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混沌大学创新前沿课的主理人。
今天来聊聊新业务探索这个话题,以及你可能用得上的思考工具,帮助你做出更好决策。
我的一个朋友李尚文,他昨天跟我说,在北京吃了海底捞的面,名字叫做“十八汆”。不仅很好吃,而且很便宜,最便宜的只要9块9;更令人惊讶的是,从进门到吃上面,只花了不到两分钟。
我当时就震惊了,海底捞不是一家火锅店吗,什么时候做起了面馆生意?我再仔细一查,原来海底捞今年以来,已经在北京、成都、西安、郑州一口气开了4个面馆品牌。
今年的疫情,餐饮赛道受冲击最大,海底捞却逆势扩张,新开173家门店,店面增速超过20%,几乎每天新开一家。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底捞股价今年上涨了40%。 在行业低迷时扩张产能,增加市场份额,等到行情回暖的时候,收入水平、利润水平也就可以大幅上升了。
那为什么是面馆?为什么海底捞要选择“面馆”这个赛道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我的同事牟松松讨论了一番,他是课程组专门研究餐饮行业的同事,他的观点是:
1. 第一,这个赛道上没有大体量对手。大家可以发现,全国性的面馆品牌几乎没有,因为每个地方的面条口味差异很大,北有兰州拉面,南有重庆小面,东有苏式汤面,都是地方性品类,受地域限制,规模都不大。
2. 第二,海底捞有规模效应,也就有了成本优势。在后端,过去五年,海底捞在做大主品牌的同时,还孵化了蜀海,蜀海是干什么的?就是餐饮供应链,给整个餐饮行业提供采购、冷链、库存服务。有了蜀海,海底捞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成本要比同行低很多。在前端,面条的要素简单,制作工艺不复杂,易于标准化,也就易于借助自动化设备,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海底捞面馆,所有的面条、浇头都是由中央厨房配送到门店,店内小哥只需完成烫面步骤。顾客自助结账,吃完自助收餐。80平米的店面,只有5个店员。所以,后端供应链优势加上前端的标准化、自动化,让海底捞的一碗面条,只要九块九。九块九,在北京,是不是堪称杀手级价格?
3. 第三,海底捞的核心产品是高客单价、但是消费频次不高的火锅,而面条恰恰相反,是低客单价、高频次的品类。在产品矩阵上,二者是很好的补充。结合未来几年并不乐观的经济前景,此时进入规模更大的日常消费市场,非常必要。
4. 最后,是为了给体系内人才成长的空间。在过去十年,海底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店长,这些店长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不仅确保了店内的服务水准,还通过师徒制,培养了更多的骨干。过去为了留住他们,海底捞给他们超出行业平均水平30-50%的薪酬,给他们分红,还给他们徒弟开店的利润分成。一个店长,在海底捞一年收入过百万,并不困难。然而,疫情之下,聚餐场景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海底捞火锅店的扩张速度放缓。人才怎么办?人才不发展,可能是浪费,也可能是流失给竞争对手。海底捞的办法是,继续开店,但这次不是开火锅大店,而是开面馆小店。一样给人才空间,也把最宝贵的资源留在体系内。
我们很难说海底捞的这次新业务探索,是否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商业的变量太多。但我们看到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以及供应链能力,确实是在帮助这家企业,探索新的第二曲线。
熟悉混沌的同学对第二曲线这个概念一定不会陌生,任何业务都有生命周期,在增长到极限的时候就会掉头向下。在到达极限点之前,必须开启第二曲线。而餐饮行业,又恰恰是个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行业,一个网红品牌,在大热几年之后,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就会被消费者遗忘脑后,再也提不起新鲜劲儿。
所以,我们看到餐饮品牌会不断尝试新业务,西贝的超级肉夹馍,云海肴的刀小蛮米线,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鱼,有的失败了,有的站住了。但都是希望能通过新业务,找到企业的第二曲线。
那如何寻找第二曲线的切入点呢?我想介绍一个思考工具给大家,它叫做战略三圈。
在混沌创新实战这个栏目中,我们有一堂九号平衡车创始人王野亲授的课,九号平衡车是一款单款销售超过百万台的超级爆品。在这款车供不应求的时候,王野就开始不断寻找第二曲线,甚至说:要自己造出可能杀死自己的那颗子弹。他们在决策的时候,使用的工具就是“战略三圈”,这三圈,分别是能做,想做,与该做,战略切口必须在三圈交集的地方。
(节选自《九号机器人:小众产品如何引爆全球市场》)
想做意味着价值取向,与公司一直以来的使命、价值观是否一致;
该做意味着行业需要,未来的趋势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能做意味着你的团队、上下游的资源让你可以具备竞争力。
这三块事情的交集,可以作为启动第二曲线的战略切口。
用这样的战略决策工具,王野找到了电动滑板车作为第二曲线的突破口,投入所有资源,做出了价格与性能都远超行业水平的产品。现在,滑板车的年出货量超过了平衡车,达到200万台,成为最重要的业务线。
战略三圈这个工具,也是每个人都能用得上的思考工具,在做一个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能做的,自己想做的,和自己该做的。说不定,你会想得更清楚。
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从海底捞说起,我们看到了一家老牌公司对第二曲线的探索,又通过九号平衡车的案例,介绍了落地第二曲线的具体思考工具——战略三圈。在此呢,也推荐你去听一下王野的这堂课,希望你对新业务探索这个话题,有更深的理解。
我是刀姐,今天的混沌FM就到这里了,希望你有所收获。我们下次见。
撰稿人:
混沌大学课程主任韩春晓
对混沌FM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扫码入群,新产品上线我们也期待你们宝贵的意见。
By 混沌学园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混沌大学创新前沿课的主理人。
今天来聊聊新业务探索这个话题,以及你可能用得上的思考工具,帮助你做出更好决策。
