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SELF讲坛出品=
童哲 万门大学创始人
谢谢主持人,谢谢在场的各位科学家、大牛以及未来的大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刚才主持人也说我在做一个网络大学,但其实我也办了一个补习班。
大家能不能猜一猜,如果你想把大学本科四年物理的全部专业课学一遍,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事实上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是:34天。
中国民间最高端的物理补习班
那么在去年的7月份,我上过这样一个中国民间培训界最高端的补习班:我们把整个本科物理的所有专业课,以及研究生的一些基础课串讲了一遍。
我们在这个班上都做些什么呢?事实上我们在一起玩街机,我们在一起打球。当时我们只玩了一次街机,只打了一次球,剩下所有的时间我们都在以这种方式学习。刚才胡校长说,谁用的屏幕最大,谁可能年纪就越大。所以我当时就很忐忑,因为在那34天里,我们所有人一直在用这样一块非常大的屏幕,然后我在屏幕底下说:这个定理其实很简单,那个现象其实很有意思。
那么我们是如何在34天里边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讲一遍的呢?事实上这源于我过去在北京大学,然后港科大交换,以及在法国巴黎高师学习的时候总结出来一些经验体会。
可能我要班门弄斧一下,应该很多同学都听说过行列式,线性代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是说A和B两个矩阵,它们乘积变成一个新的矩阵,对吧?那么乘积矩阵行列式是等于原来两个矩阵行列式的乘积,这个定理的证明是非常严谨的,大家可以用行列式的定义,各种逆叙述,然后这样导一导,然后各种求一下。
但事实上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班上,我们是以这种方式先让大家理解之后再去证明的:我们说行列式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物理形象意义的这么一个概念,行列式描述一个矩阵,矩阵代表一个线性变化,那么行列式就是线性变化的时候,两个体积微圆的体积比,也就是有点像放大率。那么这就好像你有两个投资,一个A和一个B,那么投资A可以把一块钱变成三块钱,投资B可以把一块钱变成五块钱。那么你连续使用两个投资的话,你就能把一块钱先变成三块钱,再把三块钱的每一块变成五块钱,也是就变成十五块钱。所以线性代数中这么一个定理,非常重要的核心定理就变得非常简洁明了,这就是我们在课上试图为大家传递的一种好玩的入门方式,当然还免不了进行严谨的证明。
那么在这34天,我们都很努力地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一开始我们班有13位同学参加,34天结束完以后,上到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后,还有13位同学,没有一个同学掉队。那我们的上课方式,其实除了课堂部分,大家注意看屏幕,背后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摄像机,正如我们今天的会场有一台摄像机一样,这才是我认为我的事业的一个重点,就是把我们的课程免费地、无门槛地放到网上,这就是万门大学做的事。而我们在那一个月中,从高数、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电动力学等等,一直上完了所有的内容,最后大家都毕业了。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
从北大到巴黎高师,到万门大学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人会想做一个网络大学?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都是打引号的一个大学,同时我的外号也是校长。那么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蚍蝣撼树的事情,因为一来我没有资源,二来我也没有伙伴,三来我可能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构建一个大学,即使我有这么一个当老师的梦想。
其实故事都要从最开始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在法国巴黎高师的宿舍里面,我自己录了一段统计物理的一个内容:商与相变,然后放到网上,挺多人在底下点赞分享,说能不能再多录一点。于是我就觉得可能这是一个契机,我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经过了非常长久的思考,我觉得时机成熟了。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异于从前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工具,有非常特殊的一系列的平台就是优酷、youtube、56网、爱奇艺等等视频的基站。
