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侠 | 笔记江湖

【宏观趋势】市场正在奖励那些真正认真的人


Listen Later


内容来源:2020年1月4日,在深圳前檐书店和何帆研习社主办的“前檐·新年第一课:推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进行了以“推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为主题的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大家下午好,我在2018年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长期研究计划:每年写一本书、写一份报告,记录中国从2019到2049这30年的变化。

 

今年是第二年,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二年观察到的一些新的变化,题目就定为《推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小趋势”背后的底层逻辑:

演化算法

 

在第一本书里,我提了一个概念叫“小趋势”,很多读者提出:小趋势当然对我们很有启发,可是中国的小趋势很多,甚至很多小趋势的变化方向是完全相反的,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

 

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很长时间,我思考了一年后发现:从小趋势再往后去看它背后的底层逻辑,应该是“演化算法”。

 

什么意思呢?小趋势其实就像基因发生突变一样,没有方向性,但最后能够成功存活下来的基因突变,一定符合生物演化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把它叫做演化算法。

 

对于这个命名,是我和生物学者王立铭教授咨询过后最终定下来的。他还告诉我,“演化算法是地球上唯一靠谱的成功学”。

 

为什么?在地球上生物演化41亿年的过程中,曾经存在过的物种99.9%以上已经灭绝了,所以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仍然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物种都可以称为成功者。

 

在这41亿年漫长的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我们把能够试的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全部都已经试过了,所以按道理来说,任何一个复杂体的底层逻辑一定是演化算法。

 

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因而中国经济天然的底层逻辑也应该是演化算法。

 

王立铭教授又帮我总结出了演化算法的几个核心招数:试错-突变-适应-协作-混搭。

 

我今天重点为大家讲三个演化算法的核心招数,分别是突变、适应和混搭,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突变”

 

1.代际革命

 

在讲突变之前,我们先讲下代际革命。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很多想法跟上一代人的想法非常不一样。因此我今年做了一件很奇幻的事情,进入一个年轻人的小部落:饭圈,就是粉丝们因为偶像而聚集从而组成的一个圈子。

 

我们为什么要去调研饭圈呢?去年有个非常火爆的话题是“996 ICU”,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码农、程序员抱怨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到最后干脆直接拉到ICU(重病护理室)算了。

 

听到这些抱怨,你对年轻一代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可能会觉得年轻人现在不愿意长时间加班,非常讨厌课程制和KPI考核,也特别讨厌上夜班。

 

对此,我问过很多管理者现在招工人好招不好招,回答基本上都是“不好招,即便给更多的钱,他们也不愿上夜班。”

 

但是,年轻人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举个我调研中的例子,我们一起看看吧。

 

饭圈案例1:

 

去年有个当红艺人叫杨超越,她的粉丝跟其他明星的粉丝有点不一样:宅男居多。所以杨超越的粉丝会上,会有一群青涩的大男孩像军训一样在喊“杨超越、杨超越”。

 

并且,她的粉丝里有很多都是码农、程序员,他们搞了一个很硬核的杨“超越编程大赛”。包括300多个五花八门的项目,有做区块链的、有做大数据的、有做游戏的……最后选出来70多个产品,最后的最后,又评出来前10名。

 

为什么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呢?熟悉饭圈的人一定知道:饭圈里面有严格的课程制,有全国粉丝会、地方粉丝,有各种不同的团队,也有严格的KPI考核。

 

比如,当饭圈里的人说我们要给明星打call送到排行榜上第一名时,圈里的每个人要干什么都规定得非常明确。这些饭圈都是要加班的,并且是夜班。

 

为什么“加夜班”这个事情在大公司里即便给奖金、发股权大家也不愿意干,而在饭圈里,杨超越没让他们干,他们却都主动去干,还干得不亦乐乎?

