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大侠:王玥
连界资本董事长
内容来源:2019年8月4日,在连界主办的趋势私享会第8期“数据智能,未来商业的核心”会议中,连界资本董事长王玥进行了题为“沸腾十年:产业互联网”的精彩分享。笔记侠经主办方及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接下来十年会出现一个新机会,“它像极了1995年,也像极了2010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995年,互联网刚刚开始。如果你当时有100万,你可以选择在北京买一套能升值的房子,也可以选择投给当时的互联网公司,抓住新经济崛起的机会。
2010年,移动互联网之争开始,那时候张一鸣、王兴还在创业,而帮助过他们的李志刚也因为自己的好眼光,得到了很多资本大咖的青睐。
产业互联网在接下来的十年会产生新一轮的机会。今天的产业互联网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在一九三几年就有人开始研发一些跟计算机相关的底层技术了;到了1957年的时候,美国军方正式研究互联网;20世纪70年代左右,互联网开始民营化,用了将近三四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普及。
由此可见,一项技术从底层研究到最终爆发至少需要50年,甚至是70-80年的时间。
我们看转型、看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为。从投资角度来说,要看爆发阶段。马上就2020年了,计算机带动互联网技术马上进入尾期阶段,后面该往下滑了。而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高速上升期。
今天说“产业互联网”这个词,其实说得并不准确,接下来这波成长跟互联网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因为互联网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就像今天的水电煤一样。准确意义上讲,我们要去看哪些技术开始进入爆发期。说到人工智能的爆发,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开始不断更迭。
实际上,从一开始的计算机行业到互联网行业,一直发展到八十年代,都是底层技术的研发期,这个阶段中国几乎零参与。
最早出现的网易、新浪、搜狐等,让我们用互联网打开邮件,直接看新闻,我们其实是直接进入了应用期,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应用型的创新,缺乏底层技术。
这也可以解释今天中美贸易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贸易战底层是美国不希望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能够手里握有原创的标准。
为什么要抵制华为?为什么大面积抵制中国的科技公司?是因为在美国人眼里,我们不应该有底层标准,当有了标准后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声音。
过去25年,中国的每个业务都可以保持每五六年迭代一次的速度,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创新很厉害。我有时跟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中国最发达的就是移动支付,现在出门,很少有人带现金,因为我们的应用太发达了,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中国的劣势。
接下来十年,我们要怎么发挥优势,弥补我们的短板?
过去25年间,QQ变成了微信,网上出现了视频、购物、电商、游戏,80后、90后创业者涌现,出现了很多年轻的亿万富翁,很多公司三四年就上市了。这些行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4个字完成所有的解释,叫“流量变现”,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流量才可能有价值,这和传统企业不太一样。
过去25年里,流量完成了一次跳跃,从传统的网页跳到APP,包括今天的小程序,这个时间点大概在2009年左右,因为我们底层基础设施的变迁。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部智能手机,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我们每一个用户成为了不同APP或小程序上的在线流量。
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过去很多网站也靠流量变现,互联网做广告赚钱,百度做搜索排名赚钱,微信成了整个移动流量上最大的赢家,于是微信成了一个可以给各个小程序分发流量的底层,这是腾讯最可怕的一点。
当时出现了一种形态叫靠粉丝赚钱,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做汽车自媒体,有上百万粉丝,这是典型的大流量。
现在出现了IP的流量变现,这背后有很多机会,你会发现一个公司就靠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积累几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变现。
今天淘宝的打开次数已经比不上打开公众号的次数了,通过朋友推荐、公众号推荐,不用登淘宝也可以买东西。今天微信支付的次数也比淘宝支付的次数多,因为你要用淘宝支付就要多开一次淘宝,但你的微信是常年开着的,微信一扫就付了。
这是微信在移动支付上一次成功的弯道超车,微信开始全面超越淘宝。淘宝如果想要超越微信,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让大家不用手机支付,用脸来支付。谁在这个环节抢先,谁就能把握这一波机会。
谁能做到把一个成熟的三维人脸技术和场景结合,最有可能的反而是淘宝,将来大家就可以不用掏手机,直接刷脸支付,这就是在技术底层不断迭代产生的新机会。
本期编辑:智勇 审稿及主播:晴天
3
22 ratings
本期大侠:王玥
连界资本董事长
