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025年7月,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爆发的剧烈冲突,震动了整个中东。自阿萨德政权倒台七个月以来,这场教派与政治力量交织的武装暴力,揭示了叙利亚战后过渡的脆弱,也暴露了出多国博弈、宗教裂痕与地方自治之间的深层矛盾。
苏韦达之火不仅造成数百人死亡、十余万人流离失所,也使叙利亚与以色列、土耳其及国内多个少数族群间的关系产生剧烈波动,令本就岌岌可危的战后新政权面临重大的考验。
综合路透社与美联社的分析报道,首先来看这场冲突的起源:苏韦达的失控与教派对抗的升级:7月中旬,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爆发了由德鲁兹宗教少数派民兵与逊尼派贝都因部族之间引发的激烈冲突。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一系列以牙还牙的绑架事件,而一经点燃,这场冲突迅速从省内各城镇蔓延至省会苏韦达市。
有分析认为,叙利亚政府军的介入,表面上是为了“恢复秩序”,但实际上其意图被解读为试图将苏韦达从德鲁兹派系手中重新掌控起来。叙利亚政府军的介入,引发了当地广泛的不满与武力反击。
叙利亚人权网络称,自7月13日以来,已有321人死亡;而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估计死亡人数已超过940。视频画面显示,有贝都因武装闯入德鲁兹家庭焚毁宗教画像、羞辱老年人,政府军则被指控在住宅中近距离射杀平民并进行抢劫。
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统计,仅7月19日一天就有4万3000人逃离家园,总流离失所者达12万8571人。当地的一名牙医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医院是一场灾难,已经停运了,死伤很多人”。
苏韦达冲突升级后,以色列率先军事介入。以方长期将德鲁兹族视为其国内忠诚的少数族群,而此次以色列称其对叙利亚的打击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保护德鲁兹社区,二是防止任何叙利亚军事力量在南部的集结。
以色列空军随后对叙国防部位于大马士革市中心的总部发动空袭,并攻击了总统府附近地区,以示警告。以军也空袭了苏韦达地区的政府军阵地。这一行动被广泛认为是对叙利亚代理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强烈信号。
沙拉曾领导伊斯兰主义军队推翻了阿萨德政权,但在上台后承诺构建包容性政府,并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以色列的军事干预,对其国内政治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在冲突持续之际,美国出面展开调停。美国驻叙特使汤姆·巴拉克表示,已成功斡旋沙拉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间达成停火协议,并促成双方停火。他还指出,叙利亚当前局势“掩盖了国际社会对其战后转型的初步乐观”。
在美国的调解下,苏韦达地区于刚过去的周三迎来了首次停火协议。德鲁兹派系与宗教领袖被允许维持当地安全秩序,叙利亚政府军从该地撤出,尽管与贝都因武装的冲突仍未完全停止。
随后,叙利亚临时总统沙拉向贝都因武装喊话,呼吁其撤出苏韦达市。沙拉表示:“我们感谢贝都因人的英勇,但我们要求他们完全遵守停火,并服从国家的命令”。贝都因部族响应了撤军,但大批武装人员仍驻扎于城市周边,被政府安全部队与宪兵包围着。
同时,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开始进入苏韦达。叙利亚红新月会宣布派出32辆卡车,运送食品、药品、水和燃料。叙利亚国家通讯社确认车队已成功进入,但指责德鲁兹教士哈吉里拒绝另一由政府代表团护送的车队入城。对此,哈吉里并未正面回应,但表示欢迎一切的援助,并谴责对其的“歪曲和抹黑”。
事实上,此次苏韦达冲突并非战后叙利亚的第一次宗派暴力事件。阿萨德逃亡数月后,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爆发过政府军与阿萨德残余势力的冲突,导致对阿拉维派的攻击,数百名平民死亡。此事加剧了包括德鲁兹与库尔德人在内的少数族群对新政权的不安。
“真相与正义叙利亚人”组织负责人巴萨姆·阿拉哈迈德指出,“叙利亚的少数族群目前仅获得象征性的代表…我们正处于过渡期,应该进行对话,让各族裔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他还警告称,政府武力介入苏韦达传递了“用军事手段控制全国”的信号,“巴沙尔·阿萨德曾试图这样做,结果失败了”。
然而,叙利亚政府的支持者则担心对苏韦达让步将引发连锁反应。曾任职于土耳其支持的叙西北地区政府的官员阿卜杜勒·哈基姆·马斯里表示:“如果大马士革放弃对苏韦达的控制,其他族群肯定会要求同样待遇。我们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阿萨德倒台后,在特朗普政府的鼓励下,叙以两国关系曾悄然进入缓和阶段。叙方承认曾与以色列进行间接谈判,探讨建立外交或安全协议的可能性。以军也曾控制联合国巡逻区、并打击叙南部军事设施,以推动建立非军事缓冲区。