05年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这样大规模的视频基站——youtube刚刚诞生。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视频基站下能孕育什么样的产品。这就好像一百年前,电话刚刚诞生,所有人都不知道电话会如何深远地改变人类的文明。那么在一百年以前,纽约市的市长,为一百年后的未来做了一个预测,因为他觉得电话的影响必然是非常深远的。他果断地预测,一百年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座城市都将拥有一部电话。事实上呢?可能大家人手一机,有的人还一卡双号,甚至我们上课的还一直发微信——当然这不是值得鼓励的。就是说电话已经完全超乎过去人们的想象,确实是这样的。人类的文明的每一步都是由当时最有前瞻性的人推动的,互联网上就汇集了这么一批非常顶尖的科学家,非常顶尖的商人。
确实,youtube诞生以后,两年后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件——可汗学院诞生了。可汗学院是哈佛的学生可汗创办的,他凭着一己之力,录了大量的五到十分钟的视频放到网上,让所有人免费地观看。那么他的课程内容更多的是中小学课程。而我们欣喜地看到2011年的时候,Coursera也诞生了,Coursera更像是一个官方的学术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牵头,把世界上最知名的课堂免费地、无门槛地搬到网上。而事实上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非常有意义的平台,例如说网易公开课,以及self论坛,以及万门大学。
2500年前的教育
如果想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可以有怎么样的发展前途或者有怎么样的差异性,我们必须要很好地了解一下,过去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劣势,或者说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
那么不如让我们回到孔子时代。在2500年前,我们的教育有诸多物理条件的限制,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非常非常久远以前的限制,即使在十年、二十年以前,我们的教学课堂也是受制于这些实际上的物理条件。
比如说教室的大小,如果一个教室只能容纳30人,就不可能开今天这样一个分享会。比如说师生能不能面对面这个问题:如果老师今天拉肚子了,不好意思,我没法上课;如果学生要谈恋爱,然后他翘课,总之课堂无法进行。
比如说教师的控场能力,一旦学生的规模大起来,老师就要费尽心思讲很多段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对于教育来说其实是一种消耗。
比如最后一排同学能不能看清老师黑板上的板书,能不能听到老师说的话。请问最后一排同学能看到板书吗?非常好,说明暂时还没有这个限制。
只进不退的网络教育
那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四点限制都被一劳永逸地打破,我们再也没有教室大小这样的限制了,我们可以直接跨洋地学习。并且我们也不需要师生一定要面对面,我们可以今天上课,然后下个月播放,甚至是一年以后播放,然后让大家学习。并且对老师控场能力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老师可以比较用心地针对一小拨的同学,比较用心地针对视频传播,老师只要制作好自己的课程就可以了。并且,再也没有最后一排的同学。没有一个人会是最后一个看网络公开课的人,没有一个人会是最后看这样一个分享会的人。
那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做得非常优秀的两个平台,一个是刚才提到过的可汗学院,这是它的一个教学视频的截图。他录了大量五到十分钟的课堂,很好了地成为了一种自学工具。在现在的美国,很多中小学老师,已经会跟班上同学说,请大家看一看可汗学院中的内容预习一下,之后我们再做一些深度的讲解。并且可汗学院告诉我们,网络教育其实是可以与实际教育产生分工的。那么我们都知道,效率的提高严重地依赖于分工,我们每一个人会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专业,然后一条流水线上面,每个人会有自己特别的这么一种工作的流程,一个工序。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去制作一根针的话,他可能一天一根针都制作不了,因为制作一根针实在是太复杂了。你先要拉成钢丝,然后你这边针尖要磨,然后还要钻孔,然后还要尽量保持它的轴对称性等等,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十个人组成一条制作针的流水线,那么可能一个人只要负责其中一道最小的工序,他可以以最高的熟练度完成这样的工序。所以一个人可能平均一天能制造一千根以上的针,这就是分工产生的效率的提升。
那么对于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其实教育也分很多种类的,有一些教育,有一些教育的内容,其实很适合用网络来做。比如说高等数学,五十年前、一百年前高等数学还是ε-δ语言,相信一百年以后还是这样。那么这种很定式化的内容,很固化的内容完全可以交给网络教育来完成。然后可以把那些需要深度思考、探索的学科前沿的课程,交给实体教育来完成,这时候就很好地完成了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分工,分工一定会产生效率的提升,因为各自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并且网络课程的播放,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劳动力。
