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家長問到「孩子被心理師治療以後,回來狀況不見得好到哪裡去,還說都是家長的錯!」
怎麼辦?
K老師很難解釋啊!因為自己也是心理師,這套邏輯底下沒有說出來的語言就是,你知道你心裡有受傷嗎?大家越接受心裡有受傷,才會越追求健康,所以…..
最近聽到傳道人陳國文的演講,說到冤獄,哎呀!茅塞頓開,趕緊跟大家分享。
原來這世界上有人,就會有自己的意見,就有人可能受到冤枉,所以有一天自己也可能被旁人冤枉,這些都是日常,所以只要是活著的人,就有可能錯怪別人,這是「認知不可穿透性」,就像是「亡鈇意鄰」這個故事,自己斧頭丟了,就認為一定是鄰居偷的!等找回斧頭,就覺得鄰居不會偷啦!
這種在知覺上會產生錯覺的圖,或者是我們自己心裡有鬼,我們就覺得別人在搞鬼,這就叫做認知不可穿透性!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活著這一生,難免會被別人猜疑誤解,該怎麼辦呢?K老師建議對別人除了judgement之外,多一點點憐憫心,那自己受委屈的時候,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讓自己趕快放下,得失心不要那麼重,因為人生難免會碰到這樣的事情!
K老師也想告訴上面那位深陷在疑惑中的家長,心理師、家長、孩子很可能也會掉入卡普曼三角形,甚至會旋轉,每個位子都有可能從被害人變成加害人,就像所有的大人在這一生當中,都在等小孩子說一句:謝謝你把我養大;然後所有的小孩,都在等大人承認一件事,其實我在你的長大過程中,對你有一些傷害,對不起!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人、被冤枉,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兇手,如果你這一生,想要找到一個客觀的真實,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那這一生你可能就忙不完!所以對於別人,不如多一點點憐憫心,不求申冤,反過來可以告訴他們,你這樣做,我很痛苦,這樣就好,適可而止。
本集金句:記住,凡事都有可能,盡量不要自以為義,光是活著就很不容易了,面對生活,但求盡力就好!
如果你在人生當中也覺得自己過不去
希望你多聽幾次
放過自己
如果你周圍 有人他也卡住
記得請他們也聽聽看
如果覺得我們節目值得支持,也請給我們斗內,支持我們繼續製作優質節目!
《心理自聊師》可以在各大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mrQxnW
各大平台:
https://solink.soundon.fm/kpsy2024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節目值得分享,請幫我們轉傳(謝~)
**本節目製作全靠聽友斗內donate,歡迎贊助支持團隊持續創作
https://bit.ly/4bWICWb
**發問與聯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