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商业史上, 他从来都是那些渴望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灵感之源。
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回复彭博社的电邮采访时曾说到:“李嘉诚属于那种世间罕有的商界巨子,拥有近乎天才的商业直觉。他也成功地打造了一家极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李嘉诚的生意无疑会延续下去,但他的企业家直觉是不可替代的。”
90岁这一年,李嘉诚宣布退休。作为一个时代符号,李嘉诚一直都是一个象征,一个华人商业领袖可以在财富的世界能够抵达的高度。
奋斗了近70年,李嘉诚一手创立的长和系业务遍及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总人数超过32万人,横跨港口、通信、酒店、零售、基建、房地产等产业。
在《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榜上,李嘉诚连续21年占据华人首富头把交椅。
香港报纸曾这样描述他: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俭好学,刻苦努力,创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
李嘉诚的多舛命运和巨额财富勾画出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实际上,在很多企业家的生涯中,与成功相伴的有一种东西叫苦难。
对他们而言,苦难,从来不是渲染的。但是,尽管困难重重、尽管步履维艰,他们还是克服了各自的苦难并在苦难中取得成功。
在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历经挫折、克服万难的企业家身上,往往散发着人格魅力。换句话说,经历就像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车辙,构成了他们独有的人格图谱。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李嘉诚说:“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
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真理。
美国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
在李嘉诚眼中,他认为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它们加在一起才有竞争力。
李嘉诚一贯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比已经获得的能力、经验更重要。
在激烈的竞争下,他的商业帝国之所以稳步扩张,就是因为他重视知识。
年轻时,李嘉诚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因为不断学习,他掌握了很多信息。时至今日,李嘉诚依然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他经常设定闹钟,提醒自己不要看书太着迷,而耽误了睡觉。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您今天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是知识,知识决定了命运。”
1.关于决策 对于企业家而言,在决策时,切忌有赌的心态和侥幸心理,更不能随大流,盲目跟风。
2007年《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李嘉诚,他曾谈到,自己会花90%的时间思考失败只有10%的时间想成功,想会赚多少钱。 一般人满脑子都想怎么成功,李嘉诚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考量失败?
李嘉诚说:“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的一个齿轮有了一点毛病,这个表就有可能停顿;一家公司,只要其中一个机构有了一个毛病,这个公司就有可能垮台……把种种失败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说到底,企业的发展既是企业全体员工奋斗的结果,也是作为企业掌舵者的企业家战略思考和组织把握的结果。
而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就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做出战略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深刻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并决定产品研发的方向。这就是战略。
一家企业战略方向一旦失误,再大的投资都是浪费。
企业家能否做出战略判断,引领企业胜利远航,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市场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就要经常思考未来,练就战略眼光。
未来的“势”在哪里,就要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创造未来,这是顺势而为。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那么不用他下命令,下属也会行动起来。如果管理者自身行为不端,即使制定各种制度,员工们也不会服从。
李嘉诚相信天下最聪明的生意经是做人重于经商。换言之,要经商必先做人。
“自我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永远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其中包含着企业家成功的要诀。
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就做得非常好。
李嘉诚教育子孙: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狮子。”
不要放纵纪律,不要对制度宽容,这是对员工的不负责;要帮助员工成长,提升收入,获得更体面的生活,这是对员工最大的负责。
他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
关于管理
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集团,李嘉诚的心得是:
① 采用现代西方模式,组织架构完善,也要有良好的监察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制度,但内心也常存儒家思想。比如诚信是企业管理者成功的首要元素,要守言诺、重言行,答应过别人的事,明明吃亏都照做,让竞争对手也相信你,那就成功了。
② 管理之道,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③ 管理者要知己知彼,清楚所从事行业的现况,竞争对手想什么和要做什么。即使以数据为业务成绩的依据,亦不能单看绝对数字,而是要多参考同行业情况,作出比较,才能检讨改善公司策略及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向。
对于自己的成就,李嘉诚说自己是奉行这十六个字:
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谋划,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调理,并且早就对各种问题胸有成竹了,因此,当机会来临便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无为而治”则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
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李嘉诚在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了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想象的。 ”
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本期编辑:小姝 审稿及主播:晴天
点击关注和订阅,实时接收最新干货。
获取更多商业知识,可关注公众号【笔记侠】。
3
22 ratings
在商业史上, 他从来都是那些渴望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灵感之源。