但在本轮冲突爆发、以军空袭大马士革后,这一外交进程受阻。国际危机组织高级顾问达琳·哈利法认为,叙利亚短期内已不可能继续推进对以色列的和解。她说,“我不知道以色列人怎么能期待在轰炸大马士革之后,还能继续与叙利亚对话”。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多萝西·谢伊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中表示,美方仍在“最高层级”与叙、以双方展开外交接触,力求推动持久和平。她强调:“美国不支持以色列近期的空袭行动。”
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武装曾是美军在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行动中的主要盟友。阿萨德倒台后,美国逐步撤军,并鼓励库尔德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与新政府整合。今年3月,双方曾签署协议,计划将“叙利亚民主力量”并入叙利亚国家军队,但执行过程陷入了停滞。
国际危机组织高级顾问达琳·哈利法指出,苏韦达冲突无疑使整合进程更加复杂。一方面,库尔德人对政府军早先针对阿拉维派与德鲁兹的行动深感不安;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政府在苏韦达表现软弱。“坦白讲,叙利亚政府在这场冲突中是被打败的一方”。她指出,库尔德人可能与德鲁兹一样寻求以色列的支持,但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土耳其的强烈反应。
土耳其长期视“叙利亚民主力量”为恐怖组织,原因是该组织与库尔德工人党(PKK)有密切联系。苏凡中心研究员科林·克拉克表示,以色列的军事介入可能促使大马士革进一步靠近安卡拉,包括推动此前讨论但未落实的土叙防务协议。
有土耳其国防部官员匿名表示,如果提出请求,安卡拉已准备好协助叙利亚“增强防御能力”。
苏韦达冲突远不止是一起地方事件。在其背后,是叙利亚战后局势的深层断裂。宗教对立、部族权力、中央控制、地方自治,以及以色列、土耳其、美国三方影响的交错,使这一小省成为大棋局中的关键节点。美国特使汤姆·巴拉克对此认为,“所有派别必须立即放下武器,终结部族仇杀的恶性循环”。站在十字路口的叙利亚,这一次面对的不是推翻旧政权的战争,而是重建国家统一、多族共存的挑战。
2025年7月,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爆发的剧烈冲突,震动了整个中东。自阿萨德政权倒台七个月以来,这场教派与政治力量交织的武装暴力,揭示了叙利亚战后过渡的脆弱,也暴露了出多国博弈、宗教裂痕与地方自治之间的深层矛盾。
苏韦达之火不仅造成数百人死亡、十余万人流离失所,也使叙利亚与以色列、土耳其及国内多个少数族群间的关系产生剧烈波动,令本就岌岌可危的战后新政权面临重大的考验。
综合路透社与美联社的分析报道,首先来看这场冲突的起源:苏韦达的失控与教派对抗的升级:7月中旬,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爆发了由德鲁兹宗教少数派民兵与逊尼派贝都因部族之间引发的激烈冲突。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一系列以牙还牙的绑架事件,而一经点燃,这场冲突迅速从省内各城镇蔓延至省会苏韦达市。
有分析认为,叙利亚政府军的介入,表面上是为了“恢复秩序”,但实际上其意图被解读为试图将苏韦达从德鲁兹派系手中重新掌控起来。叙利亚政府军的介入,引发了当地广泛的不满与武力反击。
叙利亚人权网络称,自7月13日以来,已有321人死亡;而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估计死亡人数已超过940。视频画面显示,有贝都因武装闯入德鲁兹家庭焚毁宗教画像、羞辱老年人,政府军则被指控在住宅中近距离射杀平民并进行抢劫。
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统计,仅7月19日一天就有4万3000人逃离家园,总流离失所者达12万8571人。当地的一名牙医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医院是一场灾难,已经停运了,死伤很多人”。
苏韦达冲突升级后,以色列率先军事介入。以方长期将德鲁兹族视为其国内忠诚的少数族群,而此次以色列称其对叙利亚的打击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保护德鲁兹社区,二是防止任何叙利亚军事力量在南部的集结。
以色列空军随后对叙国防部位于大马士革市中心的总部发动空袭,并攻击了总统府附近地区,以示警告。以军也空袭了苏韦达地区的政府军阵地。这一行动被广泛认为是对叙利亚代理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强烈信号。
