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内容来源:本文为天地出版社书籍《高效迭代:高手的自我进化方法论》读书笔记,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冯起升,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硕士
有人说,有兴趣的话请别把它当做职业,因为职业会毁了它;也有人说,只有把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才会快乐,才会取得成就。那么该不该把兴趣当做事业呢?
有的人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你,不要把兴趣当职业;但也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工作就是兴趣。
这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也永远不会讨论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用对兴趣的热爱,来抵消工作的烦苦,使自己能更热情地工作。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兴趣和职业抉择呢?
1.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格
选择工作的时候考虑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可以提升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们工作的满足感,也有利于发挥我们的才能,实现好的业绩。
我们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进行自我测评与分析,选择那些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职业,或者至少可以排除那些明显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不相吻合的职业。
这里,简单提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和企业型。
现实型愿意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喜欢户外活动或机器操作,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典型的职业主要有制造业、渔业、机械维修、农业、林业等。
研究型的人对于抽象概念和统计分析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分析员、生物学家、实验室工作人员、工程设计师等等。
艺术型的人具有自我表现空间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偏好,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音乐、艺术和戏剧。与此匹配的职业有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演员、戏剧导演等。
社会型的人乐于从事人际交流工作,喜欢与人合作。与该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教师、社会工作者、牧师、心理咨询师、服务行业人员等。
常规型的人喜欢规则明确、要求清晰的工作,不适应规则模糊、自由空间大的工作。比如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
企业型的人喜欢影响、管理和领导他人,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自信心,比如经营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等等。
以我为例,首先把C(常规型)排除,我最讨厌按部就班、死板的工作;接下来排除R(现实型),原因很简单,就是懒得动手,各种工具和操作我觉得都挺无聊。
所以,诸如会计、出纳、行政助理,以及各种操作工种,的确是我不喜欢的,也不适合我。
如果一个人所选的职业和自身的兴趣、性格严重冲突的话,还是会有些麻烦的。
所以,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一方面,个体本身就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适合我们的工作不止一种;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说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既然没什么特别感兴趣或讨厌的,那就干脆不考虑兴趣,只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优势和专长,另一个是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如果你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更简单:27 岁以下追求学习和成长,30 岁左右找到一个平台或突破点,35 岁左右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多挣钱,40 岁想方设法晋升发财,50 岁之后多保重身体。
2.职业需求比兴趣更关键
工业社会,大多数组织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很多职业都成了繁杂、琐碎或者重复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售货员、人事行政等,还有一些是脏活累活或者高难度高要求的职业,如工程师和医生要求就很高,建筑工人、清洁工则是脏活累活多。
这些职业要么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要么不容易让人感兴趣。因为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是相对轻松的,并且丰富多变,让你感到舒服和愉悦。
所以,要问问自己,你的兴趣和爱好有生产力吗?
更准确地说,要把社会需求与你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喜欢打游戏,可是倘若不能打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游戏高手,那就只能是兴趣了。
在一个社会需求小的职业或领域,只有当你做到出类拔萃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职业。
人活于世,生存才是最根本的,而且,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也会有很多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
比如,你喜欢设计,可能会遇到各种刁难的甲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准确需求,也不懂设计,可偏偏对你指手画脚,让你抓狂。
3.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
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其实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不擅长。
不喜欢唱歌的多半是因为歌唱得不好,不喜欢打麻将的可能是因为打麻将总是输,既输钱又没面子。
当然,总会有那么一些不知分寸的人,明明五音不全,还总喜欢用他的歌声来折磨身边的人;明明社交能力有限,还偏偏喜欢到处社交,以为别人都把他当老大哥……
我们很难喜欢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容易给我们带来焦虑和沮丧,严重的甚至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很感兴趣,所以他成功了;恰恰相反,是因为成功了,有了胜任感、自主感、成就感,以及外界认可,他才会喜欢上这件事情,而后有兴趣。
所以,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一方面,你越是能胜任,工作中你就越能做到游刃有余,也更容易有成就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另一方面,你越是胜任,就越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可,薪酬和发展也就越有保障。
想把兴趣当成职业,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你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师、导演、咨询顾问、培训师……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学习。
在你刚入门的时候,不要动辄以兴趣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不胜任。
本期编辑:晴天 主播:晴天
3
22 ratings
内容来源:本文为天地出版社书籍《高效迭代:高手的自我进化方法论》读书笔记,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冯起升,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硕士
有人说,有兴趣的话请别把它当做职业,因为职业会毁了它;也有人说,只有把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才会快乐,才会取得成就。那么该不该把兴趣当做事业呢?
