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豺狼的日子》里,杀手“豺狼”外型优雅,特制的武器来源于3D打印;在真实的世界里,26岁的路易吉(Luigi Mangione)也是用一把3D打印的手枪,杀死了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CEO,以“老钱风”穿搭现身庭审,在一个流行语是“吃掉富人”(eat the rich)的时代里闪耀着某种英雄光芒。
在《豺狼的日子》里,“豺狼”在孤狼和丈夫的身份之间游走,也在孤狼和邦德的形象之间反复横跳。他一方面是零工经济时代的讨薪人,另一方面也充当着保守势力的打手——毕竟,在出版于1971年的小说原著中,他的刺杀目标是法国总统戴高乐。
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看另一个杀手故事《杀死伊芙》,同样是拿钱办事的杀手、正邪双线的呈现,对比之下,“豺狼”叙事的裂隙和局限逐渐显现。而当我们把《杀死伊芙》与吴宇森《喋血双雄》等电影的“双雄模式”——暴力一方面赋予了亲密以合法性,同时也惩罚了对彼此产生感情的男性,让他们受伤甚至死亡——相对比,我们发现,《杀死伊芙》实现了一种对bromance的戏仿,可以说是帮历史上所有双雄电影集体出柜!撒花!
除了暴力、超能与刺激,当我们观察娱乐工业生产的这些杀手故事时,对伦理与法律的纠结和反思本身也构成观剧感受的重要一环。谁有决定他人生死的权力?是否真的存在正义的私刑?或许,每个人都同时承受着个体暴力与国家暴力的双重风险,并在这样的处境中,从杀手故事里收获爽感也感受恐惧。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02:30]1971年小说《豺狼的日子》vs 2024年《豺狼的日子》
[07:25]战争结束后,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男性何去何从?
[10:44]小雀斑饰演的Jackal:孤狼式杀手和邦德的结合体
[13:20]全球化时代的零工杀手:租wework、点amazon prime、搞身心灵
[16:40]零工时代的杀手工作伦理:如何在暗网上讨薪
[18:50]全球化时代杀手如何跨越边界丝滑流动?
[21:20]《杀死伊芙》:女杀手的伪装玩弄了父权制社会的性别操演
[25:02]小雀斑和他的枪:一种男性情色景观
[25:50]相比杀手,女性警察的角色塑造十分不足
[32:20]从赏金猎人到雇佣零工杀手
[35:20]Jackal的家庭线:金屋藏娇的霸总文学
[39:20]杀手的“杀人伦理”
[46:20]军队是合法的暴力,为国而战是为国而杀
[49:40]《周处除三害》中的暴力景观:死刑作为合法暴力
[53:20]《周处除三害》的教堂杀戮戏:权力更迭时,旧的主体如何被“改造”
[56:20]杀手和警察的对位:从“双雄”到“雌雄”到“双雌”
[57:20]双雄模式:越暴力,越亲密
[1:01:30]双雌模式:让历史上的双雄电影集体出柜!
[1:05:20]下一部007,在线等一个出柜?
[1:09:30]小丑和蝙蝠侠:有创造力的反派和无聊的超英
[1:12:42]路易吉:社交网络时代的亡命之徒代言人
[1:20:30]路易吉是“年轻男性意识形态游客”
[1:22:20]当制度不能实现正义,亡命之徒成为民众的情绪宣泄口
[1:26:30]Jackal:make 大男主 great again
[1:28:30]杀手故事的吸引力:死亡的景观化和奇观化
小说《The Day of the Jackal》(1971)by Frederick Forsyth
剧集《杀死伊芙》(2018-2022)
电影《The Killer》(2023)by 大卫·芬奇
电影《喋血双雄》(1989)by吴宇森
论文《Reinventing Masculinity:The Spectacle of Male Intimacy in the Films of John Woo》by Jillian Sandell
小说《杀手:杀手凯勒系列01》by劳伦斯·布洛克
电影《周处除三害》(2023)by 黄精甫
电影《小偷家族》(2018)by 是枝裕和
电影《谈判专家》(2024)by 邱礼涛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by 克里斯托弗·诺兰
著作《为了活下去的思想》by上野千鹤子
著作《规则的悖论》by 大卫·格雷伯
著作《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by 王金霞
片头:“Issues” by Julia Michaels
片尾:“Her(Killing Eve” by Unloved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