而且可汗学院告诉我们,其实对于一门课,网络教育更适合完成差异化的辅导。在过去一个班上,老师无论讲任何一个知识点,总有人觉得完全hold不住,总有人觉得so easy。因为大家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次性可以录制六种不同难度的课程,大家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这种先天的优势是网络时代特有的。
那么再看一下,刚才说过了由斯坦福这样的大学牵头的这样一个更加学术派的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这是它的一个网站截图。Coursera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知名学府的课程,这些课程甚至是一劳永逸的。什么叫一劳永逸?就是说一个课程一旦被投到网上,它就可以永久长期地造福所有的学生,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样的资源,它永远不会消失。当然,除非那个视频网站消失,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视频网站的存储成本在不断地降低。
随着商业竞争愈发的激烈,大家会提供更多的免费资源用来存储这些信息,我们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一个好的课程在网上会再也找不到。并且Coursera告诉我们,与传统课程相比,我们可以随时地补课,学生再也不会因为参加一个什么实习,然后落了一个月的课就跟不上了,那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
并且更夸张的是,网络课程是只进不退的。每个教授他讲一门课的时候,他可能会产生教学水平的一些波动。如果今年老师讲的没有去年给力,那我们就沿用去年的版本。如果讲的胜于去年,那我们就替换成新的版本,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感受到的永远是最佳的教育资源,享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一个版本的高数,最好的一个版本的量子力学,最好的一个版本的宏观经济。
我个人总结的网络教育有以下四个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特征。
比如说网络有天生的甄别性。我们都知道大家经常在网上能够看到一些好的资源,那些好的资源,它是天生被扶起来的,是通过我们的朋友点赞分享后传播到我们这边来的。就好像所有关心韩剧的女生都会看到《来自星星的你》,因为它对于韩剧来说实在是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它不需要你去深入地挖掘,不需要你看遍所有的韩国电视剧之后才能够挑到这部特别优秀的佳作,你只要进入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你自然会被推送到这些信息,这就是网络的甄别性。
对于教育来说,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好事。在传统教育里,一个好的资源是由老师来推送的,但是现在是由我们自己筛选的,而我们自己往往能够筛选出一些更适合我们自己学习的教材,更适于我们理解、体会的知识点和讲解方式。网络教育还有个非常非常夸张的现象,就是它有指数增长规律,今天早上我看Coursera上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七百万了,而它诞生到现在为止仅仅三四年。
以前有没有可能有一个教育平台或者是机构在三四年时间内,自己的学生用户能够增长到七百万?现在我们做到了,这就是网络所特有的一个优势,只要你制作的东西够好,你讲的够有趣,那么你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被甄别出来,同时关注人数也会增长。
也就是说,对于网络时代,我们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优质质量的课程资源就以可以了,我们不需要管其他的事情,因为网络已经帮我们铺好了渠道。并且我们还可以直接享受世界上最佳的资源,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国内国外最优秀的课程,这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我记得跟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院士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网络教育的特征是这样的,它可以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把教育拉平等。
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都在想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为事实上老师是稀缺的。比如说以中学为例,大家都愿意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去当老师,而三四线的城市留不住特别优秀的教师,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更不用说乡镇农村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去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一致的资源——当然不是一致的低,而是一致的高?
