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
上周没有更新早自习,我去了趟香港,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当代艺术的盛会——巴塞尔艺术展。除了疫情期间,基本上每一届巴塞尔我都会去,每次去也都有一些新的感触,这些感受不一定是来自于作品本身的,也可能是来自于我观察那一些看展的人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比如说这一次我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在那么多的艺术展品中,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大家最为关注的,会拿起手机相机来拍的,就是那些有镜面反光的、从作品里能看到自己的照片。我自己也不免俗啊,你比如说这一个圆圆的凹面镜,它上面有点颜色,我就对着这个凹面镜从正面拍自己,拍出来呢就是下面这张照片这样子。
© 叶梓
拍摄现场 © 吴创
上面有一些颜色的叠加,一些质感的叠加,甚至有些灰尘都能看得到,然后我在中间拿着手机遮着我的脸。这个镜子前我好多学生都跟我一起在那里拍了照片,还拍了合影。
© 梦蝶
还有一个碎镜子,就是那种切割成三角形的,我在镜子前也自拍了照片。本来我的想法是站在某一个距离、某个角度,刚好能够把自己割成2~3块的镜子的画面,但是因为后边人太多了,我就匆匆忙忙拍了一张就走了。我也发现我的学生们都干了类似的事情,我把他们的作品也放到下边,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好多种自拍自己的方式。
© 叶梓
后来大家走不动了,我们在咖啡厅里休息的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讨论起我这个观察,有一位学生提出来说看当代艺术展真的是看不懂,我说有的时候我们的收获未必是来自于这个作品本身,也会来源于我们对人的观察。
比如说你看到很多人都在自拍了吗?大家疯狂点头说我也拍了,我也拍了。我就接着讲,说前两天我刚做了一个讲座,是有关摄影和心理学的,其中我就提到过一个观点,我说人最爱的还是自己,人是自恋的动物,至于你怎么去看待外部世界,那多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你看,在今天的艺术展里面,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就是要对着镜子去拍自己,就是那个作品摆在那对你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你跟它之间没有连接,但如果你从那个作品里能看到你自己呢?那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和作品之间有了关系,这个作品好像才真正的有了一些意义。
在平时我们自己拍照的时候也会利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说你拍到的画面里的人是看不清脸的,这种剪影也好、背影也好、大景小人也好,他看不清脸,就会让你有一个投射的空间,你可以把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你经历过的人和事投射到画面中去,你会感受到里边那个人就好像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重要的某个人。但我如果把那个人拍的特别清楚,这个投射就不会发生了,因为你一看这个脸庞,这人我不认识,或者是:哦,这个是叶老师,他跟我没关系,这就阻断了这种投射。
另外前两天我们还谈过空椅子的效应,对吧?格式塔闭合。意思就是给你个空椅子放在画面中间,你就总觉得那里应该有个主角,可能是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个重要的人。就不管怎么样吧,这个画面就跟你发生了直接的连接。
@ 吴创
而这一次我们在这个展里面看到的大家直接对着镜面拍摄自己的这个行为,就是个更加直接的你和作品的连接了。难道不是么?你参与了进去,你形成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你基于他的作品创作出了新的作品。这个现象它本身就是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且因为你参与完成了最后的作品,所以你会更喜欢这张照片的。
这个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学消费者心理学的时候就有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比如说这里有个食品,拆袋即食,你会觉得这个一般。但是如果它拆开以后还需要你做点什么才能吃,比如说把那个粉末倒进去再摇一摇,唉,因为你亲自参与了这个东西的制作,所以你就会觉得还是亲生的儿子好啊,还是我参与的这个东西是最好的,它的美味程度就会得到加分。
叶梓个展《笼里笼外》展出作品之一(2009年,北京SOHO尚都)
其实我自己在早期办第一个个展的时候,我也做过这个事情,当时我是在北京办了一个叫动物平等主义的个展,叫做《笼里笼外》。我放了很多动物的肖像照片,你随着这个展厅一路走过去,会看到很多张动物的脸,这里面细微的动物的表情啊、情感啊都从照片里流露出来。但是当你走到最后一张照片的时候,还是一模一样的画框,还是一模一样的射灯,但在那个位置上那个照片里其实只有一面镜子,走到那以后你会看到一张自己的脸,我们也是整个动物家族的普通一员。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跟刚才前面那些所有动物一样,也是有情感的,也是趋利避害的,也是怕疼的,也是喜欢吃好吃的,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想启发看展的人们,未来在对待动物的时候都能够更加的平等一些。我记得很多的观众都在最后一张照片那里面对着相框拍下了自己的脸,这其实也是在布展的过程中就利用了这一现象来跟观众进行了互动,让观众参与并完成了整个展览的最后一环。
© 馨瑶
聊到这我就想发起一个有趣的活动了,所有同学咱们今天就在留言区一起来发自己的自拍照,好不好?就是那种对着镜面的自拍。我们一边发一边看看别的同学的作品,也一起来思考一下人是自恋的动物的这个命题。照片不需要有多好看,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从这种大家都会做的一种行为中,增加对我们自己、对人类的认识。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sally
© 段慧英
© 木棉
© 梦蝶
© 梦蝶
@ 玲感生活
4
22 ratings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
