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你的地理教科书,已经被中国科考改写了| 探险协会张树义


Listen Later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最近我国第8次北极科考启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你知道科考究竟是考察什么吗?科考途中又有哪些趣事呢?从亚马逊到东非大裂谷,再到南北极,张树义的足迹遍布了全球,在SELF讲坛的舞台上,张树义分享了多年来的科考经历和成果,一起来听听他的科考故事吧。


---嘉宾介绍---

张树义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

中国户外探险联盟发起人


以下是张树义在SELF讲坛上的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应该说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在年轻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机会到法国去读书,我当时在法国读书的时候投身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当时在法国的动物生态学的门下,他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叫沙何勒•多米尼科。


我的导师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在非洲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那么后来呢,等他年龄稍微大了一些,他的研究课题转折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他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创了这个生态站,这个生态站也有一个法语的名字叫“努里格”(Nouragues)


那么“努里格”(Nouragues),其实就是在250多年以前还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当地的土著部落印第安的名字,但是非常遗憾,后来他们逐渐逐渐的都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全世界保持的最好的一片热带雨林,方圆一千平方公里没有任何人,除了生态站之外,在里边生存。 


那么我们生态站就在原始森林的最深处,所以进出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直升飞机,我在生态站的课题,是研究灵长类动物它们的行为生态,以及它们跟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我们知道动物在它的自然生态环境下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但有两方面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它要生存下来,第二它要繁殖后代。那么我们还知道这个动物无论直接也好,还是间接也好,它都要依赖植物为食,但同时大自然,尤其是在热带雨林里面,绝大多数的植物也同时需要动物帮它们传授花粉和传播种子。


那么我们来看右边这张照片,它是一个非常正常状态下的一个水果,没有任何人碰它,我只是给它拍了一张照片,那么等这个水果一旦成熟之后,其中这个果壳的一半就会脱落,那么果肉用一个柄就悬挂在另一半的这个果壳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绿色的环境下这个水果显得非常的鲜艳,实际上它是在给自己做广告,说我这个水果已经熟了,很甜,也非常有营养,快来吃吧。


于是远处的猴子或者鸟就过来,把这个水果吃掉。那么在吃掉这个水果的同时,也会帮它一个忙,帮它什么忙呢?就是帮助它把种子吞到肚子里边去,那么隔了一段时间,这个小猴子也好,或者这个鸟也好,到了新的空间再通过粪便把这个种子排出去,于是就帮助这个植物传播到了新的空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动物是需要从植物这儿得到营养和能量,但同时这个植物也需要它们帮助自己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这就是动植物协同进化


由于我在亚马逊的特殊的经历,那么后来我被邀请写了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呢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很犹豫说究竟写还是不写,因为学者通常不愿意讲自己的故事,后来架不住他们的一再请求,我就写了一本书,结果非常的幸运,这本书在2006年的时候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本书的名字叫《野性亚马逊》


由于我在热带雨林亚马逊的特殊的经历,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冰川学家叫秦大河,他推荐我到了一个协会,这个协会的名字叫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那么加入了协会我才了解到,那么后来我也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个协会在两个方面,一定会留在中国的历史上


那么先来让我们看看这个协会的一批人。我们创办这个协会的主席,他叫刘东生先生。刘先生,我们知道他是院士,他2003年的时候获得了国家最高级的科技奖,刘先生在全世界是研究青藏高原最顶尖的学者,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黄土之父”。

刘东生院士(第1、2届主席) 

黄土之父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们再看我们协会现在的主席,他叫高登义,高先生是全中国第一个到过南极、北极、珠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号称“足踏四极”的科学家,那么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到北极研究大气物理的学者。 

高登义 足踏四极


我们再看我们协会王富洲先生,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届的一位副主席,我们知道中国1960年的时候,有三个登山家一起登上了珠峰,而三个人中的队长就是王富洲先生。 


王富洲(第1、2、3届副主席)

1960年王富洲 屈银华 贡布登顶珠穆朗玛峰


我们再看看郭琨先生,他是我们协会第一届的一个副主席,我们知道1984年的时候中国有591个人一起去南极开创了中国的长城站,而当时这个南极科考站第一任的站长,就是郭琨先生,他也是南极第一、第三、第五次科考队的队长。 


我们现在协会第一副主席是秦大河教授,当然他也是一位院士,这是中国第一位徒步穿越南极的科学家,就在1989年和1990年的时候,那么六位来自于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学者,他们徒步了220天,历经了将近六千公里,穿越了南极的极点,这在当时的年代,是全世界科学界上的一次壮举。 

秦大河院士

中国第一位徒步穿越南极的科学家

前气象局局长 政协资环委副主任


那么我们再看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一系列的科考活动,其实我想说,中国很多大型科考的第一次,都是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完成的,那么我尤其想谈的是1993年1994年的时候,中国的学者跟日本的学者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考的时候发现,这才是全世界最深的大峡谷。而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地理书和地理教科书都说美国的科罗拉多是全世界最深的大峡谷。