我的一个朋友李尚文,他昨天跟我说,在北京吃了海底捞的面,名字叫做“十八汆”。不仅很好吃,而且很便宜,最便宜的只要9块9;更令人惊讶的是,从进门到吃上面,只花了不到两分钟。
我当时就震惊了,海底捞不是一家火锅店吗,什么时候做起了面馆生意?我再仔细一查,原来海底捞今年以来,已经在北京、成都、西安、郑州一口气开了4个面馆品牌。
今年的疫情,餐饮赛道受冲击最大,海底捞却逆势扩张,新开173家门店,店面增速超过20%,几乎每天新开一家。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底捞股价今年上涨了40%。 在行业低迷时扩张产能,增加市场份额,等到行情回暖的时候,收入水平、利润水平也就可以大幅上升了。
那为什么是面馆?为什么海底捞要选择“面馆”这个赛道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我的同事牟松松讨论了一番,他是课程组专门研究餐饮行业的同事,他的观点是:
1. 第一,这个赛道上没有大体量对手。大家可以发现,全国性的面馆品牌几乎没有,因为每个地方的面条口味差异很大,北有兰州拉面,南有重庆小面,东有苏式汤面,都是地方性品类,受地域限制,规模都不大。
2. 第二,海底捞有规模效应,也就有了成本优势。在后端,过去五年,海底捞在做大主品牌的同时,还孵化了蜀海,蜀海是干什么的?就是餐饮供应链,给整个餐饮行业提供采购、冷链、库存服务。有了蜀海,海底捞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成本要比同行低很多。在前端,面条的要素简单,制作工艺不复杂,易于标准化,也就易于借助自动化设备,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海底捞面馆,所有的面条、浇头都是由中央厨房配送到门店,店内小哥只需完成烫面步骤。顾客自助结账,吃完自助收餐。80平米的店面,只有5个店员。所以,后端供应链优势加上前端的标准化、自动化,让海底捞的一碗面条,只要九块九。九块九,在北京,是不是堪称杀手级价格?
3. 第三,海底捞的核心产品是高客单价、但是消费频次不高的火锅,而面条恰恰相反,是低客单价、高频次的品类。在产品矩阵上,二者是很好的补充。结合未来几年并不乐观的经济前景,此时进入规模更大的日常消费市场,非常必要。
4. 最后,是为了给体系内人才成长的空间。在过去十年,海底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店长,这些店长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不仅确保了店内的服务水准,还通过师徒制,培养了更多的骨干。过去为了留住他们,海底捞给他们超出行业平均水平30-50%的薪酬,给他们分红,还给他们徒弟开店的利润分成。一个店长,在海底捞一年收入过百万,并不困难。然而,疫情之下,聚餐场景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海底捞火锅店的扩张速度放缓。人才怎么办?人才不发展,可能是浪费,也可能是流失给竞争对手。海底捞的办法是,继续开店,但这次不是开火锅大店,而是开面馆小店。一样给人才空间,也把最宝贵的资源留在体系内。
我们很难说海底捞的这次新业务探索,是否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商业的变量太多。但我们看到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以及供应链能力,确实是在帮助这家企业,探索新的第二曲线。
熟悉混沌的同学对第二曲线这个概念一定不会陌生,任何业务都有生命周期,在增长到极限的时候就会掉头向下。在到达极限点之前,必须开启第二曲线。而餐饮行业,又恰恰是个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行业,一个网红品牌,在大热几年之后,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就会被消费者遗忘脑后,再也提不起新鲜劲儿。
所以,我们看到餐饮品牌会不断尝试新业务,西贝的超级肉夹馍,云海肴的刀小蛮米线,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鱼,有的失败了,有的站住了。但都是希望能通过新业务,找到企业的第二曲线。
那如何寻找第二曲线的切入点呢?我想介绍一个思考工具给大家,它叫做战略三圈。
在混沌创新实战这个栏目中,我们有一堂九号平衡车创始人王野亲授的课,九号平衡车是一款单款销售超过百万台的超级爆品。在这款车供不应求的时候,王野就开始不断寻找第二曲线,甚至说:要自己造出可能杀死自己的那颗子弹。他们在决策的时候,使用的工具就是“战略三圈”,这三圈,分别是能做,想做,与该做,战略切口必须在三圈交集的地方。
(节选自《九号机器人:小众产品如何引爆全球市场》)
想做意味着价值取向,与公司一直以来的使命、价值观是否一致;
该做意味着行业需要,未来的趋势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能做意味着你的团队、上下游的资源让你可以具备竞争力。
这三块事情的交集,可以作为启动第二曲线的战略切口。
用这样的战略决策工具,王野找到了电动滑板车作为第二曲线的突破口,投入所有资源,做出了价格与性能都远超行业水平的产品。现在,滑板车的年出货量超过了平衡车,达到200万台,成为最重要的业务线。
战略三圈这个工具,也是每个人都能用得上的思考工具,在做一个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能做的,自己想做的,和自己该做的。说不定,你会想得更清楚。
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从海底捞说起,我们看到了一家老牌公司对第二曲线的探索,又通过九号平衡车的案例,介绍了落地第二曲线的具体思考工具——战略三圈。在此呢,也推荐你去听一下王野的这堂课,希望你对新业务探索这个话题,有更深的理解。
我是刀姐,今天的混沌FM就到这里了,希望你有所收获。我们下次见。
撰稿人:
混沌大学课程主任韩春晓
对混沌FM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扫码入群,新产品上线我们也期待你们宝贵的意见。

328 Listeners

253 Listeners

188 Listeners

151 Listeners

226 Listeners

289 Listeners

37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296 Listeners

87 Listeners

251 Listeners

285 Listeners

5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