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8分,《长江图》导演;《仲夏夜惊魂》等12期嘉宾
过誉了。所谓“从面孔中发现山河”,面孔有,山河没有。影片在社会议题层面都太浅太脸谱化,哪些华尔街精英会有地铁里那几位的做派啊?说得通吗?最大的亮点反而是它认真关注了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此外的一切社会化批判都是笨拙的。
鲁韵子:7.5分,媒体人,《痛苦与荣耀》等6期嘉宾
过誉了。之前都号称这片和DC没任何关系,甚至说它牛就牛在敢于和DC传统决裂;结果我一看,哎呦我去!这每一帧、每一秒通通都是DC漫画的内核啊。这片就是把DC最精华的成人世界观给大众科普了一下好吗?缺点是它就停留在科普的层面,优点是终于有人开始科普了!
过誉了。最大的过誉,就是那些境外刷完大银幕的观众所表达的评价,预先影响了更多只能在电脑或移动端上看到一个“中韩语字幕交替、打满水印广告、2.0声道以及没有片尾的资源版”的观众。两批观众都没有问题,因为这种落差感我自己也体验了一把。看完韩版,我指着那个威尼斯一通吹的波米说:哥们儿,你真吹过了。
3)漫画迷眼中这一版小丑是否OOC?重写小巷枪击是否算魔改?
5)在与漫画的对比上,影片所谓的颠覆其实全是老梗?
10)什么叫“观看渠道决定观看效果”?资源质量差也导致了影片降分?
2)影片在好莱坞保守的大环境下有何稀缺性?对比《毒液》,为什么说它所处的工业环境与独立制片无法相提并论?
3)影片是否彻底颠覆了白左电影“为爱伐木累”的老套主题?
4)影片对漫画《致命玩笑》有着哪些致敬?如何理解片中的蝙丑关系?
6)影片的多义性具体有哪些?如何看待后面杀人事件的行为动机?
7)身世之谜为什么必须开放式呈现?这一桥段是“塔西佗陷阱”的变种吗?
8)同为精英人士,“喜剧之王”与托马斯·韦恩分别代表了哪两种权力形态?小丑更在意哪一种?
9)侏儒开门的挑衅意味在哪里?它与赵本山拿残疾人作梗的小品有何区别?
10)影片攻击了白左思想的哪些薄弱环节?它是否指责了“觉醒文化”伤害了喜剧本质?
1)为什么说《喜剧之王》中的德尼罗更接近小丑的本质?
2)除了展现“私生饭”及饭圈文化,《喜剧之王》还呈现了哪些时代氛围?
3)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的表演是不是现实主义式的?
4)《V字仇杀队》是《小丑》更为优秀的同题范文吗?
6)为什么说马丁·斯科塞斯亲自执导《小丑》效果未必更好?
7)影片对全球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有推波助澜作用?如何看待遍布全球的《小丑》涂鸦?
8)《小丑》的胜利是否反映群体观影形式的胜利?这就是真正的Cinema?
有关DC历任小丑盘点的话题将于下半场呈现,节目最早将于本周五(11月22号)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