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混沌大学创新前沿课的主理人。今天想跟你讨论的是,我们要不要在工作之余,搞点副业?
为什么今天想讲讲这个,因为今年这大环境实在不好,就业情况不乐观。有人就说啊,为了保障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需要增加非工资性收入。这种副业可能是做微商,也可能是做兼职,总之要在收入上进行开源。
那这个问题呢,我前几天有机会向一位真正的职场成功人士请教,他不仅干过大公司的高管,年薪千万,还成功创业,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观点是什么?
这位老师就是前跟谁学副总裁吕伟胜老师。他在参与创建跟谁学之前,曾供职于新东方。刚开始是做老师,年薪几十万,然后他转去做管理,从月薪八千一直做到了杭州校长、副总裁,年薪近千万,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升级;之后他作为五位联合创始人之一,跟随当时的新东方总裁陈向东老师一起创立了跟谁学。目前这家公司市值已经达到了200多亿美元。吕伟胜老师本人的职业生涯因此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我问吕老师,今年要不要勤快点,找点副业做做?
吕老师对我这个念头,断然否决。他说:主业都做不好,副业多半也做不好。人类的工作本质上就像北极熊照顾宝宝,即使生下了两个,但是也只能一心一意照顾好其中一个,让它顺利成年,长成为一头真正强壮而凶猛的北极熊,因为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个人不会游泳,老换游泳池没有用,连主业都做不好,你副业更不可能做得好。所以首先把你的主业做扎实,做到位,再想别的事。
那如何实现职场上的重大转型呢,其实需要的是开启职业的“第二曲线”。什么叫做职业的第二曲线?我们只要联想一下公司的“第二曲线”就能理解了。一家公司的第二曲线指的是在第一个主营业务之后、生长出来的第二个主营业务。两个业务之间会有一段重合的时期,但总体的趋势是第二个业务会逐渐取代第一个业务。所以,公司的里的第二曲线指的是“新的主营业务”。那个人职业的“第二曲线”指的也是个人的第二种,或者新的,主要职业。
吕老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马云曾经是一名老师,后来成为了一名创业者,创业者就是他的职业第二曲线;到了现在,创业者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他现在的职业第二曲线,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一名老师。所以职业第二曲线是一个人在当时状态的主要职业。它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但它不是副业,始终都是指一个人主要的职业。
吕老师认为:副业不能做,但是开辟职业第二曲线确实必须做。
为什么职业第二曲线必须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能够让你一份工作从毕业一直做到退休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我们首先得放弃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的念头,尽早主动弄清楚自己擅长的事情,
如果说开启职业第二曲线是现代职场人士的必选项,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吕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九个字:扛业绩、带团队、下地方。扛业绩是为了让你的工作有客观的衡量指标,不至于出了大力却无法描述;
带团队是走上管理岗位;
下地方则是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升迁的可靠途径。吕老师自己在新东方时,就曾经从年薪几十万的老师转岗去做月薪八千的管理职位,还从北京去过西安、扬州、杭州等地做校长,一路转换职业岗位,才最终升到了副总裁的位置。
除了九字真言,吕老师还总结了开启职业第二曲线的四个原则,供你参考:
第一个原则是: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有原则不乱。
有计划不忙的意思是,凡事没有计划,就会忙乱无章;