内容来源:2019年8月4日,在连界主办的趋势私享会第8期“数据智能,未来商业的核心”会议中,连界资本董事长王玥进行了题为“沸腾十年:产业互联网”的精彩分享。笔记侠经主办方及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接下来十年会出现一个新机会,“它像极了1995年,也像极了2010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995年,互联网刚刚开始。如果你当时有100万,你可以选择在北京买一套能升值的房子,也可以选择投给当时的互联网公司,抓住新经济崛起的机会。
2010年,移动互联网之争开始,那时候张一鸣、王兴还在创业,而帮助过他们的李志刚也因为自己的好眼光,得到了很多资本大咖的青睐。
产业互联网在接下来的十年会产生新一轮的机会。今天的产业互联网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在一九三几年就有人开始研发一些跟计算机相关的底层技术了;到了1957年的时候,美国军方正式研究互联网;20世纪70年代左右,互联网开始民营化,用了将近三四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普及。
由此可见,一项技术从底层研究到最终爆发至少需要50年,甚至是70-80年的时间。
我们看转型、看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为。从投资角度来说,要看爆发阶段。马上就2020年了,计算机带动互联网技术马上进入尾期阶段,后面该往下滑了。而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高速上升期。
今天说“产业互联网”这个词,其实说得并不准确,接下来这波成长跟互联网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因为互联网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就像今天的水电煤一样。准确意义上讲,我们要去看哪些技术开始进入爆发期。说到人工智能的爆发,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开始不断更迭。
实际上,从一开始的计算机行业到互联网行业,一直发展到八十年代,都是底层技术的研发期,这个阶段中国几乎零参与。
最早出现的网易、新浪、搜狐等,让我们用互联网打开邮件,直接看新闻,我们其实是直接进入了应用期,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应用型的创新,缺乏底层技术。
这也可以解释今天中美贸易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贸易战底层是美国不希望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能够手里握有原创的标准。
为什么要抵制华为?为什么大面积抵制中国的科技公司?是因为在美国人眼里,我们不应该有底层标准,当有了标准后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声音。
过去25年,中国的每个业务都可以保持每五六年迭代一次的速度,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创新很厉害。我有时跟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中国最发达的就是移动支付,现在出门,很少有人带现金,因为我们的应用太发达了,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中国的劣势。
接下来十年,我们要怎么发挥优势,弥补我们的短板?
过去25年间,QQ变成了微信,网上出现了视频、购物、电商、游戏,80后、90后创业者涌现,出现了很多年轻的亿万富翁,很多公司三四年就上市了。这些行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4个字完成所有的解释,叫“流量变现”,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流量才可能有价值,这和传统企业不太一样。
过去25年里,流量完成了一次跳跃,从传统的网页跳到APP,包括今天的小程序,这个时间点大概在2009年左右,因为我们底层基础设施的变迁。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部智能手机,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我们每一个用户成为了不同APP或小程序上的在线流量。
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过去很多网站也靠流量变现,互联网做广告赚钱,百度做搜索排名赚钱,微信成了整个移动流量上最大的赢家,于是微信成了一个可以给各个小程序分发流量的底层,这是腾讯最可怕的一点。
当时出现了一种形态叫靠粉丝赚钱,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做汽车自媒体,有上百万粉丝,这是典型的大流量。
现在出现了IP的流量变现,这背后有很多机会,你会发现一个公司就靠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积累几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变现。
今天淘宝的打开次数已经比不上打开公众号的次数了,通过朋友推荐、公众号推荐,不用登淘宝也可以买东西。今天微信支付的次数也比淘宝支付的次数多,因为你要用淘宝支付就要多开一次淘宝,但你的微信是常年开着的,微信一扫就付了。
这是微信在移动支付上一次成功的弯道超车,微信开始全面超越淘宝。淘宝如果想要超越微信,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让大家不用手机支付,用脸来支付。谁在这个环节抢先,谁就能把握这一波机会。
谁能做到把一个成熟的三维人脸技术和场景结合,最有可能的反而是淘宝,将来大家就可以不用掏手机,直接刷脸支付,这就是在技术底层不断迭代产生的新机会。
本期编辑:智勇 审稿及主播:晴天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43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28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152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3 Listeners
220 Listeners
275 Listeners
8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