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叫“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的典型特征,就是既不敢主动向别人提出要求,因为害怕被拒绝;又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是无理、过分的要求。于是,处处委曲求全,搞得自己非常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很多心理自助类书籍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不过,也有可能问题没那么严重,纯粹是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怎样合情合理地提出要求,也没有掌握拒绝别人的技巧,所以干脆不表态,于是就表现出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假象。
哈德菲尔德有长达20年的教龄。她们在与学生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发现,在面临冲突性场景时,人们一般会有四种典型的反应模式。
第一种反应模式是“侵略”。表现为大吼大叫,咄咄逼人,甚至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常用语言是“傻子!”“现在就做!”“你干嘛总是……”等等。
第二种反应模式是“被动”。表现为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自我贬低,总是做和事佬。常用语言是“这个我做不了主”“真的没关系”“你决定吧”等等。
第三种反应模式是“被动侵略”。表现为推卸责任,怨天尤人,阳奉阴违,当面不说但背后使绊子。常用语言是“这不公平”“我做错了什么?”等等。
作者认为,这三种反应模式都是不可取的,不但解决不了当前面临的冲突,还会进一步恶化双方的关系。我们要学会第四种反应模式,叫做“坚守自我”。坚守自我的人,在面临冲突时能够不卑不亢,既尊重对方又尊重自己。
在面对冲突,我们的妥协需要有“止损线”。
如果你是提要求的一方,那么:
1.一次只提一条要求,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来。
2.提出要求之后,最好给对方一定的考虑时间。
3.如果被拒绝,要追问和倾听,搞清楚对方拒绝你的真实理由。
4.你可以针对对方的理由,提出替代方案;也可以表示理解对方的感受,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5.做好准备,接受相应的结果,不为造成的僵局而悔恨或自责。
如果你是被提要求的一方,那么:
1.在别人提出要求之后,不必马上回复。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或者要求对方给出更多的信息。
2.拒绝别人时,要明确地说“不”,给出一条核心理由。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说一大堆理由。
3.如果对方坚持请求,你可以针对对方的理由,提出替代方案;也可以表示理解对方的感受,但仍然明确地拒绝对方。
4.再次拒绝时,只需要重复之前的核心理由,不要给出更多理由。
5.做好准备,接受相应的结果,你不必为别人的每个需求买单
《学会决断》
HOW TO BE ASSERTIVE IN ANY SITUATION
【英】苏·哈德菲尔德 吉尔·哈森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