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开启一场观鸟之旅,这次是刚刚结束的青海旅行的一个片段,西宁周边非常有名的观鸟地:大通鹞子沟。
绿色的徒步道↓
倒下的青海云杉↓
本期提到的几位鸟(按出场顺序):
文字资料来自“懂鸟”小程序,略有修改。
普通朱雀普通朱雀 (英文名:Common Rosefinch,学名:Carpodacus erythrinus),是雀形目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亚洲和欧洲最广泛分布且常见的朱雀之一。雄鸟拥有鲜明的红头、胸和臀部,以及白色的腹部;雌鸟和年轻雄鸟的羽毛则较为暗淡,呈黄色或褐色。在中国分布广泛,繁殖于北方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体长13-15厘米,喙粗壮且锥形。雄鸟成熟个体头部、胸部及臀部呈现鲜艳的玫瑰红,眼罩棕色,腹部白色。翅膀暗棕色,带有两道不明显条纹。雌鸟和年轻雄鸟羽毛色泽较为平淡,上身黄褐色,臀部色彩更亮,头部略显灰色,下体呈淡黄色或灰白色。
重要勘误!
其实开始的“普通朱雀”是这位啦:
(很圆的噪鹛,喜欢唱三音节歌曲)
橙翅噪(zào)鹛(méi) (英文名:Elliot's Laughingthrush,学名:Trochalopteron elliotii),是雀形目噪鹛科彩翼噪鹛属的鸟类。特有于中国的中型噪鹛,身长26厘米,以其独特的灰褐色外表和醒目的橙黄色初级飞羽著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外形特征 ▽橙翅噪鹛具有鲜明的外观特征,全身呈现灰褐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橙黄色的初级飞羽,臀部和下腹部则呈现黄褐色。雌雄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幼鸟的色彩较为暗淡。
如果给你的声音辨识造成了混乱的话,抱歉!
灰头灰雀By Pksunking
灰头灰雀 (英文名:Grey-headed Bullfinch,学名:Pyrrhula erythaca),是雀形目燕雀科灰雀属的鸟类。分布范围涵盖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包括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和尼泊尔。此鸟通常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地带,偏好亚高山针叶林及混交林环境。
雄性灰头灰雀拥有珍珠灰色的全身,胸前有一片橙色斑块;雌鸟呈温暖的棕色,缺乏雄鸟的胸斑。两性均具有光泽的黑色尾巴和翅膀标记。雄鸟额部至眼后、脸颊至下巴为黑色,边缘以淡色环绕;头顶至颈侧、面部至下喉和背部为淡灰色,背部有黑色横带,臀部白色,尾羽黑色并带有蓝色光泽。雌鸟颜色较暗,冠部至颈后略带褐色,后耳羽和颈侧为灰白色,上体灰棕色,背部黑色或深紫色,臀部白色。幼鸟脸上的黑色较少,冠部至颈后及上体更暗或带橄榄色,覆羽尖端为淡灰色或灰白色,翼羽和尾羽深蓝黑色,下体颜色较暗。
棕胸岩鹨棕胸岩鹨(liù) (英文名:Rufous-breasted Accentor,学名:Prunella strophiata),是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逐渐转为黄褐色的眉纹,胸部呈鲜明的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以及中国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体长约15厘米,体重约18克。头部具有明显的眉纹,前部较窄,眼后部分扩展并呈黄褐色,黑色侧冠纹与之形成对比。脸颊黑色,眼下方有细小的白色新月形斑块。头冠和背部棕色,饰有黑色条纹。翅膀和尾巴深棕色,有两道不明显的浅色翼带。喉咙白色,常带有暗色条纹,有时形成模糊的喉带。胸部宽阔的棕褐色带,偶尔有细薄的暗色条纹。下体余部淡奶油色,带有暗色条纹,尤其是在两侧。虹膜棕色,喙黑色,腿橙褐色。雌雄相似。幼鸟眉纹呈灰白色,缺乏黄褐色色调,头顶和背部羽毛尖端呈浅色,赋予斑点状外观,胸部棕褐色带泛黄,腹部更淡且全有条纹。
灰头鸫灰头鸫(dōng) (英文名:Chestnut Thrush,学名:Turdus rubrocanus),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冬季则迁往喜马拉雅东部和东南亚北部。
灰头鸫成年雄鸟拥有橙栗色身体,搭配黑色翅膀和尾巴,头部为灰,颈部侧面可见白色调渐变为灰,尾部边缘白色,眼圈黄色,喙和腿均为黄色。雌鸟相似但色泽稍暗淡,头部略深,翅膀和尾巴呈棕色。
沙䳭沙䳭(jí) (英文名:Isabelline Wheatear,学名:Oenanthe isabellina),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鸟类。名称源自其独特的沙黄色调,无黑色面罩,翼色较淡,尾羽较黑。广泛分布于欧洲东南部至中东、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北部及蒙古,冬季迁徙至印度西北部及非洲中部。在中国,常见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开阔平原与荒漠地带,最高可达海拔3000米。
沙䳭的上身呈灰棕色,带有温暖的橙色调,腹部白色,眉线淡白。尾羽主要为黑色,边缘白色,与雪白臀部形成鲜明对比。雄鸟头部至背部沙灰色,翅膀黑色翼尖,前眼圈有明显的白色眉纹,后眼处变为淡黄白色,脸部和喉咙白色,耳羽带淡黄色,颈部和胸部带黄色调,腹部白色。雌鸟和初生鸟相似,但颜色更淡,翼羽的淡色边缘更宽。幼鸟类似雌鸟,但眉纹更黄,上部有微斑点,下部有斑点。
亚洲短趾百灵亚洲短趾百灵 (英文名:Asian Short-toed Lark,学名:Alaudala cheleensis),是雀形目百灵科短趾百灵属的鸟类。活动于欧亚大陆中南部至东部的干旱草原和牧场,以草籽、嫩芽及昆虫为食。其外观上体褐色,下体白色,成鸟与亚成鸟的差异在于后者深色羽毛具白色边缘。喙短而粗,无羽冠,与同分布区的其他百灵种类有明显区别。
亚洲短趾百灵体长14-15厘米,体重约20-27克。全身羽色为淡灰色至沙棕色,头顶至背部略显灰褐或沙褐色,下体白色,具窄白眉纹和宽眼环。喙短而基部厚实,翼长,初级飞羽投影较长,尾较短;后爪短(6-10毫米)。雌雄相似,亚成鸟上体具斑点,外侧初级飞羽圆钝,可达主覆羽端部。
资料来源:
梅坚,董昊,懂鸟, AI 生成中文动物百科资料(鸟类,2024),dongniao.net
音乐来自Freesound:
Brylie Christopher Oxley -guitar - 2018-03-31 b
Brylie Christopher Oxley - guitar - 2018-04-26a
《处处闻啼鸟》听友群:请加Commonjeff 备注栏目名然后发一段你录的身边鸟叫给他作为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