网络时代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有一条网线,我们就可以直接跨洋学习,我们可以直接在一个暑假里享受到最好的老师帮我们预习、复习的这么一个过程。并且网络可以留住万里挑一的好老师。可能诸位有很多是理工科的学生,那学理工科学普及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知道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版普通物理教材是什么,费曼物理学讲义对吧?因为它确实太杰出了。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一个好老师是万一挑一的,因为一方面他要有极强的学术能力,另外他必须要懂教育。同时,他又要能让学生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那么这样子多管齐下的一个要求,就使得我们选择老师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能够教好几乎所有学生的好老师确实是万一挑一的。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留住这样,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的费曼同学,下一次对于数学我们也可以留住其他的同学,其他的老师,其他的教授。
这样的话,大家享受到的资源就会只进不退,这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时代特性。我不知道十年前的教育学者是不是能够预测到十年以后的网络教育?我相信我们即使是自己在做网络公开课,也预想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网络教育的形式。
自己是自己的大学:ONE-MAN University
确实,大家一定都体会到了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代。也许,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创建者,或者是说少数人也可以去发起一件事情,那么你甚至能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只有几个人,但是会越做越多。
所以我觉得,也许我能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功,但是我觉得参与到这样一个浪潮之中的快感,这种实践度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所以我回来做了一个公益的网络平台,万门大学。
创建万门大学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2012年的时候,我们在人人网上建立了一个公共主页,当然我是一直在混人人网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犹豫,就在人人网上做这么一个发布的渠道。一开始只是我自己的朋友,我跟他说,我决定在这个地方做一个网络大学,大家都用鄙夷的眼光看我。然后我就在上面录了一些小课,我们还推荐了一些好玩的书。
前年的11月份,我们就在万门大学上推荐了一些入门的教材,因为我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我对一些学科是有偏见的,比如说经济金融,我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是华尔街的阴谋,但事实上明显不是,因为经济金融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它能够很好地调配多方的资源,如果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市场的话。为了打破这样的一些可能,而且我自己以前经历过对学科的误解,我们在自己的公共主页上面开辟了这样的一个图书馆,试图介绍和分享更多有意义的入门教材。
在前年的12月份,我们就开了第一次实体课,并且放到了网上,让所有人可以免费地观看。在去年2月份,我们又录了更多的课程,包括线性代数、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等。
在去年的5月份,我们就做了一个全国的巡回分享会,大概是在30所大学,有的时候一天还要跑两场,做了这样一个分享会。一、试图传播,我们觉得网络教育是可以做到这么一个理念的。二、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因为我们很弱小,但是我们觉得网络已经铺平了很多东西,包括它天生的甄别性,包括指数增长规律,我们只要负责把质量做好就可以了。
6月份的时候,我们还跟很多学者讨教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寻求了一些帮助。7月份的时候,我们上了一开始说的中国民间主席界最高端的一个培训班,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位麻辣教师,因为我们的逃学率是0%。
在去年的8月份,在一次分享会之后,我们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很多人觉得参与进来是有趣的,快乐的,所以我们集结了这些志愿者,我们试图做一个有趣的网站,在里面能够很好地制作课程、分享课程,然后发布有趣的学习内容。这是我们网站开会时的一个画面,大家愿不愿意数一下在场有多少人?就是我们的工程师志愿者,我相信大家永远都数不清楚,因为那台电脑也是一个成员。有一台苹果电脑,它是我们远在新加坡的李少桓通过网络,我们在一起联合起来开这样一个万门大学网站的一个团队会议。事实上我们试图为大家在今后呈现这样的一个网站,它是完全免费的无门槛的一个平台。
事实上,万门大学不但有一些学生志愿者来帮助,我们还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人人网的支持,也许是因为我们发自于人人网,也许是因为陈一舟先生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他也愿意出一份力,他也愿意用56的视频来支持我们,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没有带广告的教学视频,而我们的重心就是继续做好课。
前几天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版本的法语课和西班牙语课的录制,同时我们的理科课程也会更加丰富,而我们也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做文科课程。这就是我做的这样一个小的尝试。
我们的目标很大,我们的目标是降低中国高等教育的门槛。
我们觉得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会获得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自己完成一个终身的高等教育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博采众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广泛学习?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成为自己流动的大学呢?
