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未婚青年对婚姻中爱情含量的期待降低,父母在婚恋关系中的介入上升|刘汶蓉 一席


Listen Later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那么多,也是因为大家对父母的期待非常高。很多人会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地归责于父母,认为如果父母好一点,我就会好一点。这也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太少了,能够投放情感和需求的地方好像只有家庭,只有父母。这其实反映了青年人社会网络和社会发展空间的一种逼仄。

“妈宝”“全职儿女”“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等,年轻人们或主动或被动贴上的标签越来越多。流行的话语,某种程度上也遮蔽了真实的生活。青年人到底在面对着怎样的生活?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刘汶蓉从不认为年轻人在各项人生选择上的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她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代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婚恋与否的抉择,年轻人除了情感维度的衡量,还会进行理性的计算。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也使得他们缺少除了家庭以外的社会正式支持资源,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真正的“避风港”。与之相对的,婚姻成为一项风险投资,他们谨慎地计算着成本和可能的回报,不敢轻易投身其中。

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仍旧紧密的代际纽带影响着青年生活的不同侧面。随着研究的展开,刘汶蓉也开始好奇,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又将给中国的代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时间轴】

00:09 把婚姻关系放在家庭的场域中,重新看待青年人结婚难、结婚焦虑和晚婚不婚等现象。

00:51 中国人结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是在2010年后。结婚年龄的推迟,是导致终身不婚率上升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05:15 “如果对方符合您的择偶要求,但您还没有爱上他,您是否会和他结婚?”

06:50 “新包办婚姻”——中国9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青年人的婚恋自主,但21世纪,父母的介入似乎又在上升。

11:53 “以前是一个人过日子难,现在是一家子过日子难。”

16:41 隐秘的爱的操控,让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没有动力走出家庭。

19:52 当无条件接纳的爱在婚恋关系中得不到的时候,青年人似乎把对这份爱的期待又转向了父母。

23:24 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提供了紧密的代际支持,但青年人也因此面临更严峻的“关系贫困”。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都上涨了近4岁,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上扬。

👇二孩政策的三次调整都伴随着后一年生育率的上扬,但2021年三孩政策出台的时候,生育率不仅没有上扬,反而一直下滑。

👇2023年,男女都有超出两成的人明确表示他们会和不爱但符合标准的人结婚,远远高于2001年的数据。

👇2023年,认同“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这个观点的比例已经上扬到了40%以上,女性达到了46.5%。

👇“新包办婚姻”

👇2023年在上海的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的未婚青年,特别是未婚女性,有五成左右都没有信心能自己找到满意的结婚对象。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一席By 一席

  • 4.3
  • 4.3
  • 4.3
  • 4.3
  • 4.3

4.3

10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一席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52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20 Listeners

故事FM by 寇爱哲

故事FM

924 Listeners

不合时宜 by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

255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20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1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9 Listeners

边角聊 by Leftover Talk

边角聊

45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9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