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未来互联网的世界是怎样的? | 人人网创始人陈一舟


Listen Later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过去的科学幻想变成现实最主要的动力是科学和技术的力量,科学和技术是改变世界最大的力量,也是我们造就未来最大的力量。未来世界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一步步由过去的技术积累和人类的努力形成的?这条轨迹是什么?


---嘉宾介绍---

陈一舟 

人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界的名人 中国互联网的先驱Chinaren,

从曾经的校内网到如今的人人网,猫扑、经纬网、56网,这些我们所熟知的网络平台均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下是陈一舟在SELF讲坛上的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伟大的科学家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叫陈一舟,我今天演讲的标题是《互联网和未来世界》。

  未来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那么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一步步由过去的技术积累和人类的努力形成的,这条轨迹是什么?

  我觉得,要探讨未来的话,首先要看一下、回想一下,在我这个年代的人,儿时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我看在座的有些科学家跟我年纪差不多,都是70后,可能还是60后。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是在70年代、80年代长大的,那个时候你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

  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叫做《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写得非常好,我看的时候可能刚上小学(可能还没上小学)。我看的第一部科幻的作品,叫《大西洋里来的人》,我记得好像是1978、1980年的时候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作品,从美国引进的。

  回想一下,四十年前的我们能够想到的那些科幻现象,比方说子弹形的火车,比方说能够上天入地的飞船,它们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甚至在某些的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当时幻想的速度。所以我非常希望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未来的一些看法、预测和观点。

  这些过去的科学幻想在变成现实,它最主要的动力是什么?最主要的动力是科学和技术的力量。科学和技术是改变世界最大的力量,也是我们造就未来最大的力量。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


软技术与硬技术


  那我在讲这个轨迹之前,我简单地讲一下,科学技术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它硬的方面,叫硬技术,它反映我们客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加以利用。比方说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比方说航天飞船。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它们只关注对客观事物的、世界规律的把握,对它的使用者并不关注。也就是说同样的四大发明,中国人可以用,西方人可以用,土著人可以用,猴子如果足够聪明也可以用,外星人如果来了它也可以用。

  另外一种技术叫软技术,它跟硬技术正好反过来,它是反映人类的本性和人作为一个群体在一起形成社会以后,我们这个群体的客观的规律。比方说,我觉得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软技术,是家庭(家庭不是有了人类以后就有的),然后有了家庭就有了国家,国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软技术的发明。有了国家以后,宗教,或者比国家更早的宗教,法律,包括我们现在的股市,这都是软技术。软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凡是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的效率。

  那我们看一下,软技术和硬技术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然后我们来预测一下,可能在未来,它们将会怎么发展。

  我们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自从在中国被发明以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然后在十四世纪末的时候被一个叫马丁?路德的牧师发现了。然后呢,他把当时欧洲的圣经(当时欧洲所有的圣经都是拉丁文的,因为是罗马人的国教)全部翻译成了德文,让德国的老百姓和天主教徒看到了圣经——第一次看到了圣经。这引发了德国人新教的革命。新教的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又导致了几十年以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最终导致了工业革命……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两个发明,就是指南针和火药,这两个技术主要是航海和打仗用的。在1403年的时候,明朝的皇帝下命让郑和下西洋,带着一个巨大的舰队。我们当时构建了世界上最强、最大的一支舰队。在指南针的带领下,访遍了全球,就差没有发现美洲——我们当时已经到达了非洲,和阿拉伯的很多个国家,到了红海。我们是一个和平的使者,当地的土著人都来欢迎我们,我们给大家带来和平,带来大明帝国给他们的礼物,互送礼物。郑和下西洋在1430年正式结束,其中大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六十年以后,同样的技术,同样在指南针和火药技术的帮助下,哥伦布从欧洲出发,在1493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不光发现了,还征服了美洲大陆。对当地的土著人来说,哥伦布的到来是一个灾难。

