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我们很难说包产到户是最有效率的或历史的必然,一刀切地推行后遮蔽了很多潜在问题|郦菁 一席


Listen Later

郦菁,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包产到户政策当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全国范围来看,用一刀切的方式制度化之后权力关系会被固化,出现的问题在短期内就很难纠正,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有学者说,中国的小土地所有制可以保护农民的基本生存权,但我个人认为保护农民生存权最重要的方式,是赋予他们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

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叙述中存在一个“小岗村神话”——1978年底的一个冬夜,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秘密地分田到户,实行农业“大包干”,第二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1982年,国家顺应民意,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拉开农业改革的序幕。

但是,郦菁的研究发现,在1978-82年的关键“政策制定时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并不是改革的方向,当时至少有三种政策方案进入了角逐,包括依靠财政投入的投资方案、允许各地灵活选择的生产责任制多样化方案和最终在全国推广的包产到户。

每种方案背后都有支持和反对者,比如当时上海、江苏、黑龙江等富裕或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反对拆除人民公社的基本制度框架,江苏甚至在苏皖两省边界用高音喇叭抵制“单干风”。那么,包产到户这一最为激进的方案为何最终成为全国性的政策?

郦菁根据最新的回忆录,并采访了参与决策的当事人,回溯了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详细过程,分析了主要行动者如何在结构性和偶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改变各自对于利益的认知,最终达成了“激进的共识”。

👉本期演讲推荐大家前往一席公众号或app观看演讲视频,配合ppt观看体验更佳。

【时间轴】

00:08 我国农村经济组织方式改变过程的一些背景介绍

02:49 1978年改革时的三种主要方案-农业投资方案、谁在支持投资方案?

08:01 1978年改革时的三种主要方案-以承包制为核心的多样化方案、几种流行的承包方式及多样化方案的启示

19:52 1978年改革时的三种主要方案-农业包产到户方案,谁支持、谁反对?包产到户方案为什么胜出?

34:54 反思农业改革的当下与未来

👇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地区的比例

👇1978 年底,中央还没有将包产到户合法化时,安徽滁州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私下搞分田时签的协议,每个人都在上面按了红手印。

👇70年代之后,中央发动地方推动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很多农田水利的建设。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次农村水利建设的高潮发生在大跃进时期,后面一次高潮就是在70年代中后期。图源:朱晓明等《天水飞渡》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一席By 一席

  • 4.3
  • 4.3
  • 4.3
  • 4.3
  • 4.3

4.3

10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一席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41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278 Listeners

故事FM by 寇爱哲

故事FM

891 Listeners

不合时宜 by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

239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48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7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JustPod

中间地带

3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27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1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6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9 Listeners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by 潇磊&刘飞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290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