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老百姓神學健身房」!本集(EP142BCT-3)我們延續對 《Biblical Critical Theory》 這本重要著作的探討。本書的副標題是「聖經持續開展的故事如何解釋現代生活與文化」,作者以福音派的神學出發點,勇敢且建設性地回應當代思潮所帶來的挑戰。
本集是我們討論這本書的第三集,主題聚焦於聖經大敘事框架中的「救贖」(Redemption)部分,範圍涵蓋書籍的第九至第十九章。
核心內容:耶穌帶來的「偉大的顛覆」(Great Reversal)
我們將探討耶穌的道成肉身、十字架與復活,如何為當時的社會價值體系帶來顛覆性的翻轉(Great Reversal),並且這種轉變已經深刻地塑造了我們現今的生活與文化,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本集的標題為:「超越左右的救贖,耶穌如何顛覆當代政治想像」。我們將深入討論耶穌的國度倫理對現代社會帶來的八個面向的改變:
1. 對窮人的關顧(慈善傳統): 教會因效法救主而發展出對窮人的憐憫與詞彙工作,這是早期教會成長的重要原因。
2. 社會改革: 基督徒的關懷不只針對個人,也擴展到回應結構性與系統性的社會不公義問題。
3. 現代解放運動: 包括反奴隸、民權運動、女權運動等解放敘事,其核心概念實則源自於聖經中「出埃及」的解放敘事(Exodus narrative)和耶穌的救贖工作。
4. 對社會階級的挑戰。
5. 僕人領導: 耶穌自願道空自己、謙卑服事的典範(Great Reversal),已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影響了官員(minister/部長)作為公僕的觀念。
6. 顛覆美的定義: 挑戰希臘美學中對外在美(symmetry)的追求,從而看到上帝在破碎中的美善工作。
7. 性別關係的顛覆: 挑戰父權結構,將女性的聲音和地位提升到平等的地位。
8. 普世價值與人權: 這些現代社會的基本預設,是建立在「人是按著上帝形像所造」的基石之上。
哲學與對話方法論
此外,我們也將探討書中處理當代哲學的兩個重要概念:
• 殊相與共相(Particular and Universal): 聖經的觀點是耶穌基督本身既是具體的殊相,也是普世的共相,藉著他我們才能認識更宏大的真理。
• 對角化(Diagonalization): 這種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在面對極端對立時(如左右兩派的政治想像),不是採取中立立場,而是找到融合或超越兩極的「第三種可能性」。
最後,我們強調在紛亂的社會對話中,核心倫理是愛。作者引用的「蒙約知識論」(covenant epistemology)提醒我們:要真正認識和理解不同立場的人,必須先有愛和謙卑的姿態,打開我們的心,才能增進溝通與和平。
歡迎各位聽眾一同來思考,基督信仰如何幫助我們超越當代的文化戰爭與政治對立。
還有最後的第三個來賓Harry的問答,有什麼重點
您好,關於第三位來賓 Harry 的問答及隨後的討論,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重點,涵蓋了對書籍寫作方法的質疑、對耶穌定位的理解,以及對當代政治和基督教實踐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 Harry 問答環節的主要內容與討論:
1. 對書籍寫作方法和哲學的質疑
Harry 首先肯定了 《Biblical Critical Theory》 在大架構上的優異,但他也提出擔憂,認為作者為了在「對角化」(diagonalization)的框架下尋找一個超越左右的特殊位置,有時似乎刻意創造出一些二分法(dichotomies)。
Harry 質疑,耶穌的行為模式是否真的像書中所描述的,是「劈左劈右」(splits left and splits right)之後才找到一個特位。他認為,耶穌更像是站在那些痛苦、貧窮或有需要的人那一邊。他總結自己的感覺是:書本的語氣偏向於「它在批評某些東西」(it criticizing something),但耶穌的行動卻是「他在做某些東西」(he is doing something)。
主持人的回應:
• 主持人澄清,耶穌本身並無法被現代理性主義產生出的「左」、「右」意識形態所判斷,因為這些概念是在耶穌之後複雜發展出來的。
• 主持人 Charlie 解釋,作者的方法論是一種文化護教(cultural apologetics)。這種「對角化」的思維並非中立,而是旨在尋求「第三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透過十字架的視角,看到在極端對立中,聖經如何肯定(affirm)某些價值,同時又提出批判。
• Charlie 強調,這種方法是為了避免落入兩極的偏見(如唯心論或唯物論、律法主義或道德相對主義),讓人們回到上帝的話語中尋找更客觀的道路。
2. 對基督教優越感和政治參與的擔憂
Harry 最關切的另一個議題是,他擔心這種超越左右的分析方法,會造成一種基督徒的「自我超越的優越感」(self-transcendent superiority complex)。他擔心基督徒會認為「我們掌握了真理,左右都是錯的,所以我們不動搖」。
此外,Harry 對當前(特別是美國)的政治走勢表達了深切的憂心。他認為許多基督徒並沒有看見書中對現狀的批判,反而對目前的政治傾向感到鼓舞。
• Harry 強烈指出,現今的領導者表現(leader)一點都不像僕人(servant),他們看重的是「征服」(conquer)或「戰勝敵人」(triumph over my enemy)。
• 他認為這種態度與十字架(cross)的精神是完全相反的(distortion to the Christian Christian belief that we that we believe 是跟實價是相反的)。他呼籲基督徒應該更大膽地發聲,指出現狀是對基督教信仰的扭曲。
3. 愛的倫理與對話方法論
主持人同意 Harry 的觀察,並指出在上帝的絕對聖潔和真理之下,所有立場都是可以被批判的。隨後的討論將重點放在如何進行有建設性的對話,而非陷入妖魔化對方的鬥爭中。
Charlie 引入了書中的一個概念:蒙約知識論(covenant epistemology)。
• 這個觀念強調,如果我們要真正地認識和理解另一個人,就必須先願意去愛他。
• 當人的心是封閉的,不願在蒙約(covenant)關係中盡愛與義務時,我們就永遠無法聽見對方的觀點。
• 在現代社會的許多對話中,基礎往往是建立在鬥爭之上,而非愛。這種「暴力本體論」導致對話只追求「誰輸誰贏」,最終不會有結果。
• 基督徒信仰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只是追求公義,也追求憐憫與愛(both extremes)。
最後,主持人總結道,如果我們能透過對上帝的愛(the common love of God),這將帶來真正的統一與和平(real unity),因為我們只有一位神。如果用一個字來總結基督信仰,那就是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