  所以说,同样的技术,在欧洲人手里成了一个侵略的技术,在我们中华民族手里是一个和平的使者。


1000美金能够买的计算能力


  那么快速地往前推进,从1493年到1750年,英国以瓦特为首的一群工匠和科学家,在牛顿力学的帮助下,研发出了蒸汽机,带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然后1750年到1850年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大的作用是由机器取代了人的肌肉——工业革命之前人是一个劳动者,我们要不断地挖东西,我们要流汗——我们种地是要流汗的,我们生产都是流要汗的。但工业革命之后,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脑力劳动。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我觉得用这条曲线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条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它的纵坐标是每一千美金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每一秒钟计算的次数。就是说,你拿了一千美金去买最好的芯片,然后把它连到一块儿,你一秒钟能够运算多少次。我们用这个来描述每个时代的计算能力。

  比方说在一千年前的中国,我们最牛的计算能力是算盘,如果那个时候的算盘是大概一百美金左右的话,你可以买十台算盘。然后你找十个算盘的大牛,他们在一秒钟之内能拨多少次,就代表我们那个时候最先进的计算技术。

  我们看到计算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大家都看到的这个纵坐标实际上是指数,它每一格实际上是乘上10的5次方的倍数,所以是发展非常快的。在1960年的时候,1000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一只蜻蜓的计算能力,非常非常少,但是远远超过了一千年前我们中国的计算能力。 然后在2000年的时候,一千块钱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一只老鼠大脑的计算能力。根据这条曲线,2020年(可能会多五年,多十年,但是大概在这个量级的时候),1000块钱买到的芯片的计算能力接近我们现在一个人脑的计算能力。大家可以看到         这个速度非常快,这就是很多科学家所说的叫“奇点临近”的概念。

  当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技术,它会互相帮助——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在大气科学的领域发展,大气科学的发展又使我们可能能够找到更好的生产方式,更好地提高生产的效率,让我们的计算机能发展得更快。

  那么照这个规律的话,到2050年(大家都看到这张图是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量子力学的一群泰斗在欧洲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面的照片,他们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一台一千块美金的电脑,它的计算能力将可以超过人类所有大脑的计算量的总和。不管是2050年还是2060年,还是2100年,其实都差不了太多。世界发展的速度,技术发展的速度在持续增长,速度在飞跃。


2014,兔斯基的时代——互联网or超级计算机


  那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找了半天,我们现在正好在老鼠和人的大脑之间,所以我叫做兔子的时代——我们是兔斯基的时代。2014年是兔斯基时代,我们一千块钱的一个电脑,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一只兔子,反正比老鼠大概先进一些,但是远远不及人类。

那我们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是什么?也许是互联网,也许是超级的计算机。我是搞互联网的,跟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互联网这个先进技术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它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分布式的计算,它联网以后每个计算设备都是分布式的。当然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它是所有的计算机一起来工作,一起来协调。而且可能自动协调,它可能没有一个集中的控制区。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人参与,所有在网络上的人,都通过计算机来参与互联网。我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互联网的一些最新技术怎么样反映这两个特点。

  大家都知道现在非常火的比特币。我有个朋友,在两年前,还是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买了一大堆比特币,后来他就退休了。但是他在两个月前他又出来工作了,因为他买比特币的那家网上交易所被黑客给攻进去了,他的比特币丢掉了。

  比特币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物,我个人认为比特币的发展会非常的大,因为它有所有货币的优点,而且它的优点更强大。它可能有一些缺点,比方说有一些安全性还没有到位,但是我觉得发展一段时间后,安全性问题也能解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分布式计算——因为比特币没有一个中央银行来管理。比特币的管理者是每一个使用比特币的人,他们的手持设备或者他们的电脑来承担着这个网络的维系和认证的工作。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使用比特币的人来参与接触这个网络。现在非常流行的余额宝或者支付宝等等这些支付手段(互联网金融也是非常火热的一个事情)的工作特点也是分布式的计算,每个终端都在进行某种计算。所有人参与,参与的人越多这个网络越有效,越厉害,生产力越大。


2020,与机器的深度共存


  我们再往前推,2014年是现在,过了六年以后(或者在那个时间左右的时候),当1000块钱的计算能力到达一个人脑的时候,大脑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个人认为我们可能会开始逐渐地进入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在座的各位来宾和同学,你们有没有能够长期离开互联网和手机或者电脑的而能够生存下去的这种可能性?