沙拉曾领导伊斯兰主义军队推翻了阿萨德政权,但在上台后承诺构建包容性政府,并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以色列的军事干预,对其国内政治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在冲突持续之际,美国出面展开调停。美国驻叙特使汤姆·巴拉克表示,已成功斡旋沙拉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间达成停火协议,并促成双方停火。他还指出,叙利亚当前局势“掩盖了国际社会对其战后转型的初步乐观”。
在美国的调解下,苏韦达地区于刚过去的周三迎来了首次停火协议。德鲁兹派系与宗教领袖被允许维持当地安全秩序,叙利亚政府军从该地撤出,尽管与贝都因武装的冲突仍未完全停止。
随后,叙利亚临时总统沙拉向贝都因武装喊话,呼吁其撤出苏韦达市。沙拉表示:“我们感谢贝都因人的英勇,但我们要求他们完全遵守停火,并服从国家的命令”。贝都因部族响应了撤军,但大批武装人员仍驻扎于城市周边,被政府安全部队与宪兵包围着。
同时,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开始进入苏韦达。叙利亚红新月会宣布派出32辆卡车,运送食品、药品、水和燃料。叙利亚国家通讯社确认车队已成功进入,但指责德鲁兹教士哈吉里拒绝另一由政府代表团护送的车队入城。对此,哈吉里并未正面回应,但表示欢迎一切的援助,并谴责对其的“歪曲和抹黑”。
事实上,此次苏韦达冲突并非战后叙利亚的第一次宗派暴力事件。阿萨德逃亡数月后,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爆发过政府军与阿萨德残余势力的冲突,导致对阿拉维派的攻击,数百名平民死亡。此事加剧了包括德鲁兹与库尔德人在内的少数族群对新政权的不安。
“真相与正义叙利亚人”组织负责人巴萨姆·阿拉哈迈德指出,“叙利亚的少数族群目前仅获得象征性的代表…我们正处于过渡期,应该进行对话,让各族裔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他还警告称,政府武力介入苏韦达传递了“用军事手段控制全国”的信号,“巴沙尔·阿萨德曾试图这样做,结果失败了”。
然而,叙利亚政府的支持者则担心对苏韦达让步将引发连锁反应。曾任职于土耳其支持的叙西北地区政府的官员阿卜杜勒·哈基姆·马斯里表示:“如果大马士革放弃对苏韦达的控制,其他族群肯定会要求同样待遇。我们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阿萨德倒台后,在特朗普政府的鼓励下,叙以两国关系曾悄然进入缓和阶段。叙方承认曾与以色列进行间接谈判,探讨建立外交或安全协议的可能性。以军也曾控制联合国巡逻区、并打击叙南部军事设施,以推动建立非军事缓冲区。
但在本轮冲突爆发、以军空袭大马士革后,这一外交进程受阻。国际危机组织高级顾问达琳·哈利法认为,叙利亚短期内已不可能继续推进对以色列的和解。她说,“我不知道以色列人怎么能期待在轰炸大马士革之后,还能继续与叙利亚对话”。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多萝西·谢伊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中表示,美方仍在“最高层级”与叙、以双方展开外交接触,力求推动持久和平。她强调:“美国不支持以色列近期的空袭行动。”
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武装曾是美军在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行动中的主要盟友。阿萨德倒台后,美国逐步撤军,并鼓励库尔德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与新政府整合。今年3月,双方曾签署协议,计划将“叙利亚民主力量”并入叙利亚国家军队,但执行过程陷入了停滞。
国际危机组织高级顾问达琳·哈利法指出,苏韦达冲突无疑使整合进程更加复杂。一方面,库尔德人对政府军早先针对阿拉维派与德鲁兹的行动深感不安;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政府在苏韦达表现软弱。“坦白讲,叙利亚政府在这场冲突中是被打败的一方”。她指出,库尔德人可能与德鲁兹一样寻求以色列的支持,但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土耳其的强烈反应。
土耳其长期视“叙利亚民主力量”为恐怖组织,原因是该组织与库尔德工人党(PKK)有密切联系。苏凡中心研究员科林·克拉克表示,以色列的军事介入可能促使大马士革进一步靠近安卡拉,包括推动此前讨论但未落实的土叙防务协议。
有土耳其国防部官员匿名表示,如果提出请求,安卡拉已准备好协助叙利亚“增强防御能力”。
苏韦达冲突远不止是一起地方事件。在其背后,是叙利亚战后局势的深层断裂。宗教对立、部族权力、中央控制、地方自治,以及以色列、土耳其、美国三方影响的交错,使这一小省成为大棋局中的关键节点。美国特使汤姆·巴拉克对此认为,“所有派别必须立即放下武器,终结部族仇杀的恶性循环”。站在十字路口的叙利亚,这一次面对的不是推翻旧政权的战争,而是重建国家统一、多族共存的挑战。
174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096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