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今天想跟你聊的题目是,我们可以从游戏中学到什么?游戏化思维能给管理带来什么启发?
为什么想聊这个题目呢?因为我们总会有同学问,90后可怎么管。或者90后的同学会问要怎么适应工作环境。我想游戏化思维也许是一条值得思考的路径。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家教育独角兽公司编程猫访谈,这家公司今年特别火,创业五年,已经有五千多人,年收入超过十亿。
特别有意思的是,编程猫的创始人李天驰只有30岁,非常年轻。我就很好奇,这么年轻的CEO是怎么带这么大的团队的?
在编程猫,我看到了一副“no fun,go die”的对联,中文是“没乐子,就去死”。天驰说这是他们公司的工作理念,工作本身必须好玩。
这个事儿很有意思,给了我很大启发,原来这是一家用”游戏化思维“来做管理的公司。
啥叫游戏,游戏很难定义,但是游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自愿参加,并且游戏是带来乐趣的。乐趣,其实是能够解决商业发展问题的宝贵工具。
在管理中应用游戏化思维,其实做的事情是将员工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工作本身对员工获得乐趣,让工作本身就是目的。
什么叫外在动机,什么叫内在动机呢?这组心理学概念,我来给你略作介绍。
“内在动机”,指的是对工作和活动本身感到兴趣,而不是为了获得其他的什么。我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喜欢上看书的?是看书时那种忘我状态,带来的内在共鸣和无限乐趣,让我们愿意一次又一次去读书。
另一个则是完全相反的“外在动机”。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和回报,而去从事的活动,这些报偿可能是金钱、地位、他人的赞赏等等。
在工业时代,增强外在动机是常用的激励手段,比如加薪、奖金这样的奖励,或者降职、开除这样的惩罚。但现在管理者都会发现,这些传统的手段渐渐开始失效了,尤其是对于生活压力不太大,起点比较高的年轻人,事情是否能带来意义感、是否好玩是更重要的。
甚至有研究表明,外在动机会排挤内在动机。如果一项任务足够有趣,这时候加上一些外在的奖励,比如奖金,反而会降低参与者的内在动机。一言以蔽之,管理中,真的有“谈钱伤感情”的情况。
这事儿在编程猫也有活生生的例子,编程猫鼓励员工帮助公司招聘,一开始跟其他公司一样,设置内推奖金,但效果很差,但后来改成了用积分兑换喜茶、健身卡的方式,效果立马大大提升。
那如何激发内在动机呢?需要满足三种需求:
自主的需求,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做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事儿
能力需求,也叫掌控力,比如完成一个任务,学会一件事儿
社会关系的需求,与其他人互动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想起了你玩过的游戏,首先是你自愿参加的游戏,这本身就满足了你的自主需求;开始玩的时候,游戏中设置了一个个关卡、任务,一开始都特别简单,让你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就是掌控需求的满足;很多游戏还可以组队一起玩,比如中国最古老的游戏,麻将,这就是满足社会关系的需求。
这些都是游戏这么令人沉迷的原因,是游戏公司如此赚钱的原因,也是游戏化思维运用到管理中,效果经常超预期的原因。戏化进一步跟天驰聊的时候,会发现编程猫真的把游戏化用得出神入化,
比如:编程猫有一个住着一群猫的房间,这些猫是全公司的宠物,专门养来给员工们撸的,有个词儿叫“撸猫”对吧。工作间隙来看看猫,放松一下,是他们公司一项专门的福利,还是得靠内部积分兑换的福利。这事儿真是特别值,撸猫,与下午茶等各种福利相比,成本低多了,但是效果却好得多。
编程猫也把游戏化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他们的课程嵌入了各种游戏的设计机制,课程中有积分、排行、奖章,给孩子充分的反馈与鼓励。
老师用动画形象,上课像看动画片一样,而不是真人授课,真人授课有点跟开视频会似的。
课程设计呢,则跟搭积木一样,把原本枯燥难懂的代码,变成了各种颜色的积木块,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
结果就是,孩子完全爱上了课程,跟家长强烈要求,我要上课。
游戏化的产品设计,天驰也总结了四点经验:
第一个呢,推陈出新,就是一定要是新的东西,有新意很重要;
第二个呢,就是深度理解用户,如果你的用户是孩子,你就得明白孩子的乐趣在哪里,大人喜欢的孩子不一定喜欢;
第三个呢,是寻找差异,有趣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东西,市面上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你也这么做,就不会带来一个有趣的产品。营销里有句话叫做,一旦套路就失效。
第四个呢,就是超越预期,要给用户WOW的感觉,所谓突破阈值。
这四点经验也真是非常精辟,我对天驰真是刮目相看,完全刷新了我对90后CEO的认知。
好了,今天的FM就到这里。通过我们对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介绍,也许你对游戏背后的心理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管理年轻人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果你也带团队,你可以想想,怎样可以把KPI的完成,转化为一场攻城略地的战役,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完成的战斗,调动同事们的内在动机。也许效果比简单的算奖金要好得多。
天驰呢,上周也来混沌创新前沿课的实战家栏目,讲了一堂课,两个多小时,掏心掏肺。听过的同学都说,这堂课是在线教育第一课,从如何获客,如何做增长,讲到如何做产品,逻辑极其清楚,干货满满。强烈推荐你去听听。
节目最后,我们也想听听你对混沌APP或者混沌FM,进行游戏化设计的好想法、好建议,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精彩回复。
好的,我是刀姐,我们下次见。
撰稿人
混沌大学课程主任 韩春晓
对混沌FM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扫码入群。
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今天想跟你聊的题目是,我们可以从游戏中学到什么?游戏化思维能给管理带来什么启发?
