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是个发烧友,不知你是否记得初入这天地时的兴奋感。沉睡的音乐弹跳起来,平面的世界突然立体,整个声音世界陌生而新鲜,各处都是诱人的可能性。播客「无业游民」的主播振宇就是这样一位刚刚入圈,且热情满满的发烧友。从2020年初开始,我们常常像两个发烧友一样谈论器材。从sony wh1000xm3 到sennheiser hd25 再到shure srh1540,半年时间里,振宇搭建了自己足够满意的小系统。
许多年后,看着振宇的经历,让我回想起自己刚刚进入耳机发烧领域,对声音充满新奇与快乐的状态。百折千回地琢磨搭配,沉溺论坛和各种社区里各具山头的争论,直到做了播客后,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对业界的观察角度,这些经历总让我对发烧的看法,充斥一些陈旧而无力的所谓反思。但振宇,一个「初烧」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提醒了我很多东西。不要对自己和自己所爱之物过于harsh,在音乐里与现实世界暂时「失联」。
[00:00:03] BGM#1. 史悲 - 紧张地散步
[00:02:18] 开场与互相吹捧;介绍振宇和「无业游民」播客;
[00:07:23] 热情的「初烧」;一首带他入门的歌;
[00:08:38] BGM#2. SMZB 生命之饼 - 大武汉贴采样
[00:11:23] 令振宇愤怒的sony wh1000xm3;从sennheiser momentum 3「大馒头」换到孟获的hd25 时发生了什么;振宇后续的进阶之路;孟获为什么喜欢hd25 以及hd25 有什么缺点;
[00:21:41] 到什么时候,觉得可以「停一停」,安心听歌了;振宇烧耳机在花销层面的考虑;为什么喜欢上了shure 的大耳机产品;
[00:26:47] 从同时买了sr225i 开始,对Grado 的不同看法;耳机哪方面的素质对我们最重要;塑料的赞歌;
[00:38:35] 一个「荒岛耳机」的假设:只能留下一个,你会选择哪支耳机;孟获初识耳机发烧的原因,严锋《好声》(原载读库0701,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43242/,节目中错记为《好音》,其实《好音》是关于译制片和配音工作者的一篇回忆录,https://kknews.cc/zh-hk/culture/65p2vq.html);
[00:48:46] 电视纪录片《鏗鏘集---音響發燒友》(198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z6ct_ZjT4&t=712s;香港与它所辐射出的中文音响发烧文化;振宇在香港买二手耳机时的经历;
[00:52:45] 孟获对于烧耳机十年的焦虑与反思;振宇对消费主义「陈词滥调」的反驳,以及追求好声音本身的动力来自于何处;
[01:02:49] BGM#3. MLA - 失業抗爭歌
[01:04:36] 在香港为什么不敢戴耳机;关于香港的闲聊;「师兄」文化;
[01:08:07] 声音采样:黄子华 - 拾下拾下 DVD 04:25 - 04:55;
[01:14:07] 关于发烧友群体夸张的性别比例;Grado RS1 与耳朵更好用的乔老师;不同性别对「关系」与「感觉」权重的差异;
[01:22:47] 看不到「长久价值」而陷入虚无的孟获;再提「耳机博物馆」的脑洞;
[01:34:38]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1928.11.10 - 2020.7.6) 和他的电影配乐;1986年的电影《教会》电影原声带给振宇的宗教感召;
[01:35:20] BGM#4. Ennio Morricone -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from The Mission OST 1986)
[01:40:13] 对耳机的几种感性认知:VR,时光机,与世界暂时的disconnect;
[01:51:01] BGM#5. 寸铁 - 目击你刚刚完成这一跳
#飞行员:孟获
#嘉宾:振宇 @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