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周,我给大家讲了讲民国著名的知识分子胡适。
非常开心,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说很喜欢,希望我能多多讲这个系列。
我在一次活动的时候,脱口而出了一句话:“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晚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我是把鲁迅、胡适和林语堂,作为民国三种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选择来谈的。
今天,我想先把为什么到了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这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就要从胡适的“公共生活”这一面说起了。
03:26
说好“二十年不谈政治”,为何4年就变卦?
——受自由主义思想熏陶,却有一颗士大夫之心的胡适
10:34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的实验主义政治观
16:03
胡适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兴趣”
23:12
“忠诚的反对派”
——胡适与国民党和蒋介石
33:04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民主风度
10:59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16:26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充满审美的乌托邦伦理道德理想。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笔下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的"独白"和"对话",实际上是剧作家审美心理的自他呈现或自他描述。
21:48
“与其入阁,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37:06
苏雪林
苏雪林(1897—1999年),安徽太平人。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等任教。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
40:23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的一部力作。
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者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校园中的胡适——《觉醒年代》原声bgm
2.胡适之——许金晶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5
22 ratings
上周,我给大家讲了讲民国著名的知识分子胡适。
非常开心,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说很喜欢,希望我能多多讲这个系列。
我在一次活动的时候,脱口而出了一句话:“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晚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我是把鲁迅、胡适和林语堂,作为民国三种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选择来谈的。
今天,我想先把为什么到了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这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就要从胡适的“公共生活”这一面说起了。
03:26
说好“二十年不谈政治”,为何4年就变卦?
——受自由主义思想熏陶,却有一颗士大夫之心的胡适
10:34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的实验主义政治观
16:03
胡适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兴趣”
23:12
“忠诚的反对派”
——胡适与国民党和蒋介石
33:04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民主风度
10:59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16:26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充满审美的乌托邦伦理道德理想。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笔下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的"独白"和"对话",实际上是剧作家审美心理的自他呈现或自他描述。
21:48
“与其入阁,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37:06
苏雪林
苏雪林(1897—1999年),安徽太平人。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等任教。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
40:23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的一部力作。
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者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校园中的胡适——《觉醒年代》原声bgm
2.胡适之——许金晶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102 Listeners
452 Listeners
317 Listeners
459 Listeners
149 Listeners
133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353 Listeners
265 Listeners
25 Listeners
311 Listeners
40 Listeners
88 Listeners
19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224 Listeners
27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