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王毅于本月初访问了布鲁塞尔和巴黎,并于本月3日访问了柏林,和德国外长瓦德富(基民盟)共同出席了记者会。王毅此行在欧洲逗留多日,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北京欧中峰会做准备。德国对王毅欧洲之行有何印象?德中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国广播电台得出的印象是:王毅警告欧洲不要走向“对峙”,而德国外长瓦德富则遵循欧盟的路线,批评中国“扭曲市场”的做法。尽管如此,这些都不应影响双方友好相处,毕竟中国是德国重要贸易伙伴。但在中国亲俄立场上,德国看不到任何变化。
https://table.media/de认为:瓦德富与王毅的会晤显示了已经存在的分歧继续存在。新上任的瓦德富靠近了欧盟路线。而王毅则坚持了中国的立场。
德国《商报》的印象是:瓦德富与王毅首次会面的谈判以困难为主。德中关系目前问题多多。瓦德富批评说,相互信任“已经丧失”。而王毅则承诺,中国会放宽稀土出口管控。瓦德富(CDU)和王毅在德国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并肩而立时,身材几乎相仿。然而,瓦德富刚刚上任数周,而王毅则是中国外交界的“常青树”。王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国国家主席兼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关系密切。
在外交部外面,抗议者高喊“西藏自由、香港自由”。但这些声音在新闻发布厅内是听不到的。尽管当前德中关系紧张,但两位外长最初并未流露出任何异样。
瓦德富表示,“我们共同面临诸多国际挑战”,唯有不断寻求合作,方能应对。但他很快从客套话转入正题。瓦德富指出德中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他表示:“扭曲市场的做法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害,欧盟将共同应对此类行为。”
接着他谈及德国经济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的单边、且往往不透明的限制措施,令我们和我们的企业深感忧虑。这种不确定性损害了我们的贸易关系,也损害了中国作为可靠贸易伙伴在德国的整体形象。”
目前,德国企业受到稀土出口受限的严重影响,多家公司生产已受波及,有些甚至已暂停生产。原因在于中国因美中关税争端加强了稀土出口管控。
迄今为止,仅有部分大型德企(如汽车制造商)获得出口便利。瓦德富警告说:“个别解决方案远远不够,也无法重建失去的信任。”
王毅回应称,稀土属于“两用物项”,即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事用途,“因此必须加以管控。”他补充说,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但这“不会成为中德、中欧之间的问题”。在记者提问下,他表示,中国已有“快速通道”程序,以确保正常出口许可能尽快办理,“我们确实在采取一些便利措施。”
王毅在柏林的声明中还强调了中德贸易的重要性。他表示,与中国的贸易为德国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市场吸引了成千上万家企业。他称进一步深化合作是“必须的”。
尽管表面上两位外长交流顺畅,但实际上在许多议题上观点迥异。在乌克兰战争和台湾问题上,双方立场继续存在明显分歧。王毅一度称,中国欢迎德国奉行“一中原则”;而瓦德富则重申德国坚持“一中政策”。这里有一个重要区别:中国所称的“一中原则”意味着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德国所奉行的“一中政策”则并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不与台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而已。
《南德意志报》表示:王毅访欧之行显示了欧中之间深深的沟壑。德国为乌克兰撑腰。但中国继续亲俄,对俄罗斯输掉乌克兰战争毫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