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會和你分享四種我的 2021時間管理法 ,這四種會是比較不一樣的類別,而這些方法也是我這半年來有實際操作且都很喜歡的做法,如果說你日常中有每天都要做且為期比較長的專案,這些方法或許能夠讓你做參考唷!
同時間,我有一個大大大消息要跟你分享!那就是:
✨ 我要出書啦!✨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書名是「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這是一本分享個人品牌經營、設計思考和我個人故事的著作。我也想在這邊感謝你一路上的支持與收聽~要不是有你的參與,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真的~真的~非常謝謝你 :)
延伸閱讀:#18 有正職還有時間創業嗎? 5個你要知道的時間管理秘訣
收聽本集音頻:
本集聽眾回饋:
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看到佐編茶水間
我的四種 2021時間管理法
哈囉我是 Zoey ,歡迎你回到佐編茶水間,今天這一集要分享我非常喜歡的內容:時間管理。大約從 2020 年的五月開始,我就一直被不斷湧現的工作給忙到焦頭爛額,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完、時間總是不夠用,我去年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為期較長的大專案給綁著,例如:第一本書寫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第二本書也至少花了八個月。除此之外,生活之中也有許多進行中的瑣事跟計畫,這些事情並不是說你善用時間或不分心就一定能加速完成,很多時候他還會考驗你的環境、你當下的心理狀態、你昨天有沒有睡飽,或者你有沒有在心煩其他事情,而我也覺得自己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在嘗試新的管理法,以下四種方式是我最喜歡的新方法,我們先從第一個開始吧!
一、90/90/1法則
90/90/1法則是我從一位叫做 Robin Sharma 的作家身上聽來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指從現在開始接下來的九十天,你一早醒來的第一個九十分鐘,專注的做一件事情。
我大約是在去年的五月聽到這個方法的,那時我就覺得這個方法實在太適合我當時的需求了,我覺得對於寫書或者任何需要創意發想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就會覺得「我今天沒感覺」、「我今天沒靈感」或者「I don't feel like it!」,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在運動、冥想、做瑜伽的時候都會發生。我們是人類,只要是人類都會有惰性,但拖延症從來都不等於你不用去面對這件事情,只是晚一點才面對而已。 當時我寫一本書的時間軸大概是一年,我可以繼續拖延,我可以拖兩年、拖三年,但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拖延對我的品牌、我的事業根本就沒有助益,搞不好還會打擊我對自己的自信和尊嚴,所以 90/90/1 法則有點像是自律練習,哪怕你那天沒有做事的感覺,或狀況不佳,就是九十天就好,接下來的九十天,第一個九十分鐘,專心做好一件事。
實際操作方法
我會事先設定鬧鐘,起床之後,我會先拉筋、喝水、上廁所、冥想,吃點小東西。所以我並不是一起床就超級嚴格的去執行,因為對我來說,我一定要吃早餐,不然我的狀態跟脾氣都會不太好,對有些人來說,他可能會需要動一動,所以先運動或許是比較適合他的方式,準備好後,我會先前置一下周邊環境,例如我會跟我先生說我要進行九十分鐘的書寫,所以我會鎖門,我會把網路關掉,反正寫書不用網路,我也會把所有在電腦上的分頁都關掉,應用程式關掉,如果想聽個音樂,我也會先放好白噪音,然後設定九十分鐘的鬧鐘,開始做寫書這件事情。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而這件事情可能也很適合用在開始經營 Podcast 、經營社群、學習電商、練習畫畫、學語言,或者成就某一項新的技術上。現代人總是非常的忙碌,但又很想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學習新東西,可是很多事情等到下了班再來做,時常會更容易遇到突發狀況而導致事情的拖延,因此,你或許可以在接下來的九十天試著提早一個半小時起床,你會發現,早起的時間真的能完成超多事情。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還是會遇到身體不適或必須打亂計劃的時候,因此,遇到身體不佳的狀況,我通常會在床上再多躺一下,多喝個水,或早上做一點緩和的運動再開始執行,有的時候,我也會把九十分鐘調整成一小時或半小時,但我會建議盡量減少這個情形的發生,如果你早上只有半小時,你就接下來九十天進行半小時的專注工作就好,不要有時候九十分鐘、有時候三十分鐘,這樣可能會影響到你的睡眠作息和工作心流狀態。
二、三/九/三 深度工作法