 

这说明:一定是我们对年轻人的理解有误,我们过去认为年轻人变得更懒了,其实并不是,而是年轻人关心的问题与原来一代人所关心的问题不一样了。如果你忽略了这种代际变化,就会有很多东西让你觉得特别难理解。

 

饭圈案例2:

 

去年发生一件很魔幻的事情,很多饭圈女孩开始站起来力挺“阿中哥哥”,宣传部门觉得很开心,说爱国主义教育终于开花结果了。

 

事实却并非如此。饭圈女孩在力挺“阿中哥哥”时用的语言和我们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所用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的语言是“祖国母亲,我爱你”;饭圈女孩用的语言是“阿中哥哥是一个死直男,阿中哥哥连宣发都不会做,哥哥只有我们”。

 

她们理解的“阿中哥哥”是一个“漫撕男”,是漫画书撕开后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美男子。

 

当你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年轻人的很多想法跟老一代人的想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我们没有办法再用原来那一代人的想法去理解年轻人

 

还拿饭圈来说,从字面上来讲不就是偶像与粉丝吗?谁都年轻过,我们也曾经当过粉丝啊,但是我们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风格;原来偶像的能力在于歌唱得好,舞跳得好,是实力派,靠实力圈粉。

 

现在的偶像呢?圈粉完全取决于你和粉丝互动能力,互动能力强,圈粉能力就强,反之就弱。

 

我们今年采访饭圈女孩时,很多饭圈女孩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有什么想法,偶像马上就会回应”。

 

“你哪知道呢?”

“就在我们圈里面看。”

“你怎么知道他在你的圈里看呢?”

“很简单,我们前天在圈里讨论这个哥们现在又长胖了,过不了两天他的微博里就会发了一张在健身房撸铁的照片;我们在群里讨论这次他们的黄头发真难看,过不了两天再出来时头发颜色就换了……”

 

那么,“阿中哥哥”有没有做好准备呢?如何才能够圈粉呢?

 

在网络时代里,有一些很奇怪的规则,从路人转粉一瞬间,从粉转黑也是一瞬间。所以,你必须学会跟年轻人沟通和交流,才能够打动他们。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祖国的打工仔,我们对祖国也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祖国给我们一个打工的机会,我们老老实实地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就感觉很不错了。

 

年轻人不一样,他们认为自己是祖国的投资人。为什么?现在的粉丝认为我的偶像之所以红,不是因为他的水平高,而是因为我,他才红的,在饭圈叫“养成”。如果我的偶像不争气,马上就换下一个偶像了。

 

从打工仔到投资人,这个心态的变化是很大的。未来,我们的员工、我们的顾客、我们的孩子都将站在代沟的另外一边,而未来的世界是年轻人的,不是老年人的。

 

所以,当你去理解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年轻人这种心态的变化,如果不学会他们的语言,就无法与他们交流,也就没什么“活路”了。

 

2.90后和00后的“嗨动力”

 

现在去看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好像每10年每一代人就会有很多差别,但其实从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代人,是坐上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有很多共同价值观的一代人。

 

这代人,深深相信只要我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出人头地;这代人,也深深相信我要好好听领导的话,做一个听话的打工仔。

 

我们将这一代人工作的动力称为“贫穷动力”,就是原来穷怕了,觉得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赚钱,赚到钱才能够让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年轻人呢?他们在没有生存压力,甚至于在当下“想把自己饿死”都是一件高技术含量的事情。

 

现在年轻人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我把它叫做“嗨动力”。现在年轻人去找工作时,他不像上一代人一样那么关心工资的高低,他更关心的是这个工作好不好玩、嗨不嗨。

 

这就很麻烦了,因为贫穷动力的燃点是很低的,你只要给出足够多的钱,他就愿意好好干活。

 

但是嗨动力很悬,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很嗨的东西,对于另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不嗨了;今天让他们觉得很嗨的东西,明天可能就觉得不嗨了。

 

我们要去哪里找这种嗨动力呢?这里有一些线索,比如说你必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声音,他才觉得嗨;比如虽然他们没什么社会经历,但行动能力强到让人吃惊。

 

我去年去采访杨超越的粉丝,躲在粉丝群里潜水,突然有一天看到国会改选,吓我一跳,还以为看错了,但真的是:杨超越全国粉丝会改选!