这就是万门大学slogan:知识创造乐趣,你是你的大学。
4.3
33 ratings
=SELF讲坛出品=
童哲 万门大学创始人
谢谢主持人,谢谢在场的各位科学家、大牛以及未来的大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刚才主持人也说我在做一个网络大学,但其实我也办了一个补习班。
大家能不能猜一猜,如果你想把大学本科四年物理的全部专业课学一遍,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事实上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是:34天。
中国民间最高端的物理补习班
那么在去年的7月份,我上过这样一个中国民间培训界最高端的补习班:我们把整个本科物理的所有专业课,以及研究生的一些基础课串讲了一遍。
我们在这个班上都做些什么呢?事实上我们在一起玩街机,我们在一起打球。当时我们只玩了一次街机,只打了一次球,剩下所有的时间我们都在以这种方式学习。刚才胡校长说,谁用的屏幕最大,谁可能年纪就越大。所以我当时就很忐忑,因为在那34天里,我们所有人一直在用这样一块非常大的屏幕,然后我在屏幕底下说:这个定理其实很简单,那个现象其实很有意思。
那么我们是如何在34天里边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讲一遍的呢?事实上这源于我过去在北京大学,然后港科大交换,以及在法国巴黎高师学习的时候总结出来一些经验体会。
可能我要班门弄斧一下,应该很多同学都听说过行列式,线性代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是说A和B两个矩阵,它们乘积变成一个新的矩阵,对吧?那么乘积矩阵行列式是等于原来两个矩阵行列式的乘积,这个定理的证明是非常严谨的,大家可以用行列式的定义,各种逆叙述,然后这样导一导,然后各种求一下。
但事实上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班上,我们是以这种方式先让大家理解之后再去证明的:我们说行列式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物理形象意义的这么一个概念,行列式描述一个矩阵,矩阵代表一个线性变化,那么行列式就是线性变化的时候,两个体积微圆的体积比,也就是有点像放大率。那么这就好像你有两个投资,一个A和一个B,那么投资A可以把一块钱变成三块钱,投资B可以把一块钱变成五块钱。那么你连续使用两个投资的话,你就能把一块钱先变成三块钱,再把三块钱的每一块变成五块钱,也是就变成十五块钱。所以线性代数中这么一个定理,非常重要的核心定理就变得非常简洁明了,这就是我们在课上试图为大家传递的一种好玩的入门方式,当然还免不了进行严谨的证明。
那么在这34天,我们都很努力地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一开始我们班有13位同学参加,34天结束完以后,上到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后,还有13位同学,没有一个同学掉队。那我们的上课方式,其实除了课堂部分,大家注意看屏幕,背后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摄像机,正如我们今天的会场有一台摄像机一样,这才是我认为我的事业的一个重点,就是把我们的课程免费地、无门槛地放到网上,这就是万门大学做的事。而我们在那一个月中,从高数、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电动力学等等,一直上完了所有的内容,最后大家都毕业了。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
从北大到巴黎高师,到万门大学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人会想做一个网络大学?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都是打引号的一个大学,同时我的外号也是校长。那么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蚍蝣撼树的事情,因为一来我没有资源,二来我也没有伙伴,三来我可能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构建一个大学,即使我有这么一个当老师的梦想。
其实故事都要从最开始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在法国巴黎高师的宿舍里面,我自己录了一段统计物理的一个内容:商与相变,然后放到网上,挺多人在底下点赞分享,说能不能再多录一点。于是我就觉得可能这是一个契机,我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经过了非常长久的思考,我觉得时机成熟了。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异于从前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工具,有非常特殊的一系列的平台就是优酷、youtube、56网、爱奇艺等等视频的基站。