上周没有更新早自习,我去了趟香港,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当代艺术的盛会——巴塞尔艺术展。除了疫情期间,基本上每一届巴塞尔我都会去,每次去也都有一些新的感触,这些感受不一定是来自于作品本身的,也可能是来自于我观察那一些看展的人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比如说这一次我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在那么多的艺术展品中,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大家最为关注的,会拿起手机相机来拍的,就是那些有镜面反光的、从作品里能看到自己的照片。我自己也不免俗啊,你比如说这一个圆圆的凹面镜,它上面有点颜色,我就对着这个凹面镜从正面拍自己,拍出来呢就是下面这张照片这样子。
© 叶梓
拍摄现场 © 吴创
上面有一些颜色的叠加,一些质感的叠加,甚至有些灰尘都能看得到,然后我在中间拿着手机遮着我的脸。这个镜子前我好多学生都跟我一起在那里拍了照片,还拍了合影。
© 梦蝶
还有一个碎镜子,就是那种切割成三角形的,我在镜子前也自拍了照片。本来我的想法是站在某一个距离、某个角度,刚好能够把自己割成2~3块的镜子的画面,但是因为后边人太多了,我就匆匆忙忙拍了一张就走了。我也发现我的学生们都干了类似的事情,我把他们的作品也放到下边,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好多种自拍自己的方式。
© 叶梓
后来大家走不动了,我们在咖啡厅里休息的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讨论起我这个观察,有一位学生提出来说看当代艺术展真的是看不懂,我说有的时候我们的收获未必是来自于这个作品本身,也会来源于我们对人的观察。
比如说你看到很多人都在自拍了吗?大家疯狂点头说我也拍了,我也拍了。我就接着讲,说前两天我刚做了一个讲座,是有关摄影和心理学的,其中我就提到过一个观点,我说人最爱的还是自己,人是自恋的动物,至于你怎么去看待外部世界,那多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你看,在今天的艺术展里面,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就是要对着镜子去拍自己,就是那个作品摆在那对你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你跟它之间没有连接,但如果你从那个作品里能看到你自己呢?那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和作品之间有了关系,这个作品好像才真正的有了一些意义。
在平时我们自己拍照的时候也会利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说你拍到的画面里的人是看不清脸的,这种剪影也好、背影也好、大景小人也好,他看不清脸,就会让你有一个投射的空间,你可以把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你经历过的人和事投射到画面中去,你会感受到里边那个人就好像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重要的某个人。但我如果把那个人拍的特别清楚,这个投射就不会发生了,因为你一看这个脸庞,这人我不认识,或者是:哦,这个是叶老师,他跟我没关系,这就阻断了这种投射。
另外前两天我们还谈过空椅子的效应,对吧?格式塔闭合。意思就是给你个空椅子放在画面中间,你就总觉得那里应该有个主角,可能是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个重要的人。就不管怎么样吧,这个画面就跟你发生了直接的连接。
@ 吴创
而这一次我们在这个展里面看到的大家直接对着镜面拍摄自己的这个行为,就是个更加直接的你和作品的连接了。难道不是么?你参与了进去,你形成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你基于他的作品创作出了新的作品。这个现象它本身就是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且因为你参与完成了最后的作品,所以你会更喜欢这张照片的。
这个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学消费者心理学的时候就有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比如说这里有个食品,拆袋即食,你会觉得这个一般。但是如果它拆开以后还需要你做点什么才能吃,比如说把那个粉末倒进去再摇一摇,唉,因为你亲自参与了这个东西的制作,所以你就会觉得还是亲生的儿子好啊,还是我参与的这个东西是最好的,它的美味程度就会得到加分。
叶梓个展《笼里笼外》展出作品之一(2009年,北京SOHO尚都)
其实我自己在早期办第一个个展的时候,我也做过这个事情,当时我是在北京办了一个叫动物平等主义的个展,叫做《笼里笼外》。我放了很多动物的肖像照片,你随着这个展厅一路走过去,会看到很多张动物的脸,这里面细微的动物的表情啊、情感啊都从照片里流露出来。但是当你走到最后一张照片的时候,还是一模一样的画框,还是一模一样的射灯,但在那个位置上那个照片里其实只有一面镜子,走到那以后你会看到一张自己的脸,我们也是整个动物家族的普通一员。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跟刚才前面那些所有动物一样,也是有情感的,也是趋利避害的,也是怕疼的,也是喜欢吃好吃的,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想启发看展的人们,未来在对待动物的时候都能够更加的平等一些。我记得很多的观众都在最后一张照片那里面对着相框拍下了自己的脸,这其实也是在布展的过程中就利用了这一现象来跟观众进行了互动,让观众参与并完成了整个展览的最后一环。
© 馨瑶
聊到这我就想发起一个有趣的活动了,所有同学咱们今天就在留言区一起来发自己的自拍照,好不好?就是那种对着镜面的自拍。我们一边发一边看看别的同学的作品,也一起来思考一下人是自恋的动物的这个命题。照片不需要有多好看,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从这种大家都会做的一种行为中,增加对我们自己、对人类的认识。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sally
© 段慧英
© 木棉
© 梦蝶
© 梦蝶
@ 玲感生活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285 Listeners
0 Listeners
893 Listeners
419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442 Listeners
175 Listeners
275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266 Listeners
211 Listeners
71 Listeners
289 Listeners
84 Listeners
156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24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