 

在现实世界中,你很难遇到这样的经历,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俨然成为全国粉丝会的领导人,号令群雄,并且他的江湖经验非常丰富。

 

对于这样的年轻一代,你必须要让他们去参与、去表达。

 

有一次我到一个公司去,正巧遇到董事长过来视察,当时他讲完之后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讲一讲。底下坐的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大家心照不宣,董事长讲完你点点头就行了。

 

但是,一个95后实习生小伙子突然很激动地站起来说:“你讲得太好了,你讲完之后我接着来讲一讲。”

 

按照我们过去的管理理念,“这是我的公司,哪还有你讲话的份!”可是,未来如果你不让这些年轻人表达自己,他就不会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你。

 

所以,我这里还有一个线索:如果你去理解年轻人,就会发现这代年轻人是虚拟世界的原住民,而我们这代人是虚拟世界的移民,所以在这代年轻人看来,虚拟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怎么说呢?比如说我们按照真实世界的逻辑:我们应该找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你坚守的时间越长、积累的人脉越广,成功的概率越大;一旦让我们辞职,就感到害怕。

 

其实,你要问不同年龄层的辞职原因,答案也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

 

60后:什么是辞职?

70后:我为什么要辞职?

80后:给我钱更多我就辞职。

90后:领导骂我我就辞职。

95后:感觉不开心我就辞职。

00后:领导不听话我就辞职。

 

年轻一代的反应,对于60后到80后来讲,是很难理解的。为什么我们不理解?因为我们是按照真实世界的逻辑来行事的,而他们是典型的虚拟世界的逻辑。

 

而如果我们不理解他们在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就特别难以理解年轻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在虚拟世界打游戏时,要先建立自己的角色,玩着玩着突然觉得不过瘾了就搞个小号换个角色继续玩。在游戏里,死了也可以复活。未来一代,也会越来越习惯于同时扮演多个不同角色。

 

有些事情是特别适合年轻人干的,比如需要行动力强的工作,比如需要脑洞大开需要创新的工作。相反,那些按部就班的事情,是他们非常不愿意做的。

 

这就是突变,无论你喜欢与否,都必须要理解这种突变,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中国社会未来演化的方向。

 

二、适应

 

接下来,我们讲演化算法的第二个核心招数:适应,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巨大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之间的断裂

 

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会带来很多商业模式的变化。

 

去年,有一篇文章在我们朋友圈里刷屏了,文章提到“中国有很多超级小镇”:

 

比如中国江苏泰兴黄侨镇,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基地;比如山东菏泽,全世界80%、90%的棺材都是在那里生产的;比如连云港,你在淘宝上买的情趣内衣都是这儿生产的;比如河北省南和县,你买的宠物食品像猫粮狗粮基本上都是这儿生产的……

 

你看了之后可能会发出“厉害了,我的国”的感叹。其实,现在你到中国小镇去看的话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即一个小镇一个产品、一个村庄一个产品,很容易成为全国市场的冠军甚至世界市场的冠军。

 

但是,我去年到很多小镇进行调研后发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

 

为什么你会看到这么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却没有看到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呢?同样,如果你亲身去到这些小镇去看看,就会发现这些小镇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这些年,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整个中国被连接起来,再加上互联网的加持,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

 

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小镇人群的消费观念和一线、二线城市的消费观念已经非常相似了。你在一二线城市能够看到的、吃到的、感受到的、享受到的,他们一样不缺。

 

这说明现在一线、二线城市和三线、四线、五线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在急剧缩小。

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给中国的很多商家提供巨大的商机。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你一方面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拥有巨大的消费能力,但为什么无法把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消费能力对接起来呢?

 

为什么你能够生产出来一比一的阿迪达斯和耐克的鞋,就是生产不出来100元的、能够让小镇里面的大爷大妈们穿得舒服的鞋呢?