05年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这样大规模的视频基站——youtube刚刚诞生。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视频基站下能孕育什么样的产品。这就好像一百年前,电话刚刚诞生,所有人都不知道电话会如何深远地改变人类的文明。那么在一百年以前,纽约市的市长,为一百年后的未来做了一个预测,因为他觉得电话的影响必然是非常深远的。他果断地预测,一百年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座城市都将拥有一部电话。事实上呢?可能大家人手一机,有的人还一卡双号,甚至我们上课的还一直发微信——当然这不是值得鼓励的。就是说电话已经完全超乎过去人们的想象,确实是这样的。人类的文明的每一步都是由当时最有前瞻性的人推动的,互联网上就汇集了这么一批非常顶尖的科学家,非常顶尖的商人。
确实,youtube诞生以后,两年后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件——可汗学院诞生了。可汗学院是哈佛的学生可汗创办的,他凭着一己之力,录了大量的五到十分钟的视频放到网上,让所有人免费地观看。那么他的课程内容更多的是中小学课程。而我们欣喜地看到2011年的时候,Coursera也诞生了,Coursera更像是一个官方的学术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牵头,把世界上最知名的课堂免费地、无门槛地搬到网上。而事实上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非常有意义的平台,例如说网易公开课,以及self论坛,以及万门大学。
2500年前的教育
如果想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可以有怎么样的发展前途或者有怎么样的差异性,我们必须要很好地了解一下,过去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劣势,或者说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
那么不如让我们回到孔子时代。在2500年前,我们的教育有诸多物理条件的限制,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非常非常久远以前的限制,即使在十年、二十年以前,我们的教学课堂也是受制于这些实际上的物理条件。
比如说教室的大小,如果一个教室只能容纳30人,就不可能开今天这样一个分享会。比如说师生能不能面对面这个问题:如果老师今天拉肚子了,不好意思,我没法上课;如果学生要谈恋爱,然后他翘课,总之课堂无法进行。
比如说教师的控场能力,一旦学生的规模大起来,老师就要费尽心思讲很多段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对于教育来说其实是一种消耗。
比如最后一排同学能不能看清老师黑板上的板书,能不能听到老师说的话。请问最后一排同学能看到板书吗?非常好,说明暂时还没有这个限制。
只进不退的网络教育
那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四点限制都被一劳永逸地打破,我们再也没有教室大小这样的限制了,我们可以直接跨洋地学习。并且我们也不需要师生一定要面对面,我们可以今天上课,然后下个月播放,甚至是一年以后播放,然后让大家学习。并且对老师控场能力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老师可以比较用心地针对一小拨的同学,比较用心地针对视频传播,老师只要制作好自己的课程就可以了。并且,再也没有最后一排的同学。没有一个人会是最后一个看网络公开课的人,没有一个人会是最后看这样一个分享会的人。
那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做得非常优秀的两个平台,一个是刚才提到过的可汗学院,这是它的一个教学视频的截图。他录了大量五到十分钟的课堂,很好了地成为了一种自学工具。在现在的美国,很多中小学老师,已经会跟班上同学说,请大家看一看可汗学院中的内容预习一下,之后我们再做一些深度的讲解。并且可汗学院告诉我们,网络教育其实是可以与实际教育产生分工的。那么我们都知道,效率的提高严重地依赖于分工,我们每一个人会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专业,然后一条流水线上面,每个人会有自己特别的这么一种工作的流程,一个工序。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去制作一根针的话,他可能一天一根针都制作不了,因为制作一根针实在是太复杂了。你先要拉成钢丝,然后你这边针尖要磨,然后还要钻孔,然后还要尽量保持它的轴对称性等等,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十个人组成一条制作针的流水线,那么可能一个人只要负责其中一道最小的工序,他可以以最高的熟练度完成这样的工序。所以一个人可能平均一天能制造一千根以上的针,这就是分工产生的效率的提升。
那么对于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其实教育也分很多种类的,有一些教育,有一些教育的内容,其实很适合用网络来做。比如说高等数学,五十年前、一百年前高等数学还是ε-δ语言,相信一百年以后还是这样。那么这种很定式化的内容,很固化的内容完全可以交给网络教育来完成。然后可以把那些需要深度思考、探索的学科前沿的课程,交给实体教育来完成,这时候就很好地完成了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分工,分工一定会产生效率的提升,因为各自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并且网络课程的播放,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劳动力。
