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河:7分(《送我上青云》制片人;《冷战》等9期嘉宾)
就像这部电影围绕着词语在讨论一样,本质上我们理解这片的前提也建立在一个二手翻译文本的状态,我怀疑很多关键台词的翻译是否准确,而这几乎决定了我们对影片主题的判定。
吴琦:6.5分(“单读”主编;《开战》等6期嘉宾)
语言和身体是最基本的两种交流方式,影片通过突出这两种元素,去探讨欧洲时下的社会问题乃至民族-国家概念的存在。
00:00:13-00:01:38:嘉宾信息介绍;
00:01:38-00:04:43:影片信息介绍;
00:04:43-00:07:53:嘉宾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00:07:53-00:46:10:先讨论影片优点,我们讨论了以下问题:
3)影片真的可以被算作“难民题材”吗?男主角的身份在以色列处于什么阶层?
4)影片的所谓隐喻究竟是什么?它与其他同类题材有何异同?
5)电影结尾与另一金熊奖影片《喜宴》的结尾有无可比性?在文化议题上,它们各自传达了怎样的态度?
00:46:10-01:21:44:讨论影片缺点时,我们的话题有:
2)在欧洲电影节体系内,寓言性质的叙事手法是否过于陈旧?
01:21:44-01:41:19:外延话题,我们的话题是:
1)导演前作《教师》(又名《幼儿园教师》)中的女主角是否有“恋童”情感?
2)除了“诗和远方”,《幼儿园教师》还表达了哪些现实性话题?
3)为什么说《幼儿园教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