 

你可能会说“小镇里面的大爷大妈们贪便宜买假货”。但我要告诉,你的理解完全是错的。

 

你到小镇上去看,会看到大爷们穿的T恤衫都是假的,大妈们脚上穿的运动鞋也都是假的,比如100元的阿迪达斯。

 

但是,你问大妈为什么买这个鞋时,会发现大妈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假货。也就是说,你这个产品、你这个牌子叫“阿迪达斯”还是叫“阿迪屌丝”对大妈来说无所谓,因为她没有听说过。

 

那她为什么要买?因为价格便宜,式样好看,并且穿起来很舒服。

 

如今,人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消费不到60分的不及格产品了,他们强烈要求消费能达到80分的产品。他们内心想的是:我都已经准备好要消费80分的产品了,我也已经把手机拿出来准备扫码付款了,你却给我提供这样的产品!

 

为什么我们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了这么一个巨大的问题?其实,这既不是生产上的问题,也不是消费上的问题,而是流通上的问题。

 

为此,我特意问了一个专门研究物流的专家,得知中国有两个模式,一个模式是沃尔玛模式,一个模式是家乐福模式。接下来,我们讲下这两种模式。

 

沃尔玛模式,是指沃尔玛最早来的时候不是为了在中国卖货,而是为了在中国买货然后卖到国外去。

 

我们所理解的,以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中国超级小镇,就是沃尔玛模式激发出来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个不叫中国制造,而叫中国加工。

 

制造是一个具有完整过程的项目,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品牌全部都要管,但如果是中国加工就没有这么麻烦了,人家的订单来了,你满足人家的订单需求就行了。

 

所以,最终卖给谁、如何去卖,你是不知道的,因为渠道都在别人手里。这也就意味着你不能获得高利润。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做呢?很简单,你只要拿到了订单,沃尔玛就会立马给你钱,并且开出信用证,你能够马上从银行拿到钱。

 

所以,尽管利润率很薄,但是周转很快,即便只是加工,最后日子还是过得蛮舒服的。

 

但是如果你想在国内销售呢?我们国内零售业最早开始于家乐福进来的时候,如果你仔细去看,就发现我们零售行业的基因都是家乐福教的。

 

当你要在国内销售的时候,你要给通道费,给完还要自己卖。如果卖得不好,要交保底费;如果最后要退货,它会把货退给你,但是不会像沃尔玛模式那样马上把钱给你。

 

因为他要占用你的账期,相当于是用你的钱去铺设更多的渠道。这样一来,它的渠道会越来越多,最终它反而会进一步对你进行压榨。

 

所以,家乐福模式,一边是垄断了渠道的销售商,另一边是越来越苦逼的生产商。

 

说到底,家乐福就是一个超市,超市之外还有百货大楼。以前的百货大楼都是自己卖货的,但现在根本不需要自己卖货,它作为一个渠道商,只要招商成功把店面出租就行了。

 

后来出现了电商,电商帮你卖货吗?它其实也是一个渠道商,尽管电商不在线下开店,但是你在天猫上想把产品放在第一页,就和在家乐福想把货品摆在醒目的货架上是一个道理。

 

到最后,在流通环节上,由于全部渠道都被垄断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打通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消费能力之间的一种断裂。

 

2.不断降低的品牌忠诚度

 

但是,中国市场在发生变化,原来70后、80后对自己熟悉的品牌的忠诚度非常高,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其实不知道什么叫好东西,既然这个品牌是大牌,那我就信。比如,他不知道哪个包包好,但是你要告诉我这是LV的包包,哪怕它设计出来跟别家的包包一样,他也会觉得太优秀了。

 

第二,想炫耀。70后、80后觉得自己拿着、穿着一个品牌,自己的人生价值救得到了体现,所以他们基本上对品牌非常认同。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90年代以后的人对品牌并不认同,对品牌的忠诚度也没有那么高了。为什么?

 

第一,他们已经知道哪些东西是好的。

第二,他们不需要装逼,更愿意表达自我。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只要你的东西好,我就认你;如果你的东西不好,我就不认,甚至于说路转粉、粉转黑,全在一瞬间。

 

这时,竞争的王道变成了性价比,机会也随之而来。

 

如果你原来是品牌为王,你需要花费巨大的资源去建立你的品牌,然后把品牌当成你的护城河。但是,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到,一个生产商哪有那么多钱去构建品牌呢?