有预算不穷,就是做职业转换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定的资金,做好预算管理;
有原则不乱,就是面对环境和他人都能心中有数,不会随意被改变或者影响,要有定力。
不能今天想转去做这个,明天想试试那个。这样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华为能成功,就是因为任正非即使资金充裕的时候也从未动摇方向,不会去做房地产等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事情。
第二个原则是,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也就是说如果你换了行业,你就不要换岗位,你换了岗位就不要换行业。比如,如果你原来做销售,那你可以在教育行业继续做销售,可以在互联网行业继续做销售,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都可以,因为销售岗位的核心能力是通用的,这就是换行不换岗。
如果你没有换行业,但是你岗位换了,原来是做销售的,后来你做营销、做研发、做行政,这就属于换岗不换行。
行业跟岗位两个变量,一次最多换一个。
第三个原则,叫做入对行、跟对人。入对行就是要选择一个你真正热爱和擅长的行业,否则必不能长久;跟对人就是说,你转换职业赛道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对的老板,否则也会困难重重,甚至把自己带入歧途。
第四个原则,在做好准备之前,学会延迟满足。在积累跟准备的阶段,必须要去学会延迟满足、长期主义,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势能积累,然后加上一定的杠杆冒险,你就可能成功。
所谓杠杆冒险,就是给自己一个杠杆,把前期的积累都能够放大,让自己能够迅速成倍成倍地爆发。如果没有杠杆的话,你很难一下子突破和成功。但如果你虽然有了杠杆,但是你前面积累不够大,也没有用。所以,前期的积累、延迟满足、长期主义,让自己能有足够的量变,加上杠杆冒险之后达到质变。
最后,如果说面对职业前景,你很迷茫,不知道是否开启职业第二曲线,该怎么办?吕老师的回答是,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最好的第二曲线大部分都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就像善友教授说的,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说到这里,吕老师关于发展职业第二曲线的观点真是和盘托出了。大家能看出来,其实吕老师是懂管理、懂人性的的真正行家。这里就推荐大家去学习吕伟胜老师在前沿课实战家栏目的一堂组织方法论课程,《打造狼性团队,赢得闪电发展》你可以在APP里搜索找到。
在这堂课里,吕老师详细还原了跟谁学这家公司的创业历程,如何通过彪悍的团队能力,在短短六年内就成为了一家市值超过200多亿美元公司。课程中吕老师提到的面试十问对于我们个人参加面试、思考与公司的关系这一问题,也会很有参考价值。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今天混沌FM的内容,我们下次见。
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混沌大学创新前沿课的主理人。今天想跟你讨论的是,我们要不要在工作之余,搞点副业?
为什么今天想讲讲这个,因为今年这大环境实在不好,就业情况不乐观。有人就说啊,为了保障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需要增加非工资性收入。这种副业可能是做微商,也可能是做兼职,总之要在收入上进行开源。
那这个问题呢,我前几天有机会向一位真正的职场成功人士请教,他不仅干过大公司的高管,年薪千万,还成功创业,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观点是什么?
这位老师就是前跟谁学副总裁吕伟胜老师。他在参与创建跟谁学之前,曾供职于新东方。刚开始是做老师,年薪几十万,然后他转去做管理,从月薪八千一直做到了杭州校长、副总裁,年薪近千万,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升级;之后他作为五位联合创始人之一,跟随当时的新东方总裁陈向东老师一起创立了跟谁学。目前这家公司市值已经达到了200多亿美元。吕伟胜老师本人的职业生涯因此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我问吕老师,今年要不要勤快点,找点副业做做?