而且可汗学院告诉我们,其实对于一门课,网络教育更适合完成差异化的辅导。在过去一个班上,老师无论讲任何一个知识点,总有人觉得完全hold不住,总有人觉得so easy。因为大家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次性可以录制六种不同难度的课程,大家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这种先天的优势是网络时代特有的。
那么再看一下,刚才说过了由斯坦福这样的大学牵头的这样一个更加学术派的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这是它的一个网站截图。Coursera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知名学府的课程,这些课程甚至是一劳永逸的。什么叫一劳永逸?就是说一个课程一旦被投到网上,它就可以永久长期地造福所有的学生,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样的资源,它永远不会消失。当然,除非那个视频网站消失,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视频网站的存储成本在不断地降低。
随着商业竞争愈发的激烈,大家会提供更多的免费资源用来存储这些信息,我们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一个好的课程在网上会再也找不到。并且Coursera告诉我们,与传统课程相比,我们可以随时地补课,学生再也不会因为参加一个什么实习,然后落了一个月的课就跟不上了,那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
并且更夸张的是,网络课程是只进不退的。每个教授他讲一门课的时候,他可能会产生教学水平的一些波动。如果今年老师讲的没有去年给力,那我们就沿用去年的版本。如果讲的胜于去年,那我们就替换成新的版本,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感受到的永远是最佳的教育资源,享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一个版本的高数,最好的一个版本的量子力学,最好的一个版本的宏观经济。
我个人总结的网络教育有以下四个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特征。
比如说网络有天生的甄别性。我们都知道大家经常在网上能够看到一些好的资源,那些好的资源,它是天生被扶起来的,是通过我们的朋友点赞分享后传播到我们这边来的。就好像所有关心韩剧的女生都会看到《来自星星的你》,因为它对于韩剧来说实在是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它不需要你去深入地挖掘,不需要你看遍所有的韩国电视剧之后才能够挑到这部特别优秀的佳作,你只要进入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你自然会被推送到这些信息,这就是网络的甄别性。
对于教育来说,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好事。在传统教育里,一个好的资源是由老师来推送的,但是现在是由我们自己筛选的,而我们自己往往能够筛选出一些更适合我们自己学习的教材,更适于我们理解、体会的知识点和讲解方式。网络教育还有个非常非常夸张的现象,就是它有指数增长规律,今天早上我看Coursera上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七百万了,而它诞生到现在为止仅仅三四年。
以前有没有可能有一个教育平台或者是机构在三四年时间内,自己的学生用户能够增长到七百万?现在我们做到了,这就是网络所特有的一个优势,只要你制作的东西够好,你讲的够有趣,那么你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被甄别出来,同时关注人数也会增长。
也就是说,对于网络时代,我们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优质质量的课程资源就以可以了,我们不需要管其他的事情,因为网络已经帮我们铺好了渠道。并且我们还可以直接享受世界上最佳的资源,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国内国外最优秀的课程,这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我记得跟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院士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网络教育的特征是这样的,它可以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把教育拉平等。
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都在想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为事实上老师是稀缺的。比如说以中学为例,大家都愿意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去当老师,而三四线的城市留不住特别优秀的教师,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更不用说乡镇农村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去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一致的资源——当然不是一致的低,而是一致的高?
