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枝桠】203 如果还让我写作文,我再过十五辈子也当不了一个作家


Listen Later

「枝桠」是由「一席」出品的关于读书、电影、音乐、艺术、旅行等精神生活各方面的谈话节目。第二季「思想的重量」已经发布,第一位访谈者是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他的《四喜忧国》《聆听父亲》《城邦暴力团》等风靡华语世界。写作之外,他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做编剧顾问,给周华健的《江湖》写词,写京剧、舞剧、音乐剧,还在电台说书15年。

我从小就被视为是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不错的,参加各种作文比赛,拿各种名次。可是我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写作文的能力,跟我后来变成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作者是没有关系的。我非常庆幸的是,我从高中以后就不必写作文了,如果高中以后还让我继续写作文,我肯定再过十五辈子也当不了一个作家。

甚至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作文教育不能够彻底地改弦更张的话,日后华文世界不会有作家。这个说得可能过于激烈了一点,可是我的立论就是,我们的作文教育——我猜想两岸皆然——正在抹杀文章教育。这是我为什么会写《文章自在》的动机。

老实说,我从前几年开始注意大陆的高考和中等学校考试的作文题,我觉得还非常活泼。我记得有一个题目叫《摔了一跤》。我觉得这题目太棒了,有史以来我看过最棒的作文考试题目。

我也听说过,有一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系招考的一道题目,是把《桃花源记》翻译成英文,但是重点在于不附原文。也就是你要答出这一题来,不但要能够要正确地,或者起码是大致上不差地把《桃花源记》翻成英文,同时你一定要会背《桃花源记》。这是了不起的一个构想跟创意。

就考试而言,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是考试所带引出来的能力,究竟是不是创造性的能力,是不是有利于创意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怀疑的。

我小的时候的确有一些作文题目陈腔滥调到极点。比如说,有一个题目我还会背,它是一段文言文:“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这话原文是出自于曾国藩,原话意思是说,一个社会或者是一个国家,它的人情、它的义理究竟是丰厚、富厚、宽厚的,还是浇薄的、凉薄的,这种人心成俗的环境的种种表现或文明的展现,是来自于在上位的人——少数的精英或者是知识分子,当然甚至也可能是指帝王或者是宰相等等。也就是说能够掌握大局的人,能够导引一般的世俗老百姓。有点像“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在当时,我相信也受到了不少师长或者是家长的推崇:哎呀,这个真的是启发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大处看问题等等这种赞誉。但我们今天去看,恐怕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陈年骨头万年塞、非常食古不化的题目。它跟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或者是现代人的关切和情感,大概都不见得很一致。

可是对我而言,如果是透过考试去甄别一个学生有没有基本的表达能力,我倒宁可说那种老掉牙的题目、看起来食古不化的题目,还更吻合于作为文章教育的某一些条件的养成。

比如说台湾去年出了一个题目,叫作《我看歪腰邮筒》。“歪腰邮筒”怎么回事呢,是一次台风过后,两个邮筒歪了,台北市民几乎都跑去跟歪腰邮筒拍照。

极其幼稚的一个集体活动,可是我们的大考中心却认为《我看歪腰邮筒》这一类的题目,可以带出学子们的生活感,或者说更贴近于平常食衣住行的这种小的感受。我称之为这种是“小确幸”的迷思。

我认为从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只要透过有效率的教学和锻炼,他就能够知道文章怎么写,而不是去搞作文。搞作文只是一个熟练于表达的成人,让一个学习表达的孩子去接触文字的最基本功夫。如果让一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锻炼比较精准而且比较丰富的表达方式,那可能写文章这件事情会变得更发达。

可是现实上是大概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们是自己不写文章的,自己不写文章的人却要教下一代的人开始明了怎么写文章,这个有一点奇怪。有点像自己不开车的人教别人如何开车,自己不烹调的人教别人如何下厨,这个对我来讲有点不可思议。

如何帮助平常不写文章的老师,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他上课的种种工具,来帮助孩子们进入一个取法乎上的作文章的领域,而且能够很细腻并且很活泼地操作,这个是我觉得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

《文章自在》79篇我自己的文字里面,大概有将近30篇是说明文章怎么去作的引文,也就是一个文论性的东西。接着后面就有大概将近四十多篇我自己的散文当作例文,除了我自己的大概45篇以外,还包括了鲁迅、梁实秋、苏洵、毛尖、林今开、胡适之的散文。这六个古今写文章的人,我分别找了一篇当作例文。

比如说我有一篇引文,题目叫作《论世知人》。也就是说我为一个人写一篇不论是传记也好,或者是行状也好,或者是写一个人的侧记。看起来是写这个人,可是真正能够掌握或者是发挥一个人物的神采的,多半都能够不只是反映他的人生,也看到他背后的那个世界,或者是他生活的那个阶段的共通内容。所以我称之为“论世以知人”。

我就选了两篇。一篇是毛尖的《我爸我妈》,这篇文章似乎还没有在任何选本中出现,而且好像是去年才写的。另外一篇是我自己为一位过世的朋友,在他的告别式上朗读的一篇行状或者是行仪,一个传记。

这两篇文字都是从一个人的一生的背景,去看到原来他过的生活背后有一些什么样的纵深的意义。或者是倒过来说,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平凡的小人物,但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物的人生之中,也都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时代机器,或者是一个碾压的轮印在人身上压过的痕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一席By 一席

  • 4.3
  • 4.3
  • 4.3
  • 4.3
  • 4.3

4.3

10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一席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48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8 Listeners

故事FM by 寇爱哲

故事FM

927 Listeners

跑题大会 by 跑题大会

跑题大会

93 Listeners

不合时宜 by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

254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9 Listeners

天才捕手FM-最带劲的职业故事 by 大魔宙

天才捕手FM-最带劲的职业故事

73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206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7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2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2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5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