吕老师对我这个念头,断然否决。他说:主业都做不好,副业多半也做不好。人类的工作本质上就像北极熊照顾宝宝,即使生下了两个,但是也只能一心一意照顾好其中一个,让它顺利成年,长成为一头真正强壮而凶猛的北极熊,因为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个人不会游泳,老换游泳池没有用,连主业都做不好,你副业更不可能做得好。所以首先把你的主业做扎实,做到位,再想别的事。
那如何实现职场上的重大转型呢,其实需要的是开启职业的“第二曲线”。什么叫做职业的第二曲线?我们只要联想一下公司的“第二曲线”就能理解了。一家公司的第二曲线指的是在第一个主营业务之后、生长出来的第二个主营业务。两个业务之间会有一段重合的时期,但总体的趋势是第二个业务会逐渐取代第一个业务。所以,公司的里的第二曲线指的是“新的主营业务”。那个人职业的“第二曲线”指的也是个人的第二种,或者新的,主要职业。
吕老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马云曾经是一名老师,后来成为了一名创业者,创业者就是他的职业第二曲线;到了现在,创业者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他现在的职业第二曲线,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一名老师。所以职业第二曲线是一个人在当时状态的主要职业。它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但它不是副业,始终都是指一个人主要的职业。
吕老师认为:副业不能做,但是开辟职业第二曲线确实必须做。
为什么职业第二曲线必须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能够让你一份工作从毕业一直做到退休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我们首先得放弃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的念头,尽早主动弄清楚自己擅长的事情,
如果说开启职业第二曲线是现代职场人士的必选项,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吕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九个字:扛业绩、带团队、下地方。扛业绩是为了让你的工作有客观的衡量指标,不至于出了大力却无法描述;
带团队是走上管理岗位;
下地方则是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升迁的可靠途径。吕老师自己在新东方时,就曾经从年薪几十万的老师转岗去做月薪八千的管理职位,还从北京去过西安、扬州、杭州等地做校长,一路转换职业岗位,才最终升到了副总裁的位置。
除了九字真言,吕老师还总结了开启职业第二曲线的四个原则,供你参考:
第一个原则是: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有原则不乱。
有计划不忙的意思是,凡事没有计划,就会忙乱无章;
有预算不穷,就是做职业转换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定的资金,做好预算管理;
有原则不乱,就是面对环境和他人都能心中有数,不会随意被改变或者影响,要有定力。
不能今天想转去做这个,明天想试试那个。这样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华为能成功,就是因为任正非即使资金充裕的时候也从未动摇方向,不会去做房地产等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事情。
第二个原则是,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也就是说如果你换了行业,你就不要换岗位,你换了岗位就不要换行业。比如,如果你原来做销售,那你可以在教育行业继续做销售,可以在互联网行业继续做销售,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都可以,因为销售岗位的核心能力是通用的,这就是换行不换岗。
如果你没有换行业,但是你岗位换了,原来是做销售的,后来你做营销、做研发、做行政,这就属于换岗不换行。
行业跟岗位两个变量,一次最多换一个。
第三个原则,叫做入对行、跟对人。入对行就是要选择一个你真正热爱和擅长的行业,否则必不能长久;跟对人就是说,你转换职业赛道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对的老板,否则也会困难重重,甚至把自己带入歧途。
第四个原则,在做好准备之前,学会延迟满足。在积累跟准备的阶段,必须要去学会延迟满足、长期主义,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势能积累,然后加上一定的杠杆冒险,你就可能成功。
所谓杠杆冒险,就是给自己一个杠杆,把前期的积累都能够放大,让自己能够迅速成倍成倍地爆发。如果没有杠杆的话,你很难一下子突破和成功。但如果你虽然有了杠杆,但是你前面积累不够大,也没有用。所以,前期的积累、延迟满足、长期主义,让自己能有足够的量变,加上杠杆冒险之后达到质变。
最后,如果说面对职业前景,你很迷茫,不知道是否开启职业第二曲线,该怎么办?吕老师的回答是,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最好的第二曲线大部分都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就像善友教授说的,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说到这里,吕老师关于发展职业第二曲线的观点真是和盘托出了。大家能看出来,其实吕老师是懂管理、懂人性的的真正行家。这里就推荐大家去学习吕伟胜老师在前沿课实战家栏目的一堂组织方法论课程,《打造狼性团队,赢得闪电发展》你可以在APP里搜索找到。
在这堂课里,吕老师详细还原了跟谁学这家公司的创业历程,如何通过彪悍的团队能力,在短短六年内就成为了一家市值超过200多亿美元公司。课程中吕老师提到的面试十问对于我们个人参加面试、思考与公司的关系这一问题,也会很有参考价值。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今天混沌FM的内容,我们下次见。
427 Listeners
166 Listeners
147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73 Listeners
40 Listeners
20 Listeners
35 Listeners
84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