网络时代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有一条网线,我们就可以直接跨洋学习,我们可以直接在一个暑假里享受到最好的老师帮我们预习、复习的这么一个过程。并且网络可以留住万里挑一的好老师。可能诸位有很多是理工科的学生,那学理工科学普及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知道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版普通物理教材是什么,费曼物理学讲义对吧?因为它确实太杰出了。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一个好老师是万一挑一的,因为一方面他要有极强的学术能力,另外他必须要懂教育。同时,他又要能让学生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那么这样子多管齐下的一个要求,就使得我们选择老师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能够教好几乎所有学生的好老师确实是万一挑一的。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留住这样,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的费曼同学,下一次对于数学我们也可以留住其他的同学,其他的老师,其他的教授。
这样的话,大家享受到的资源就会只进不退,这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时代特性。我不知道十年前的教育学者是不是能够预测到十年以后的网络教育?我相信我们即使是自己在做网络公开课,也预想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网络教育的形式。
自己是自己的大学:ONE-MAN University
确实,大家一定都体会到了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代。也许,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创建者,或者是说少数人也可以去发起一件事情,那么你甚至能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只有几个人,但是会越做越多。
所以我觉得,也许我能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功,但是我觉得参与到这样一个浪潮之中的快感,这种实践度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所以我回来做了一个公益的网络平台,万门大学。
创建万门大学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2012年的时候,我们在人人网上建立了一个公共主页,当然我是一直在混人人网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犹豫,就在人人网上做这么一个发布的渠道。一开始只是我自己的朋友,我跟他说,我决定在这个地方做一个网络大学,大家都用鄙夷的眼光看我。然后我就在上面录了一些小课,我们还推荐了一些好玩的书。
前年的11月份,我们就在万门大学上推荐了一些入门的教材,因为我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我对一些学科是有偏见的,比如说经济金融,我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是华尔街的阴谋,但事实上明显不是,因为经济金融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它能够很好地调配多方的资源,如果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市场的话。为了打破这样的一些可能,而且我自己以前经历过对学科的误解,我们在自己的公共主页上面开辟了这样的一个图书馆,试图介绍和分享更多有意义的入门教材。
在前年的12月份,我们就开了第一次实体课,并且放到了网上,让所有人可以免费地观看。在去年2月份,我们又录了更多的课程,包括线性代数、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等。
在去年的5月份,我们就做了一个全国的巡回分享会,大概是在30所大学,有的时候一天还要跑两场,做了这样一个分享会。一、试图传播,我们觉得网络教育是可以做到这么一个理念的。二、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因为我们很弱小,但是我们觉得网络已经铺平了很多东西,包括它天生的甄别性,包括指数增长规律,我们只要负责把质量做好就可以了。
6月份的时候,我们还跟很多学者讨教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寻求了一些帮助。7月份的时候,我们上了一开始说的中国民间主席界最高端的一个培训班,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位麻辣教师,因为我们的逃学率是0%。
在去年的8月份,在一次分享会之后,我们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很多人觉得参与进来是有趣的,快乐的,所以我们集结了这些志愿者,我们试图做一个有趣的网站,在里面能够很好地制作课程、分享课程,然后发布有趣的学习内容。这是我们网站开会时的一个画面,大家愿不愿意数一下在场有多少人?就是我们的工程师志愿者,我相信大家永远都数不清楚,因为那台电脑也是一个成员。有一台苹果电脑,它是我们远在新加坡的李少桓通过网络,我们在一起联合起来开这样一个万门大学网站的一个团队会议。事实上我们试图为大家在今后呈现这样的一个网站,它是完全免费的无门槛的一个平台。
事实上,万门大学不但有一些学生志愿者来帮助,我们还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人人网的支持,也许是因为我们发自于人人网,也许是因为陈一舟先生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他也愿意出一份力,他也愿意用56的视频来支持我们,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没有带广告的教学视频,而我们的重心就是继续做好课。
前几天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版本的法语课和西班牙语课的录制,同时我们的理科课程也会更加丰富,而我们也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做文科课程。这就是我做的这样一个小的尝试。
我们的目标很大,我们的目标是降低中国高等教育的门槛。
我们觉得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会获得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自己完成一个终身的高等教育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博采众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广泛学习?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成为自己流动的大学呢?
这就是万门大学slogan:知识创造乐趣,你是你的大学。
102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315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444 Listeners
179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274 Listeners
30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48 Listeners
45 Listeners
289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