 

我们到莆田调研,问一个莆田造鞋的企业老板,“鞋子能造得跟阿迪达斯、耐克一样,为什么你不建立自己的品牌呢?”

 

他掰着手指跟我说,“原来有人这么干过,但是所有做品牌的人后来都“死”掉了,所以自己也不敢干了。”

 

我们现在看未来的趋势是性价比变得越来越重要,只要你对消费者的理解比别人更精准,你就很可能能够打一个翻身战。

 

现在,国际品牌在中国的价值溢价正在迅速缩小。首先出现的变化是在手机市场上,原来大家买诺基亚、爱立信、苹果,并且觉得有一个苹果手机很了不起,但是现在如果我拿一个华为手机,你拿一个苹果手机,问到底谁了不起,还真说不好。

 

现在年轻人在用OPPO、vivo、小米,他们不觉得这些东西是次品,反而觉得这才是好的。

 

同样是小家电,为什么小米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价格便宜又好用,颜值还比较高。综合来是,这是性价比问题。

 

3.苟且红利

 

这种变化,其实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服装领域,现在国外大牌不好卖了,反倒是那些自己设计的服装会好卖很多。因为年轻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要表现自己很酷,有的要表现自己很宅,有的要表现自己很狂野很叛逆。

 

这时,你只要找到他们的需求点,然后满足他们的要求,就能够获得他们的喜爱与认可。

 

这时候,真正的红利是什么?“苟且红利”。当别人还在苟且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红利机会。就像我们熟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不是说你要变得最优秀才能生存,而是更适合的人才能生存。

 

所以,当别人苟且的时候,你比别人认真一点,你就能够很快消灭掉无数个苟且者,获得这份“苟且红利”。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我们再回到演化算法,这也是王立铭教授教我的。他说生物界其实有两种生存的策略,一种叫K策略,一种叫R策略。

 

什么叫K策略呢?就是一下子生很多,但是不保证每个后代都能够活下来。至于能不能活下来,完全靠自己的运气和本事。比如蝗虫。

 

R策略是什么呢?就是我生得少,但是我会精养,保证每个后代也都能够有后代。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人类。

 

那这两种策略哪种更好呢?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它完全取决于环境。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策略,其实就是对环境的反应

 

如果你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变化非常快,你不知道明天是刮风还是下雨、是干旱还是水涝,生物物种的密度也没那么高,这时候最适应的策略是K策略,先生下来再说。

 

但是,如果你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变得更加平稳,而这时整个生物种群的密度已经足够高、竞争足够激烈,最适应的策略四R策略,环境也会开始奖励那些信奉长期主义、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这部分物种。

 

过去,中国企业信奉的是唯快不破,这是典型的K策略。因为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市场空间太多了,如果我不赶紧占领,可能这块市场就被别人给占了。

 

现在,中国经济基本上进入一个慢速增长的阶段,每个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激烈。从长远来看,企业如果不从K策略调整到R策略,将会输得很惨。

 

说白了,R策略就是用心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去年得到为薛兆峰老师设计了一场新书发布会,一般的新书发布会无非是找一个场地、找几个嘉宾、拍几个照片就完了,但得道比较“变态”,生生把一个菜市场重新改造一番,连招牌都换了,并且是永久性招牌,现在去看还能找到。

 

本来完全没有必要做得那么极致,但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为市场环境变了之后,现在市场奖励的不是那些跑得快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比别人认真的人。

 

这里的认真,在于你必须内心里面有信仰,也是苟且的反义词。所以,并不是说要获得苟且红利就要更认真,也不是所有的认真到最后都能获得苟且红利。

 

因此,想要获得苟且红利,你就必须要做有信仰的人,要真的相信未来这个时代会变得更好,真的相信自己有创造力,也要真的相信你的消费者在未来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

 

4.国潮的出现

 

如果你不理解“从品牌变到性价比”这个变化,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国潮。当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与我们这代人对中国的认同感会有很大的差别。

 

85年左右出国的人最大的感受是物质上的震撼,比如那里居然有个叫做超市的地方,里面东西非常多。

 