为什么想聊这个题目呢?因为我们总会有同学问,90后可怎么管。或者90后的同学会问要怎么适应工作环境。我想游戏化思维也许是一条值得思考的路径。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家教育独角兽公司编程猫访谈,这家公司今年特别火,创业五年,已经有五千多人,年收入超过十亿。
特别有意思的是,编程猫的创始人李天驰只有30岁,非常年轻。我就很好奇,这么年轻的CEO是怎么带这么大的团队的?
在编程猫,我看到了一副“no fun,go die”的对联,中文是“没乐子,就去死”。天驰说这是他们公司的工作理念,工作本身必须好玩。
这个事儿很有意思,给了我很大启发,原来这是一家用”游戏化思维“来做管理的公司。
啥叫游戏,游戏很难定义,但是游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自愿参加,并且游戏是带来乐趣的。乐趣,其实是能够解决商业发展问题的宝贵工具。
在管理中应用游戏化思维,其实做的事情是将员工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工作本身对员工获得乐趣,让工作本身就是目的。
什么叫外在动机,什么叫内在动机呢?这组心理学概念,我来给你略作介绍。
“内在动机”,指的是对工作和活动本身感到兴趣,而不是为了获得其他的什么。我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喜欢上看书的?是看书时那种忘我状态,带来的内在共鸣和无限乐趣,让我们愿意一次又一次去读书。
另一个则是完全相反的“外在动机”。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和回报,而去从事的活动,这些报偿可能是金钱、地位、他人的赞赏等等。
在工业时代,增强外在动机是常用的激励手段,比如加薪、奖金这样的奖励,或者降职、开除这样的惩罚。但现在管理者都会发现,这些传统的手段渐渐开始失效了,尤其是对于生活压力不太大,起点比较高的年轻人,事情是否能带来意义感、是否好玩是更重要的。
甚至有研究表明,外在动机会排挤内在动机。如果一项任务足够有趣,这时候加上一些外在的奖励,比如奖金,反而会降低参与者的内在动机。一言以蔽之,管理中,真的有“谈钱伤感情”的情况。
这事儿在编程猫也有活生生的例子,编程猫鼓励员工帮助公司招聘,一开始跟其他公司一样,设置内推奖金,但效果很差,但后来改成了用积分兑换喜茶、健身卡的方式,效果立马大大提升。
那如何激发内在动机呢?需要满足三种需求:
自主的需求,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做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事儿
能力需求,也叫掌控力,比如完成一个任务,学会一件事儿
社会关系的需求,与其他人互动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想起了你玩过的游戏,首先是你自愿参加的游戏,这本身就满足了你的自主需求;开始玩的时候,游戏中设置了一个个关卡、任务,一开始都特别简单,让你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就是掌控需求的满足;很多游戏还可以组队一起玩,比如中国最古老的游戏,麻将,这就是满足社会关系的需求。
这些都是游戏这么令人沉迷的原因,是游戏公司如此赚钱的原因,也是游戏化思维运用到管理中,效果经常超预期的原因。戏化进一步跟天驰聊的时候,会发现编程猫真的把游戏化用得出神入化,
比如:编程猫有一个住着一群猫的房间,这些猫是全公司的宠物,专门养来给员工们撸的,有个词儿叫“撸猫”对吧。工作间隙来看看猫,放松一下,是他们公司一项专门的福利,还是得靠内部积分兑换的福利。这事儿真是特别值,撸猫,与下午茶等各种福利相比,成本低多了,但是效果却好得多。
编程猫也把游戏化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他们的课程嵌入了各种游戏的设计机制,课程中有积分、排行、奖章,给孩子充分的反馈与鼓励。
老师用动画形象,上课像看动画片一样,而不是真人授课,真人授课有点跟开视频会似的。
课程设计呢,则跟搭积木一样,把原本枯燥难懂的代码,变成了各种颜色的积木块,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
结果就是,孩子完全爱上了课程,跟家长强烈要求,我要上课。
游戏化的产品设计,天驰也总结了四点经验:
第一个呢,推陈出新,就是一定要是新的东西,有新意很重要;
第二个呢,就是深度理解用户,如果你的用户是孩子,你就得明白孩子的乐趣在哪里,大人喜欢的孩子不一定喜欢;
第三个呢,是寻找差异,有趣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东西,市面上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你也这么做,就不会带来一个有趣的产品。营销里有句话叫做,一旦套路就失效。
第四个呢,就是超越预期,要给用户WOW的感觉,所谓突破阈值。
这四点经验也真是非常精辟,我对天驰真是刮目相看,完全刷新了我对90后CEO的认知。
好了,今天的FM就到这里。通过我们对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介绍,也许你对游戏背后的心理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管理年轻人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果你也带团队,你可以想想,怎样可以把KPI的完成,转化为一场攻城略地的战役,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完成的战斗,调动同事们的内在动机。也许效果比简单的算奖金要好得多。
天驰呢,上周也来混沌创新前沿课的实战家栏目,讲了一堂课,两个多小时,掏心掏肺。听过的同学都说,这堂课是在线教育第一课,从如何获客,如何做增长,讲到如何做产品,逻辑极其清楚,干货满满。强烈推荐你去听听。
节目最后,我们也想听听你对混沌APP或者混沌FM,进行游戏化设计的好想法、好建议,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精彩回复。
好的,我是刀姐,我们下次见。
撰稿人
混沌大学课程主任 韩春晓
对混沌FM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扫码入群。
427 Listeners
166 Listeners
147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73 Listeners
40 Listeners
20 Listeners
35 Listeners
84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