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博士

【56】神经生物学博士:情绪是进化的引擎,也是人格的雕塑家


Listen Later

去年刚出了续集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以极具创意的方式将快乐、忧伤、恐惧等情绪人格化,被很多人奉为“神作”。然而,情绪与记忆真的是直接关联的么?以情绪为底色的记忆真的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么?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猫猫狗狗)的大脑里,真的住着几个情绪角色,操纵我们的一举一动吗?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专门研究情绪的脑科学专家。我们听她聊聊她如何从“疼痛”出发,逐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又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分子基因工程改造、脑电生理结合双光子成像、计算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方法,探索情绪与人格之间的复杂联结。

本期嘉宾

肖晓,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于复旦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被聘为耶鲁大学副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情绪和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

知识点

疼痛的不同组分(感觉、情绪、认知、社会性)

疼痛并非单一维度体验,而是由多组分构成。感觉成分指疼痛的物理属性,如强度、位置、持续时间,由外周神经和脊髓传入信号决定。情绪成分体现疼痛带来的不快和折磨,例如焦虑、恐惧或抑郁,这一部分常由杏仁核、前扣带皮层参与。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疼痛的注意、解释与预期,受前额叶皮层调控,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并应对疼痛。社会性成分强调疼痛在群体和文化中的表达与意义,如求助、共情或社会支持。综合来看,疼痛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下的复杂体验,各组分交织影响治疗与康复。

生理痛 vs 心理痛

生理痛是由组织损伤、炎症或神经异常等引起的真实躯体疼痛,具有明确的外周和中枢传导通路,如伤口疼痛、慢性神经痛。心理痛则源自情绪创伤、认知评价或社会排斥,没有明显的组织损伤,却能激活与生理痛重叠的大脑区域。二者常相互交织:慢性生理痛易导致焦虑抑郁,而心理痛也可加剧生理痛的体验。

侵入式刺激 vs 非侵入式刺激

侵入式刺激指通过手术或器械直接作用于机体内部的刺激,如电极植入脑区、脊髓电刺激或内窥镜操作。这类方法常用于临床治疗(如顽固性癫痫、帕金森病)或基础神经科学研究。非侵入式刺激则无需进入体内,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超声刺激等。二者在研究疼痛或调节大脑功能时各有优势:侵入式精准、但风险高;非侵入式安全、但效果相对温和。

本能情绪 vs 习得情绪

本能情绪是进化中保留下来的、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厌恶,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具有生存价值。习得情绪则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与文化熏陶形成的,如羞耻、内疚、骄傲。前者依赖基因与神经回路的固有机制,后者更依赖语言、社会规范与认知加工。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情绪体验体系。本能情绪提供基本框架,习得情绪赋予其社会意义。

脑中小人假说

“脑中小人假说”(homunculus hypothesis)是一种早期心智解释模型,设想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小人”负责感知和决策。虽然直观,但这一假说存在无限回归的问题:小人脑中是否还有更小的小人?因此被批评为不科学。然而,“小人”模型在教学和认知心理学中仍具有启发意义,帮助形象化理解大脑功能的分区和加工机制。

祖母神经元假说

“祖母神经元”假说指大脑中存在单个神经元专门编码某一具体对象,如“识别自己祖母的神经元”。这一观点源自对高阶视觉加工的讨论,强调神经元高度选择性。后来研究发现,在人类颞叶确实存在对特定人物或物体高度反应的“概念细胞”,但完全由单一神经元编码是不现实的。现代观点认为,表征是由神经元群体编码完成的,祖母神经元更像一种隐喻,揭示了神经表征的层次性与稀疏性。

Data-driven vs Hypothesis-driven

Data-driven研究强调从大量数据出发,借助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寻找规律,再提出解释。例如脑影像大数据或无监督分析。它适合探索未知模式,但可能缺乏明确因果假设。Hypothesis-driven研究则基于理论或先前证据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例如设定“海马参与空间记忆”,设计实验加以证实。两种方法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前者提供发现的广度,后者提供解释的深度。

时间轴

08:01  不同的学科背景都可以去研究大脑

15:20  怎么区别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疼痛会引发哪些情绪?

26:37  《头脑特工队》是神作,但它的专业性到底如何?

30:14  情绪到底有多重要?达尔文有话要说

41:26  人的自我到底是什么东西?

50:12  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小人,那这个小人的脑子里呢?

59:22  想做跨学科研究?那不管你本科是哪个专业,都学一下编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嘉宾推荐

米津玄师 《Kick Back》

【本期主播】

红总:传播学博士,一个留学咨询师

海云:文化研究博士,一个做媒体的

【制作团队】

·制作人:响子、Daytun

·出品人:红总

【出品方】

上海杭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女博士》,给公众号留言申请加入。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节目:

[email protected]

收听途径: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s、网易云音乐,搜索“我是女博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我是女博士By 行苇工作室

  • 4.7
  • 4.7
  • 4.7
  • 4.7
  • 4.7

4.7

7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我是女博士

View all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27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64 Listeners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50 Listeners

出逃在即 by 出逃studio

出逃在即

49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3 Listeners

不止读书 by 魏小河

不止读书

32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68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99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311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9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309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48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84 Listeners

游荡集 by 许知远漫游记

游荡集

26 Listeners

蒋方舟·一寸 by 蒋方舟

蒋方舟·一寸

6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