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806年1月13日,他留下的这篇航海日志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在这篇航海日志里,他做了一个规定,把风力划分为0~12级。当时还没有测量风速的仪器,所以蒲福是以护卫舰的帆作为参考物的。能够把帆撕裂的风,当然就是最大的风,标记为12级。在蒲福看来,更大的风就没有必要再分级了。如果风大到能把船帆扯裂,把桅杆吹断,风级不风级的就先放到一边再说吧,您还是先保命要紧。
这套风力划分方式后来被称为蒲氏风级。所以我们小时候曾经背过“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这些划分方式就是从蒲福的分级表。只不过为了方便使用,改成了以陆地上的日常现象作为划分参考。气象台当然不靠这些,气象台有专门的测量风速的设备,严格的风级的划分还是以速度为标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既然风力是可以分级的,那么对其他天气现象应该也有一些确切的描述方式,所以蒲福制定了一套符号系统。比如说用字母b表示蓝天,用字母s表示闷热,用h表示薄雾,如果空气比较潮湿就写成dp,如果是大雾就写成fg。有雨就写成r,有风就写成sq,有雷暴就写成t。这些符号连同其他21个符号被写成一大排,每个天气类型之间有逗号隔开。有经验的话看一眼就知道那天到底是个什么天气状况。
可以说前两年的经验对他很有帮助,因为他帮着姐夫鼓捣信标机,信标机能传输的信息并不多。自然少不了要规定一套紧凑简练的编码系统。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蒲福自己干的,所以他就把这些经验成功的运用到了航海日志上。
就在这一天的航海日志上,蒲福不但把他的风级表完整的写了出来。同时还记录了当天的天气,风是从北方吹来的,强度介于4级到10级之间。头顶上是蓝天,于是他写了个b,天气是有风,所以他记下了sq。这一套记录方式成了现代气象学重要基石天气系统的起源……
4.9
2525 ratings
1806年1月13日,他留下的这篇航海日志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在这篇航海日志里,他做了一个规定,把风力划分为0~12级。当时还没有测量风速的仪器,所以蒲福是以护卫舰的帆作为参考物的。能够把帆撕裂的风,当然就是最大的风,标记为12级。在蒲福看来,更大的风就没有必要再分级了。如果风大到能把船帆扯裂,把桅杆吹断,风级不风级的就先放到一边再说吧,您还是先保命要紧。
这套风力划分方式后来被称为蒲氏风级。所以我们小时候曾经背过“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这些划分方式就是从蒲福的分级表。只不过为了方便使用,改成了以陆地上的日常现象作为划分参考。气象台当然不靠这些,气象台有专门的测量风速的设备,严格的风级的划分还是以速度为标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既然风力是可以分级的,那么对其他天气现象应该也有一些确切的描述方式,所以蒲福制定了一套符号系统。比如说用字母b表示蓝天,用字母s表示闷热,用h表示薄雾,如果空气比较潮湿就写成dp,如果是大雾就写成fg。有雨就写成r,有风就写成sq,有雷暴就写成t。这些符号连同其他21个符号被写成一大排,每个天气类型之间有逗号隔开。有经验的话看一眼就知道那天到底是个什么天气状况。
可以说前两年的经验对他很有帮助,因为他帮着姐夫鼓捣信标机,信标机能传输的信息并不多。自然少不了要规定一套紧凑简练的编码系统。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蒲福自己干的,所以他就把这些经验成功的运用到了航海日志上。
就在这一天的航海日志上,蒲福不但把他的风级表完整的写了出来。同时还记录了当天的天气,风是从北方吹来的,强度介于4级到10级之间。头顶上是蓝天,于是他写了个b,天气是有风,所以他记下了sq。这一套记录方式成了现代气象学重要基石天气系统的起源……
212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3 Listeners
57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7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9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50 Listeners
446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4 Listeners
48 Listeners
42 Listeners
1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