這是90/90/1法則的延伸方法,這個方法大約是到了去年八月、九月的時候,我除了第一本書還沒寫完之外,我又太貪心的接下了第二本書,同一時間,我們品牌內部又有課程的新內容要做準備,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沒有辦法去選擇哪一件事情最重要,因為每一件事好像都很重要,而且他們都有期限,所以每一天都需要有一些進度。
我創立了這個三/九/三深度工作法,讓我一天可以選擇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次執行至少90分鐘,做完一次九十分鐘,休息三十分鐘。
其實這個方式有一點像是番茄工作法,但我個人很不喜歡工作到一半被打斷,每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的方式對我來說就有一點太短了,因此,如果你的工作是可以自行調配內容的,而這陣子你又遇到一些不是一天花八個小時就能把他們做完的工作,那或許我們用進度表的方式,讓每一件事都能夠前進,會是對現階段而言對你最有利的工作模式。
實際操作方法
在新的一年,有許多人會購買新的線上課程、買很多書、想要學很多新技能,或許你也可以用三/九/三深度工作法去選擇你一天要投資的三堂課或三本書,一次閱讀九十分鐘,然後休息三十分鐘,當然,這個數字絕對是可以自由調配的,你可以選三件事,一次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但我會建議無論你有多上進、有多想要學習,最好不要一次做超過三件事情,而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一次一件就好,就是第一個 90/90/1 法則。
但如果說你就是最近剛好有一些專案或有一些特別的課程是有時效性的或真的很重要,那或許你就能用三/九/三深度工作法來試試。另外我也小提醒一下,說是深度工作法,就表示他跟第一個方法一樣,是需要先去排除環境與事件的干擾的,你當下一樣就只能做這一件事情,不然特別去挑三件重要的事來做就沒有意義了。
三、做二休一法:三天的份量花兩天做
意思是每做兩天工作,放一天的假。
分享一下這個工作法的前情提要,不然你可能會覺得說「我在公司上班,哪能做二休一」。大概從去年十月到一月初為止,我的生活出現許多除了工作以外的瑣碎雜事,例如幾個月前我們因為要搬家於是開始找房子、找完房子聯繫仲介,然後去看房,前陣子我們因為想要買車而也有去看車、試車、做功課,找到房子之後我們也花了好多時間整理、打掃、搬家,接下來搬到舊金山,我們又花了好多時間安置、到了聖誕節因為有一些家族聚會和活動,我們也必須挪出時間來配合生活上的待辦事項。因此,那時候我就發現,如果我繼續使用上面說到的三/九/三法則,我一天就至少會有六個小時都在工作,前前後後扣掉吃飯或休息的時間,就會變成生活上的任務無法好好完成,因此,我便開始嘗試用比較暴力的手法來用工作配合生活,那他就是做二休一的由來。
而這個做二休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我會用兩天的時間來做三天份的工作量。我覺得人類也是挺奇怪的生物,有時候用比較激進的手段,你會發現自己還是挺有爆發力的,時間或許硬擠還是會有,而工作效率也是,當你真的被很多事情壓到喘不過氣時,適時給自己一些刺激,也許你會發現這些事情真的能用更短的時間去完成。
實際操作方法
首先我會把接下來三天或接下來一週要做的所有事情先寫下來,假設我在星期三和星期六是必須要被迫“休假”的,那我會在第一個工作日,也就是星期一與星期四的時候,打開我的待辦清單,挑選我這兩天要做的幾件大事,將這幾件大事分解成一小件可以執行的項目,然後用星期一、星期二與星期四、星期五或星期日的時間將這些內容給做完。
所以這時候的我是沒有在使用三/九/三法則的,因為到了這個時期我的重要工作算是告了一個段落了,而工作的細節也越變越瑣碎,因此就適合用這樣的方式,如果你接下來幾週開始要忙過年的事情,例如準備年菜、約餐廳、打掃家裡等雜事,而你又還有自己的個人品牌需要經營,或許就可以試試看用這個做二休一法來挑戰一下自己的爆發力。但我必須說老實話,這個方式不一定適合長期使用,因為對於有工作的那兩天,至少我的情況是比較激烈的,工時通常也比較長,所以比較適合非常時期來執行。但是,我以前也有聽說過有一些人或有季節性的工作者,會選擇工作六個月然後去度假六個月,在有工作的那六個月就是很密集且強度也很強的工作著,而這個方式我直到現在都還沒嘗試過,或許未來有機會試試看再來跟你分享心得感想喔!
四、三道審核法
時間管理有分兩種,一種是管使用時間的方式,另一種是管時間用在哪些事。
以上的三種方法都是不同的時間使用方式,第四個則是去管理哪些事情真的值得花時間來執行,畢竟,無論你再怎麼會使用時間,事情很多就是事情很多,但在這麼多事情上,每一件事情都真的很重要或都有投資報酬率嗎?這就是需要你去檢視和篩選的。
三道審核法是我給自己的三個問題,他們分別是:
這件事一定要做嗎?
這件事情一定要明天做嗎?
這件事情一定要我做嗎?
當我在使用做二休一法的時候,看到很多代辦事項,就覺得要在兩天內完成這麼多事情,好想吐喔!那與其硬著頭皮逼自己衝刺,不如退一步斷捨離,謹慎的篩選你的代辦事項。
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嗎?
這是一個會攸關到你的精神信仰、心態和價值觀的事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