有的人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你,不要把兴趣当职业;但也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工作就是兴趣。
这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也永远不会讨论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用对兴趣的热爱,来抵消工作的烦苦,使自己能更热情地工作。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兴趣和职业抉择呢?
1.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格
选择工作的时候考虑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可以提升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们工作的满足感,也有利于发挥我们的才能,实现好的业绩。
我们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进行自我测评与分析,选择那些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职业,或者至少可以排除那些明显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不相吻合的职业。
这里,简单提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和企业型。
现实型愿意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喜欢户外活动或机器操作,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典型的职业主要有制造业、渔业、机械维修、农业、林业等。
研究型的人对于抽象概念和统计分析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分析员、生物学家、实验室工作人员、工程设计师等等。
艺术型的人具有自我表现空间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偏好,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音乐、艺术和戏剧。与此匹配的职业有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演员、戏剧导演等。
社会型的人乐于从事人际交流工作,喜欢与人合作。与该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教师、社会工作者、牧师、心理咨询师、服务行业人员等。
常规型的人喜欢规则明确、要求清晰的工作,不适应规则模糊、自由空间大的工作。比如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
企业型的人喜欢影响、管理和领导他人,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自信心,比如经营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等等。
以我为例,首先把C(常规型)排除,我最讨厌按部就班、死板的工作;接下来排除R(现实型),原因很简单,就是懒得动手,各种工具和操作我觉得都挺无聊。
所以,诸如会计、出纳、行政助理,以及各种操作工种,的确是我不喜欢的,也不适合我。
如果一个人所选的职业和自身的兴趣、性格严重冲突的话,还是会有些麻烦的。
所以,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一方面,个体本身就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适合我们的工作不止一种;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说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既然没什么特别感兴趣或讨厌的,那就干脆不考虑兴趣,只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优势和专长,另一个是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如果你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更简单:27 岁以下追求学习和成长,30 岁左右找到一个平台或突破点,35 岁左右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多挣钱,40 岁想方设法晋升发财,50 岁之后多保重身体。
2.职业需求比兴趣更关键
工业社会,大多数组织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很多职业都成了繁杂、琐碎或者重复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售货员、人事行政等,还有一些是脏活累活或者高难度高要求的职业,如工程师和医生要求就很高,建筑工人、清洁工则是脏活累活多。
这些职业要么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要么不容易让人感兴趣。因为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是相对轻松的,并且丰富多变,让你感到舒服和愉悦。
所以,要问问自己,你的兴趣和爱好有生产力吗?
更准确地说,要把社会需求与你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喜欢打游戏,可是倘若不能打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游戏高手,那就只能是兴趣了。
在一个社会需求小的职业或领域,只有当你做到出类拔萃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职业。
人活于世,生存才是最根本的,而且,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也会有很多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
比如,你喜欢设计,可能会遇到各种刁难的甲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准确需求,也不懂设计,可偏偏对你指手画脚,让你抓狂。
3.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
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其实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不擅长。
不喜欢唱歌的多半是因为歌唱得不好,不喜欢打麻将的可能是因为打麻将总是输,既输钱又没面子。
当然,总会有那么一些不知分寸的人,明明五音不全,还总喜欢用他的歌声来折磨身边的人;明明社交能力有限,还偏偏喜欢到处社交,以为别人都把他当老大哥……
我们很难喜欢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容易给我们带来焦虑和沮丧,严重的甚至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很感兴趣,所以他成功了;恰恰相反,是因为成功了,有了胜任感、自主感、成就感,以及外界认可,他才会喜欢上这件事情,而后有兴趣。
所以,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一方面,你越是能胜任,工作中你就越能做到游刃有余,也更容易有成就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另一方面,你越是胜任,就越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可,薪酬和发展也就越有保障。
想把兴趣当成职业,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你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师、导演、咨询顾问、培训师……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学习。
在你刚入门的时候,不要动辄以兴趣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不胜任。
本期编辑:晴天 主播:晴天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43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28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152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3 Listeners
220 Listeners
275 Listeners
8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