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个说法”!
很多冲突性新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句话。这句话的背面,往往是一个利益纠缠、难辩对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复杂故事。
面对一个复杂故事,各方都需要一个说法,不仅为了符合自己的利益,更为了符合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是的,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吴彦祖跟王宝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林志玲跟苑琼丹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每个人的一生,也是纷繁复杂的。而如何梳理自己生命的主逻辑、主旋律,给自己生命一个“说法”,也至关重要。
开卷推荐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
今天介绍这本书——《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人一辈子的成长,就是从演员,到导演,到编剧的嬗变。最后,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剧本。
我是谁?我如何融入我周围的世界? 本书发人深省,富有创新意义,它揭示了人们通过创造个人神话,来发现自己生活与生命的真实和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人格由诸多固化的、不变的特征构成,或是认为人格会遵循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可预期的阶段发展,而作者挑战了这些传统观念,并令人信服地指出我们是自己叙述的故事。书中引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同时保持了可读性、吸引力和平易感,探索了如何理解和修正我们的个人故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开辟新的可能性。
丹 P. 麦克亚当斯教授认为:“人生故事不仅仅反映人格,它们本身就是人格,确切点说,它们同倾向性特质、人生目标、价值观等因素一样,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最著名的理论是人格的三层次理论: 从出生开始,人即开始担当“演员”的角色,有自己的个性特质,有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并且要与世界进行互动。
随着年龄增长,人有了自己的目标,于是成为“经纪人”,开始做决策,以期获得意想中的结果。 最后则是“作者”的层面,即从过往经验中生成对未来的预期,并逐渐呈现出一个“叙述性自我”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