我们知道我们这个地球只有四个极点,最南端,最北端,最高峰和最深的大峡谷,而我们协会的这次科考和发现改变了地球关于四个极点之一的认知,所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就是1994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们知道,中国的自然科学一等奖是挑选非常非常严格的,经常是空好多年才出一个自然科学一等奖,那么1994年的时候,是我们协会这个重大发现,那么获得了当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


那么加入协会后不久,我就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南极的科考,这也是中国除了南极长城站之外,那么第一次由一个国家的社团组织的去南极的科考,那么一般来说像这样的科考协会都会要求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科研项目,那么我当时所承担的是研究南极几种企鹅,它们叫声规律的这样的研究。


我记录和分析了各种各样企鹅的叫声,那么发现很有趣的一些现象,那么其中第一点就是南极的企鹅它们用的叫声的频率,通常都很低;第二点,个体越大的这个企鹅,包括种类和包括同一个种里面个体越大的,它们的叫声频率越发地低,那么等我做完了这个研究也看到了这么多的企鹅它们的行为,我就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来看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大群王企鹅它们分布在南乔治亚群岛上,这一群有多少只?有三十万只之多,所以是非常非常壮观的一大群。


那么好了,我看到这么多的企鹅,我就非常非常的感触,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企鹅它的行为很特殊,当一个企鹅妈妈产了卵之后,就会把这个卵交给企鹅爸爸,所以是由企鹅爸爸来孵卵的,然后这个企鹅妈妈就到大海里去捕鱼。


那么等它捕鱼回来之后,这个小企鹅已经孵化出来了,那么等它从海里出来,这个企鹅爸爸就会发出低频率但是非常响亮的叫声,实际上这个企鹅爸爸是在告诉它,说我们的孩子已经出生了,孩子已经很饿了,需要你赶紧来喂它点东西吃,于是这个企鹅妈妈和企鹅爸爸之间因为距离还比较远,就通过这种相对比较低频但响亮的声音互相地通讯。


那么我们可以看有这么一大群的企鹅在一起,但是我非常坚定地相信它们每一只个体发出的叫声,都是代表其个体特征的,没有任何两个企鹅之间发出的叫声完完全全是一样的,这就跟我们人类一样,我们知道地球有六十到七十亿的人,但是你找不到两个人,他说话的声音是一模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好了,随后同一年,是在2005年的8月,我们又去了东非大裂谷,具体去的地方呢,是埃塞俄比亚。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到东非大裂谷去做科考,那么为什么我们选择这个地方呢,因为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发源地。


我们看左边这张照片,这是一个化石,非常的著名,它的年代也非常的久远,它比我们所有今天这个房间里的人年龄加在一起还要老。为什么,它距离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这是我们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我们最早的祖先的化石,它的名字叫露西,学名叫南方古猿。他们当时就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地方逐渐逐渐的从四条腿爬的猴子慢慢慢慢地进化成了我们两条腿直立的祖先。


我们再看右边这张照片,这是不同年代我们人类的祖先,他们所打磨出来的化石,当然这些石器越精致的,就离我们现在越发的近。


最近几年,最后科学探险协会,又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我个人认为这个项目非常非常的有特色和意义,那就是带领中国一些顶尖中学一些优秀的学生去北极去科考,这是2014年我们在北极科考的情形,这张照片拍自于两年以前的暑假。


我首先想谈到的是照片中间的这位女同学,她正在采样,她的名字叫丁宁,她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她在北极所开展的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淡水里的一些喜冷菌,那么她采样之后回来利用业余时间,在我的实验室做研究,后来她发表的论文获得了上海28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那我们再看右面这位女同学,她的名字叫吴眉,她研究的是斯瓦尔巴德罂粟,它们抗寒的生理机制,她的研究后来也获得了创新大赛的一等奖,那么这两位同学因为参加北极的科考和取得了如此优秀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今年破格录取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每一次到北极去科考,都能见到若干头的北极熊,北极熊很大也很有特色,但是去年看到的这一头,尤其的与众不同,因为它已经死了。 


那么当我们从北极科考回来之后,那么中国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报道这件事情,有的新闻媒体说,说西方有一些学者看到了这个北极熊的尸体,说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到了日益严峻的情况,这个北极熊已经吃不到东西了,都饿死了。


然后中国也有跟我们一起去科考的学者,那么在另外的媒体上就说,说我们当时也看到了这个北极熊的尸体,然后我发现它的牙齿和爪子都磨损得很厉害,说它可能不是饿死的,而是老化了老死的。


于是就有人来问我,说这个北极熊究竟是饿死的还是老死的?后来我想了一想,开玩笑地说,我说要么饿死的要么老死的,那么什么原因呢?就是根据这个熊当时的身体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它基本上相当于我们人类差不多60岁左右的年龄,那么也很可能,就是她在捕食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它的猎物也会反抗,也会伤害到它们,也可能它的腿脚受到了伤害,所以它非常的可能是自己年龄也大了,然后腿脚备不住受到了伤害,就在慢慢慢慢的这个过程中,就是逐渐逐渐的身体的体能就已经被消耗尽了,就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慢慢的就趴在了这里,就再也没起来。


