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如果是星舰火箭从外太空一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进入大气层,那该如何减速呢?马斯克的团队设想了一个另类的方式,这种方式完全是开创性的。那就是让火箭彻底横过来,侧面迎着气流拍下去。这样的话迎风面积最大,减速效果最好。不过迎风面温度会非常高,所以马斯克考虑要铺设隔热瓦,因为星舰是不锈钢的,隔热瓦可以稍微薄一点。正面温度高,铺上隔热瓦,背面不是迎风面,就靠不锈钢死扛了。
当然,SpaceX也有一些阴招,比如让燃料在不锈钢夹层里流动,带走热量,或者是在金属表面开非常微小的空,让燃料渗透出去,蒸发掉,带走热量。但是这招最后取消了,估计是因为小孔太容易堵塞了。他们一直在改进,方案变动也很激烈。
所以这一次SN8的测试,就是飞到12.5公里高空,然后让火箭横着垂直下落,最大限度的利用迎风面积。靠前后两片减速板张开的角度来控制阻力大小,保证头尾的平衡。
你别说,前半截还是蛮顺利的。起飞,然后上升到12.5公里的高空,3台发动机熄火,飞船开始垂直下落。靠减速板张开的角度,控制头尾的阻力大小。屁股阻力大,头部阻力小,头部下落比较快。很快,火箭就彻底横过来了,变成水平状态,开始自由下落。这时候只要控制好头尾的姿态就没问题。等到了接近地面,发动机二次点火,开了两台就够了。这时候火箭从水平姿态,一个漂亮的鲤鱼打挺就竖起来了,而且姿态控制也不错,就这么垂直落向地面。但是,下落速度明显太快了,屁股后边还冒出了绿色的火苗子,显然是不正常的。最后SN8垂直撞到地面上爆炸了……
4.9
2525 ratings
如果是星舰火箭从外太空一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进入大气层,那该如何减速呢?马斯克的团队设想了一个另类的方式,这种方式完全是开创性的。那就是让火箭彻底横过来,侧面迎着气流拍下去。这样的话迎风面积最大,减速效果最好。不过迎风面温度会非常高,所以马斯克考虑要铺设隔热瓦,因为星舰是不锈钢的,隔热瓦可以稍微薄一点。正面温度高,铺上隔热瓦,背面不是迎风面,就靠不锈钢死扛了。
当然,SpaceX也有一些阴招,比如让燃料在不锈钢夹层里流动,带走热量,或者是在金属表面开非常微小的空,让燃料渗透出去,蒸发掉,带走热量。但是这招最后取消了,估计是因为小孔太容易堵塞了。他们一直在改进,方案变动也很激烈。
所以这一次SN8的测试,就是飞到12.5公里高空,然后让火箭横着垂直下落,最大限度的利用迎风面积。靠前后两片减速板张开的角度来控制阻力大小,保证头尾的平衡。
你别说,前半截还是蛮顺利的。起飞,然后上升到12.5公里的高空,3台发动机熄火,飞船开始垂直下落。靠减速板张开的角度,控制头尾的阻力大小。屁股阻力大,头部阻力小,头部下落比较快。很快,火箭就彻底横过来了,变成水平状态,开始自由下落。这时候只要控制好头尾的姿态就没问题。等到了接近地面,发动机二次点火,开了两台就够了。这时候火箭从水平姿态,一个漂亮的鲤鱼打挺就竖起来了,而且姿态控制也不错,就这么垂直落向地面。但是,下落速度明显太快了,屁股后边还冒出了绿色的火苗子,显然是不正常的。最后SN8垂直撞到地面上爆炸了……
212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3 Listeners
57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7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9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50 Listeners
444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3 Listeners
4 Listeners
48 Listeners
42 Listeners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