等到我们出去的时候,中国也有超市了,所以不会有物质上的震撼。但是,我们会感受到人家的基础设施比我们做得好,人家的楼比我们盖得高,人家的文化水平也比我们高。

 

现在,你要去问出国的年轻人美国怎么样,得到的回答经常就是“美国就是一个农村,哪有深圳(北京、上海)好啊。”

 

我们原来觉得很多年轻人对国外品牌非常迷恋,但突然之间却看到古风的出现,而正是因为汉风古风开始流行,像李子柒这样的人才火爆起来。

 

我们以前总在想如何才能把民族品牌打起来,到最后发现最酷的民族品牌竟然是故宫。

 

所有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市场已经给你提供了很多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够去理解这些机会,然后抓住这些机会

 

如果你相信在全世界范围内,未来变化最大、最辽阔的市场是中国,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只有你才能够做,那你还会去造假鞋吗?

 

如果你能够做出这么牛逼的鞋,却不能贴上我的标签,而要贴上阿迪达斯的标签,你心里会好受吗?

 

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用户,认为中国不是消费下沉,如果你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们、相信他们,那你的商业模式、你的很多做法肯定和很多苟且者不一样。

 

当然,你不能讨厌“流量”这个词,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知道你的消费者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里面最软的地方你能不能够触达到。

 

面对中国市场变化如此之快的现状,我们不妨大胆地做一个预测:未来5年,如果你不干掉你身边的苟且者,你就会被别人干掉

 

、混搭

 

我们再看第三个演化算法的招式:混搭。讲混搭,就要讲技术创新,中国创新有东南西北四个大军一起汇集过来。

 

1.东派:体制内的溢出效应

 

中国最近两年商用航天业出现了井喷的行情,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做卫星、做火箭的。

 

我问过一个做火箭发动机的人,“你们都在哪里做?”他说:“其实我们的部件至少有80%都在长三角、珠三角的民营企业里。”

 

我又问:“他们知不知道你们在造火箭?”回答是:“我们不告诉他们,他们只觉得订单很怪,但是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我们会突然出现商用航天的井喷现象?因为大家一直都在忽视中国的航天行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笔记侠 | 笔记江湖By 笔记侠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笔记侠 | 笔记江湖

View all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by 李晓舟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3 Listeners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by 国学新知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4 Listeners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by 我是逸阳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1 Listeners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by 西子妈咪的storytime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1 Listeners

待FM之音《唐之韵》 by 待FM之音

待FM之音《唐之韵》

2 Listeners

音乐地图 by 淇奥讲堂

音乐地图

0 Listeners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by 铃啷姐姐讲古仔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0 Listeners

科技圈漫谈 by 科技讯

科技圈漫谈

0 Listeners

我给大家讲故事 by 闷墩儿熊

我给大家讲故事

0 Listeners

星空细语 by 闪闪发光的星宇

星空细语

0 Listeners

荷尔蒙频道 by 荷尔蒙频道

荷尔蒙频道

1 Listeners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by 听友12797268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0 Listeners

果果的奇妙之旅 by 松果亲子

果果的奇妙之旅

1 Listeners

【古风迷音】 by 寂静街频道

【古风迷音】

0 Listeners

我想对你说晚安 by 沒故事的张同學

我想对你说晚安

0 Listeners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by 青音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0 Listeners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by DK会谈的D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17 Listeners

财经日历 by 水煮人生路

财经日历

0 Listeners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33 Listeners

糗事播报|杨湃 by DJ杨湃

糗事播报|杨湃

0 Listeners

夏夏的神曲 by 夏春瑶

夏夏的神曲

2 Listeners

不止读书 by 魏小河

不止读书

29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45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60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3 Listeners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by 生龙活虎的七七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15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99 Listeners

品牌消费观 by 品牌消费观

品牌消费观

3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0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5 Listeners

言之有「李」 by Levi's® 中国

言之有「李」

8 Listeners

游荡集 by 许知远漫游记

游荡集

24 Listeners

Olga姐姐 by Olga姐姐

Olga姐姐

0 Listeners

你,静不下来 by 李静

你,静不下来

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