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腎

EP.185 你對《引人入腎》知多少?讓我們一起推行醫學白話文運動!


Listen Later

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之一。
駕駛朋友,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停讓行人;
行人朋友,要遵守號誌、走斑馬線,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交通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以上廣告由交通部及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一集的Podcast很特別,受到我的好朋友偉喬生醫創辦人Chasel和Louis邀請,參加Podcast節目 @生技人知初 的訪談,難得有機會重新回顧自己成立引人入腎的過程,假如是剛加入粉專的朋友,也歡迎透過這一集的內容,認識 #引人入腎 這個頻道,和我一直在推動的 #醫學白話文運動 喔!
 
#成立引人入腎的起心動念
一切都要從照顧我的外婆說起,我的外婆是糖尿病患者,自從我升上主治醫師後,外婆就來我這邊追蹤病情。在照顧外婆的過程中,我發現假如沒有把多年來接受的訓練,轉譯成淺顯易懂的語言,醫療對老人家來說太有距離感了!當長輩無法順利接收醫療人員的說明,病情肯定控制不佳,也會增加家屬照顧上的困難。
 
畢竟會看腎臟科的族群,以老年人為大宗,我發現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我外婆身上,在門診與病人溝通時,也常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形,當我口沫橫飛在診間講了100分的內容,當病人離開診間時,因為沒有全數接收,可能只帶著30分的資訊回家,三個月後回診可能還是問同樣的問題,病情依然沒有改善。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促使我決定成立引人入腎,並推動醫學白話文運動,希望藉由提供由淺入深的內容,可以讓各年齡層、醫療資訊儲備量不同的民眾,都可以在這邊獲得需要的答案!
 
#錄製Podcast的原因
誠如上述,衛教要因材施教,每個人對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等知識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跟病人衛教時,會觀察對方對於醫療知識的了解程度,提供相對應的衛教知識給對方,這樣病人才能有效吸收與病情相關的資訊,也希望當我傳達100分的內容,回到家至少都還記得90分的資訊。
 
因為在一開始,錄製Podcast對我來說是最方便的事,甚至最初的集數,有時候還是利用通勤時間完成!但後當內容越做越多,重新檢視Podcast的實用性,發現 #影像 這個載體,會比聲音更有效!點閱率也更高!所以今年下半年開始,也陸續嘗試錄製長影音、短影音,希望透過各種平台,能夠大力推行 #醫學白話文運動 。
 
#被醫生耽誤的作家
聊到這部分我就有點害羞了啦~在引人入腎成立之前,我在2019年參加台灣醫療報導獎,把外婆的故事寫成一篇散文,也很幸運獲得優勝,才會獲得這個稱號。
 
我是喜歡寫作的,其實我們在第一線醫療,常常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有時候太忙碌卻忽略了!只要有意識關注這些細節,再把故事情感衍伸,並自我觀照,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也是個人的自我修煉。我都常對病人說,假如你被我醫好,不需要感謝我,其實我從你們身上學到更多!
 
#腎臟照護
大家都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但當我走進醫學領域,才發現其實西醫還是治本!很多中老年人覺得西藥不好,會傷腎臟,反而會尋求其他管道的協助,最後反而吃壞腎臟。
 
其實我們在面對腎臟病病人時,會去檢視造成腎臟病的源頭(像糖尿病、高血壓),並給予適當的藥物,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
 
舉個例子,曾經有個病人門診自述頻尿、體重下降,抽血檢查發現是糖尿病造成,經過服用降血糖藥物,頻尿就改善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治療當下看到的症狀,而是治療源頭,症狀就會順勢改善。
 
腎臟是一個資源回收公司,100個員工,每天幫身體代謝出來的廢物排出去,員工會隨著年紀而衰退,要如何保養員工呢?就是不要讓他太操勞,舉簡單例子,健檢發現有三高,就算是年輕人還是要重視,血糖300多都不理他,腎臟遲早會過牢
 
#給年輕人的護腎建議
雖然腎臟科門診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很多年輕人是因健檢意外發現腎臟功能受損。對於年輕族群,我會建議:

  1. 蛋白質攝取不宜過量:建議每公斤體重每天不要吃超過1.5克蛋白質,因為超高蛋白飲食長期來說,對腎臟是負擔。由於目前大家普遍追求低鹽低糖飲食,結果就會吃下超高蛋白。
  2. 喝水:年輕人愛喝飲料,但飲料是高滲透壓的東西,會對腎臟形成負擔,其實我們會建議多喝水,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天的飲水量是體重*30。喝水有助於腎臟的組織灌流,假如進入體內東西的濃度都很高,若沒有用水稀釋濃度,就會摧殘腎臟。
  3. 抽菸:我們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是造成腎臟病的元兇,其實抽菸造成腎功能損傷的比例也非常高!曾經遇過一個病人,被診斷有慢性腎臟病的當下,勸他戒菸,他也乖乖照辦。雖然戒菸但最後還是洗腎,這個病人索性放飛自我,繼續抽菸,最後抽到血管硬化必須截肢,真的很划不來!
  4. 肥胖:肥胖不僅對心臟造成負擔,對腎臟也有害,所以好好控制體重,絕對是預防腎臟病的王道。

 
#做引人入腎會有想要放棄的時刻嗎
做引人入腎初期是為了衛教方便,但做久了會問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畢竟在製作Podcast、寫文稿、拍片會犧牲許多個人時間,中間曾經陷入迷惘:有需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嗎?
 
最後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四面八方的回饋:當接收到病人、同儕、其他科醫師的正面回饋,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譬如說,雖然我們受過各科的基礎訓練,但對於各專科的治療方式並沒有與時俱進,藉由訪問不同科的醫師,我自己也學到很多新的用藥、技術,也有同儕跟我分享,因為聽完某一集訪問的內容,才知道原來某某科的用藥已經這麼進步。
  2. 使命感:因為有了大家的回饋,才會更加深對於醫學白話文運動的使命感!希望能夠繼續讓醫療知識更普及,縮短醫療和民眾之間的鴻溝,讓醫療的可近性更高。

 
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醫療這件事不會只有醫生,需要護理師、衛教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士的加入。所以我的目標是有能力可以招募團隊,大力推行醫學白話文運動,增加民眾的醫學知識儲備量,降低腎臟病的發生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引人入腎By 伊萊醫師


More shows like 引人入腎

View all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95 Listeners

理財學伴 | MoneyMate by 理財學伴 Cindy & Shirley

理財學伴 | MoneyMate

13 Listeners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by 蒼藍鴿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78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5 Listeners

地產詹哥老實說 by ETtoday

地產詹哥老實說

5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10 Listeners

高年級不打烊 x 用 AI 點亮第二人生 by 104高年級

高年級不打烊 x 用 AI 點亮第二人生

16 Listeners

蕭御醫講透中醫 by 蕭御醫講透中醫

蕭御醫講透中醫

34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9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20 Listeners

一口經濟學 bitesize economics by Charles Liao

一口經濟學 bitesize economics

49 Listeners

名醫 On Call by 聽說

名醫 On Call

15 Listeners

聽康健 by 康健雜誌

聽康健

32 Listeners

50+TALK by 全國最大熟齡媒體50+

50+TALK

57 Listeners

愛健康 by 愛健康

愛健康

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