

香港的支柱还剩几根?会出现“新支柱”吗?



当前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仍然是金融业和房地产——而金融业又是高度捆绑于房地产业。


经济主权没有回归:由于联系汇率,金管局被动跟随联储长期低利率;低廉的融资成本刺激本地居民加杠杆购房,也吸引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助长了房价上涨。


关于放开换汇限制:内地居民赴港投资的前景?


06

对内地的警示:



内地在1998年以来的住房制度改革中也学习借鉴了香港的很多做法,尤其是从香港舶来的一整套土地批租制度。


始于80年代后期的城市化,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仿效香港,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从此开创了“土地财政”。急剧膨胀的“土地财政”是否会带来类似香港贫富差距的不良后果?


香港几大地产金融家族垄断,严重影响民生底层链,囊括香港人民吃穿住用的所有需求;平台渠道垄断倒供应端——一个庞大的金融、地产、民生捆绑在一起的城堡。


香港的下一代开始买单,内地的互联网、房地产巨头垄断,会重蹈香港现在的覆辙吗?

—  End  —

主播 | 肖小跑   嘉宾 | 刘晓春 自豪

运营 | 陆丽娜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7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1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4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27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7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3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1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4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