  我在人人网上看到一个分享,讲马斯洛的基本需求,最上面是自我实现,最下面是生理需求。有个同学在下面加了一个“我对WIFI的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强烈。离开了WIFI,比离开水更加难受——至少在五天之内,更加难受。所以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我们已经离不开机器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已经开始和我们的手机,和计算机共生了,共存了。共存是什么概念?是在肚脐眼上加一个USB的接口就是共生吗?如果你一天离不开手机,即使你插的是不一样的电源(对吧,我们是吃东西,手机是插电源),我们是不是已经开始了共生?所以说如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共生,2020年我们将会进入一种更加深度共存的状态。


2040,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


  到2040年的时候,大家记得刚才那条曲线,2040年的时候一台一千块钱的电脑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脑的计算能力,可能是到了一千、几千个。我们将会大批量地生产机器人,来取代我们,不光是体力,将把我们剩下仅存的一些体力活动全部都解决,而且还可能解决我们大量的脑力劳动。

  比方说我们公司在很早以前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时候,我们财务部门有一群小孩子,我们叫他“表哥表姐”,他是做Excel的,做表格的叫“表哥表姐”,当然我们现在有财务软件,没有“表哥表姐”了。那么再到2040年的话,“表哥表姐”就彻底绝灭了,因为我们像  这种低价值的脑力劳动就不需要了,机器人可以做得比我们好很多很多,而且它永远不会出错。

  那个时候,程序员可能要失业,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机器人的生产编程不靠人了,我们用计算机来编程,我们用机器人来编程,它永远不会出错,还编得特别快。你编一年的软件它一秒钟就编出来了,而且不会出错。2040年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050,与机器人的对弈


  再往前走十年,机器人非常强大,它们都联网,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当一个大脑足够的复杂的时候,它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会怎么样?

  人和机器是共生,我们甚至会有对弈。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我们的手机了,但它明显是我们的仆人,我要把它砸了就砸了。但是当你旁边的这个仆人比你肌肉更强大,比你的脑子快一千倍一万倍,十亿倍的时候,你砸不掉它,它会想“诶?你跟着我干嘛?你天天跟着我干嘛?”对吧?你能干什么?所以在2050年的时候,当机器人非常发达的时候,我们将会最终面临跟机器人对弈。


再远的未来,走出地球


  那么如果我们和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跟机器人,这种高等的机器智慧共生的一种办法的话,我们将会进入我们人类的下一个时期——走出地球,跟很多的科幻小说一样,走出地球,进行星际的旅行和生存。因为那个时候对我们最重要的,可能环境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环境。我们将会在全世界旅行和探索,寻找更大的能源,对吧,source。

  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只是太阳能和以前的地球形成的两个原子能,是地球形成的时候放射元素的残存能量,我们的石油,天然气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以前光合作用剩下来的一点点东西埋在地下,被挖掘出来的。


什么样的文明能够在宇宙中持续生存?


  如果我们能够使用一整个恒星的能量的话,我们可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很多的科幻小说里面都提到了这种可能性。我觉得如果能够走到那一步的话,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当中很多的思想家,比如说斯蒂芬·霍金先生,在最近几年针对这两个非常未来的课题,说过一些预测,或者是一些警告,一些注意的事情。

  比方说在一个BBC的纪录片里,他说,外星人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他为什么说这种话呢?因为他说当时地球上有一个探索外星文明的program,是对远处的星球发射的一种信号。看过三体的人知道(在座的同学有多少看过三体?举一下手。很多科幻迷啊),实际上对一个非常先进的人群去主动打招呼是蛮危险的,你不知道他对你好还是对你坏。因为哥伦布和美洲的土著人之间的悲剧已经发生过一次了,这种危机很可能会发生。所以他说外星人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要尽量避免跟他们接触。晚一天发现,多一天机会。