那么还有人特别关心一个问题,就说这个北极熊死了以后,包括他的尸体,尤其是毛皮,究竟该怎么办?据我所知,这个北极熊就将被长久的保持在这里,因为它们原本就属于北极,北极就是它们的家。


我们2013年在北极科考的故事后来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加《行走北极》,我想请大家注意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树义等,因为它就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而是我们所有参加这次北极科考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的这本书,只不过他们的名字都在扉页,那么我想非常真诚的和大家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今年就在2014年的春节,我又启动了一个新的科考的项目,就是带领一帮孩子们去亚马逊的上游、源头去科考,在科考的同时也会带他们去参观一些当地的土著部落的一些村庄,那么我参观完了之后,后来我就问我们这些小的科考队员,我说你们有什么感觉?他们说哎呦,看了这些孩子们,我们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很幸福。那么什么原因呢?我们所去的这个村庄,没有一个孩子有手机,也没有一个孩子有我们现在的数码相机,所以很多很多地方现在还很贫穷。 


那么在我们这次科考过程中,我尤其想提到的是这个同学,他只有13岁,是北京一个私立学校的学生,他的名字叫陈浩峰,因为他特别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研究蝴蝶,所以这次他在亚马逊捕捉蝴蝶的一瞬间,我把他拍下来。 


结果就在我们科考回来之后,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美国的一个私立学校突然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想邀请他去美国的私立学校读书,那么后来我们搞清楚了,原来就是在我们同一条科考船上,有一些美国的学者,这些美国的学者看到中国有如此热爱大自然的一个同学,向美国的私立学校推荐了他,后来我给他写了一封非常短的但非常强的一封推荐信,我说如果你们美国这个学校能够非常好的培养这个学生,让他保持对大自然的兴趣,我相信等他到了二三十岁,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生物学家。


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个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有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实际上,有时科学探险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我们看上面这张地图,这张地图展示的是地球上有哪些地方的人讲西班牙语。 


我们知道在欧洲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西班牙,那么在西班牙,毫无疑问,人们是讲西班牙语的,但是除了西班牙之外,在拉丁美洲一大片的土地上,人们也讲西班牙语,那么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在五百多年以前,在西班牙出了一个著名的航海家,我们也称之为科学探险家,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哥伦布。那么五百多年前以前,哥伦布就带领了87个人驾驶着三艘只有17米长的小船,义无反顾地驶进了大西洋。七十天之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


那么我们在看下面这张图,它展示的是地球上有哪些地方的人讲英语,我们暂且不说为什么北美的两个大国人们讲英语,我们也不谈为什么非洲有一些小国家人们讲英语,我们就看看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们讲英语。 


这是因为仅仅是在240年以前, 在英国也出现了一个航海家,他的名字叫库克,那么库克当时驾驶了一艘船,这艘船是曾经在北海运煤的一艘船,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去航海,他非常幸运,发现了新西兰,随后发现了澳大利亚。


我们也特别特别的渴望,将来有一天,我们中国的科学探险能够逐渐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走向全世界。谢谢大家。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中国科普博览承办的科学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微博“SELF格致论道”获取更多信息。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email protected]联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By 格致论道演讲活动

  • 4.3
  • 4.3
  • 4.3
  • 4.3
  • 4.3

4.3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View all
一席 by 一席

一席

102 Listeners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by 李晓舟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3 Listeners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by 国学新知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4 Listeners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by 我是逸阳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1 Listeners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by 西子妈咪的storytime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1 Listeners

待FM之音《唐之韵》 by 待FM之音

待FM之音《唐之韵》

2 Listeners

音乐地图 by 淇奥讲堂

音乐地图

0 Listeners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by 铃啷姐姐讲古仔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0 Listeners

科技圈漫谈 by 科技讯

科技圈漫谈

0 Listeners

我给大家讲故事 by 闷墩儿熊

我给大家讲故事

0 Listeners

星空细语 by 闪闪发光的星宇

星空细语

0 Listeners

荷尔蒙频道 by 荷尔蒙频道

荷尔蒙频道

1 Listeners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by 听友12797268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0 Listeners

果果的奇妙之旅 by 松果亲子

果果的奇妙之旅

1 Listeners

【古风迷音】 by 寂静街频道

【古风迷音】

0 Listeners

我想对你说晚安 by 沒故事的张同學

我想对你说晚安

0 Listeners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by 青音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0 Listeners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by DK会谈的D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1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5 Listeners

财经日历 by 水煮人生路

财经日历

0 Listeners

糗事播报|杨湃 by DJ杨湃

糗事播报|杨湃

0 Listeners

夏夏的神曲 by 夏春瑶

夏夏的神曲

2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5 Listeners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by 声动活泼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178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4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9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by 潇磊&刘飞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289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6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5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