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8.9%的人在丧亲后会出现持久弥漫的哀伤,经历失独和疫情则风险更高|唐苏勤 一席


Listen Later

唐苏勤,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哀伤与疗愈实验室负责人。

虽然我不能控制死亡哪天到来,但我能在面对死亡时更主动地做一些决策,更理解丧亲之后的心路历程,这让我感觉满足和心安。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失去,如何从失去中重获力量,继续前行,是哀伤疗愈的永恒主题。

哀伤不仅仅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它包含一系列经历丧失后常见的情感、认知、行为和生理的变化。不仅仅是亲友的离世,分手、失业、破产、宠物死亡、确诊重大疾病等,都会让我们陷入了一种名为哀伤的困境。

然而并不是所有哀伤都会随时间消退。那些久久不能平复的哀伤,不仅会严重干扰生活、社交、学业、工作,甚至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2019年,唐苏勤创立哀伤与疗愈实验室,探索重大疾病、丧亲等事件带给人的身心影响。她看到人们对哀伤的压抑与忽视,并深刻意识到哀伤疗愈和死亡教育的相似性——能够做到去公开讨论它,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时间轴】

00:05 受到创伤后的部分哀伤反应

02:30 何为“哀伤”?

08:39 哀伤适应与延长哀伤障碍

10:55 如何疗愈哀伤?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Worden:接受现实、经历痛苦、适应变化、重建联结

24:51 “整合性哀伤”:失去之后,继续前行

👇椰林夜总会资料照片

👇“我们几年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做了一个研究,关注的是丧偶老人。这些老人在2011年是已婚状态,在2013年是丧偶状态,在2015年大部分仍处于丧偶状态,我们用抑郁水平来衡量他们的丧亲适应情况。”复原力组(蓝)与慢性哀伤组(黄)

👇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加入了“延长哀伤障碍”这一精神疾病,指的是关系亲密的人死亡六个月后,个体仍然会出现持久且弥漫的哀伤反应,并且严重影响到了自己在个人和家庭生活、社交、学业、工作等方面的表现。

👇在中国丧亲人群中,大概有8.9%的人会面临着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如果经历的是失去唯一的孩子、疫情等,风险会更高,经历非自然死亡的风险最高。

👇美国心理学家沃登(William Worden)提出,穿越丧亲之痛需要完成四项任务:接受现实、经历痛苦、适应变化、重建联结。如果没能完成其中某一项任务,人们当然还可以继续生活,但可能就无法很好地将丧亲经历整合到自己的人生中。

👇这是一位母亲因癌症去世的女大学生画的哀伤故事线。从上课接到电话,到举行葬礼、回家摆放遗照,到妈妈死后过的第一个除夕、听到室友给妈妈打电话、第一个清明扫墓,再到暑假旅行散心,她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

👇依恋理论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曾写道:或早或晚,一些回避了哀伤的人,通常会在某种情况下崩溃。

👇唐老师提到的哀伤疗愈小程序

👇唐老师:“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失去,如何从失去中重获力量,继续前行,是哀伤疗愈的永恒主题。”💗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一席By 一席

  • 4.3
  • 4.3
  • 4.3
  • 4.3
  • 4.3

4.3

10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一席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38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285 Listeners

故事FM by 寇爱哲

故事FM

893 Listeners

不合时宜 by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

239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49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2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6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JustPod

中间地带

3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9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4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by 潇磊&刘飞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289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