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回复彭博社的电邮采访时曾说到:“李嘉诚属于那种世间罕有的商界巨子,拥有近乎天才的商业直觉。他也成功地打造了一家极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李嘉诚的生意无疑会延续下去,但他的企业家直觉是不可替代的。”
90岁这一年,李嘉诚宣布退休。作为一个时代符号,李嘉诚一直都是一个象征,一个华人商业领袖可以在财富的世界能够抵达的高度。
奋斗了近70年,李嘉诚一手创立的长和系业务遍及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总人数超过32万人,横跨港口、通信、酒店、零售、基建、房地产等产业。
在《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榜上,李嘉诚连续21年占据华人首富头把交椅。
香港报纸曾这样描述他: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俭好学,刻苦努力,创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
李嘉诚的多舛命运和巨额财富勾画出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实际上,在很多企业家的生涯中,与成功相伴的有一种东西叫苦难。
对他们而言,苦难,从来不是渲染的。但是,尽管困难重重、尽管步履维艰,他们还是克服了各自的苦难并在苦难中取得成功。
在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历经挫折、克服万难的企业家身上,往往散发着人格魅力。换句话说,经历就像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车辙,构成了他们独有的人格图谱。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李嘉诚说:“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
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真理。
美国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
在李嘉诚眼中,他认为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它们加在一起才有竞争力。
李嘉诚一贯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比已经获得的能力、经验更重要。
在激烈的竞争下,他的商业帝国之所以稳步扩张,就是因为他重视知识。
年轻时,李嘉诚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因为不断学习,他掌握了很多信息。时至今日,李嘉诚依然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他经常设定闹钟,提醒自己不要看书太着迷,而耽误了睡觉。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您今天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是知识,知识决定了命运。”
1.关于决策 对于企业家而言,在决策时,切忌有赌的心态和侥幸心理,更不能随大流,盲目跟风。
2007年《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李嘉诚,他曾谈到,自己会花90%的时间思考失败只有10%的时间想成功,想会赚多少钱。 一般人满脑子都想怎么成功,李嘉诚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考量失败?
李嘉诚说:“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的一个齿轮有了一点毛病,这个表就有可能停顿;一家公司,只要其中一个机构有了一个毛病,这个公司就有可能垮台……把种种失败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说到底,企业的发展既是企业全体员工奋斗的结果,也是作为企业掌舵者的企业家战略思考和组织把握的结果。
而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就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做出战略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深刻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并决定产品研发的方向。这就是战略。
一家企业战略方向一旦失误,再大的投资都是浪费。
企业家能否做出战略判断,引领企业胜利远航,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市场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就要经常思考未来,练就战略眼光。
未来的“势”在哪里,就要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创造未来,这是顺势而为。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那么不用他下命令,下属也会行动起来。如果管理者自身行为不端,即使制定各种制度,员工们也不会服从。
李嘉诚相信天下最聪明的生意经是做人重于经商。换言之,要经商必先做人。
“自我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永远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其中包含着企业家成功的要诀。
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就做得非常好。
李嘉诚教育子孙: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狮子。”
不要放纵纪律,不要对制度宽容,这是对员工的不负责;要帮助员工成长,提升收入,获得更体面的生活,这是对员工最大的负责。
他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从。
关于管理
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集团,李嘉诚的心得是:
① 采用现代西方模式,组织架构完善,也要有良好的监察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制度,但内心也常存儒家思想。比如诚信是企业管理者成功的首要元素,要守言诺、重言行,答应过别人的事,明明吃亏都照做,让竞争对手也相信你,那就成功了。
② 管理之道,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③ 管理者要知己知彼,清楚所从事行业的现况,竞争对手想什么和要做什么。即使以数据为业务成绩的依据,亦不能单看绝对数字,而是要多参考同行业情况,作出比较,才能检讨改善公司策略及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向。
对于自己的成就,李嘉诚说自己是奉行这十六个字:
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谋划,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调理,并且早就对各种问题胸有成竹了,因此,当机会来临便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无为而治”则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
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李嘉诚在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了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想象的。 ”
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本期编辑:小姝 审稿及主播:晴天
点击关注和订阅,实时接收最新干货。
获取更多商业知识,可关注公众号【笔记侠】。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43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28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3 Listeners
221 Listeners
275 Listeners
8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