  最近,他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表达出了的忧虑——也是我刚才说的人和机器的博弈的问题。他说人工智能不一定是好事儿,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也就是说,当我们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之前可能被我们自己发现的、发明的机器给干掉了。这是个很聪明的人,可能是我们现在的科学家里为数不多的对宇宙的奥秘、对相对论非常有研究的一个人。而且你想,他是一个残废人,平时没什么事儿,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事儿,他可能比我们想的要多一些。

  我讲了很多未来的有意思的事情,到最后的这个部分,我想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大家对未来的兴趣、探索,对科学的爱好。

  我的第一个哲学问题是,我刚才提到有硬技术和软技术,那么硬技术和软技术哪一个更重要?

  我认为在未来的世界里,可能对软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要。原因是机器人的程序需要人来写,我们要加深对自己人性的了解,对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的了解。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机器人程式,或者让机器人管理机器人,或者让机器人能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下去的这套体系,不至于崩溃。要发展出非常先进的机器人的技术,要充分地利用计算,计算机的技术和计算的能力,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稳定的,这个体系是安全的,那么,就一定要加强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我的第二个哲学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群和文化能够在宇宙中持续生存下去?

  可能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好,怎么样增大我们这一种文化和一个人群在宇宙中生存下去的几率?因为也许过了几百年以后,人类有可能会灭绝——来一个灾难的话。但是,我们要尽量地想办法去增加我们生存的几率。

  刚才举的例子里面,我们看到了,同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手里,我们是和平的使者,我们是与人为善的一群人。但是在十五世纪的西班牙,欧洲,他们用来征服了一个比他们弱小的民族,占领了他们原来的土地。而且直到现在为止,这种文明是在世界上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看起来他们是取胜了,但是未来呢?你认为你很牛,你拿着个机关枪到处去探索财宝,但是可能当地的一只小蚂蚁踩你一脚就把你踩死了。

  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样的对待宇宙的态度,能够让我们这个物种能够持续地生存下去?

  我反而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也许是一种能够更有机会长期坚持下去,在宇宙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的这么一种哲学。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也许有可能。


人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最尖锐的一个问题,我刚才也提到了,就是当你的旁边有一个——到2050年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同学——你的旁边会有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比你聪明几万倍,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都知道,你问一个问题它马上给你答案。那时候你的价值是什么?

  工业革命到来之前,我们的价值是我们的肌肉和大脑,工业革命过了以后,我们的价值变成只有大脑。当出现比人的大脑更牛叉的计算机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最近也一直在考虑,我没有得到结论。但是我想到了一些东西,有一些我们现在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但是与人性与生俱来的东西:在我们是原始人的时候,我们就在从事的一些活动,艺术的活动,比方说我们的原始人在墙上面会画他狩猎时的景象,他也会有各种音乐。

  我觉得艺术的活动、哲学的活动,包括我今天问的这些问题,包括人类的情感,可能是机器所不具备的。我只能说可能,比如说至少现在看起来机器最擅长的是处理数字信号,人类的大脑最擅长的是处理模拟信号。当然我觉得也不排除,当一个数字的计算能力足够大,那个storage足够大的时候,就是存储足够大的时候,也许有数字信号可以去进行模拟信号的处理,而且也会强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在现在我的角度看来,我们和机器最大的差别是我们有很多的艺术、情感,以及说不出来的一些跟人性非常贴近的,直击人心的东西,机器人没有。

  我跟大家描绘了一个未来的愿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它们发展的主线是由计算能力的迅猛的提高来决定的,这是我们技术发现,这是我们技术前进的一条时间轴。而且可能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技术洪流。一旦技术到了,一定有人会想到要去用它。我们不去发展机器人,别的国家会发展机器人。那么在这种一起竞争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往前、前进。


中文里最难的四个字


  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么多,除了今天是科普日以外,我觉得蛮重要的一个事情我想通过下面这个问题来解答。就是我想问一下在座的观众,在你的词典里面,中文里面最难的四个字是什么?这位同学。中文很难我知道,哪四个字可能最困难,对你们来说最困难,最难说?

  同学1:没想到。

  这位女同学。

  同学2:三个牛加在一起的那种字。

这位同学,直接说嘛。

  同学3:陈总您好,我觉得最难的四个字是“保持本性”。我是少数民族的,我觉得中文里最难的四个字不是说最难写而是最难做到,保持本性。

  OK,那位同学。

  同学4:我觉得最难的四个字是最难的字。

  哈哈哈,这位女同学。

  同学5:我觉得最难的,一个是“道”,就是老子说的“不可道”的“道”。还有一个是“爱”,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爱。还有“和”,因为这是我们最向往的,但是人类到底能发展到什么样的和平年代,我们不知道。还有一个就是“人”,这是我们要探究的。

  答案很好,答对了一个字。我来揭示答案,这四个字叫做“我不知道”。

  大家看到没有,没有一个人回答出来。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字,但没有一个人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们的大脑很聪明,我们希望和习惯于对每一件事情,即使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会强迫自己知道。会找出一些理由,会找出一些理论来解释。尤其我们搞科学的、搞技术的更有这种倾向。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不懂的事情里面找出规律。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特别是未来,在软科学和硬科学结合的未来,在广大的宇宙里面的未知事物,我们实际上很多是不知道的。我觉得,“我不知道”是中文里面最难说出口的四个字,但是中文里面同样也有四个字,是最有力量的,就是“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是我今天这个演讲的主要目的,我是希望大家去积极地思考未来,我想也是今天我们这个科普日的一个目的。我们希望我们更多地知道,因为我们不知道。


谢谢!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中国科普博览承办的科学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登陆官方网站(self.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SELF格致论道”获取更多信息。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email protected]联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By 格致论道演讲活动

  • 4.3
  • 4.3
  • 4.3
  • 4.3
  • 4.3

4.3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View all
一席 by 一席

一席

102 Listeners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by 李晓舟

李晓舟原创音乐作品

3 Listeners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by 国学新知

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战略论坛

4 Listeners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by 我是逸阳

娱乐香饽饽 2014年 节目录音

1 Listeners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by 西子妈咪的storytime

西子妈咪的story time

1 Listeners

待FM之音《唐之韵》 by 待FM之音

待FM之音《唐之韵》

2 Listeners

音乐地图 by 淇奥讲堂

音乐地图

0 Listeners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by 铃啷姐姐讲古仔

中国传统节日(粤语)

0 Listeners

科技圈漫谈 by 科技讯

科技圈漫谈

0 Listeners

我给大家讲故事 by 闷墩儿熊

我给大家讲故事

0 Listeners

星空细语 by 闪闪发光的星宇

星空细语

0 Listeners

荷尔蒙频道 by 荷尔蒙频道

荷尔蒙频道

1 Listeners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by 听友12797268

【多纳】自然拼读(5~8岁)

0 Listeners

果果的奇妙之旅 by 松果亲子

果果的奇妙之旅

1 Listeners

【古风迷音】 by 寂静街频道

【古风迷音】

0 Listeners

我想对你说晚安 by 沒故事的张同學

我想对你说晚安

0 Listeners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by 青音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丨青音心理访谈

0 Listeners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by DK会谈的D

Ellen Show艾伦秀学习笔记(S15)

1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5 Listeners

财经日历 by 水煮人生路

财经日历

0 Listeners

糗事播报|杨湃 by DJ杨湃

糗事播报|杨湃

0 Listeners

夏夏的神曲 by 夏春瑶

夏夏的神曲

2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5 Listeners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by 声动活泼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178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4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9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by 潇磊&刘飞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289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6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5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