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下周就是“五四”青年节了。10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说起“五四运动”,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恐怕你了解得并不全面。
实际上“五四”有两个运动:一个是 1915 年开始的“新运化运动”。另外一个就是 1919 年 5 月 4 日的“五四爱国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涵义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五四运动”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爱国救亡”这么简单。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立体的“五四运动”。
03:04
“是学生运动,还是运动学生?”
——“五四”学生运动的政治背景
11:32
从“世界的国家”到“世界主义的国家”
——“五四运动”中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爱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相互纠缠、彼此镶嵌
21:30
火烧赵家楼背后的“价值虚无主义”
27:07
从学生运动到市民运动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32:54
“中国总算有了“社会”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崛起
03:19
《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
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和约。
10:48
朝鲜三一独立运动
又称“独立万岁运动”,是指1919年3月1日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半岛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此次运动为朝鲜宗教界人士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学生发起,并以朝鲜高宗李熙的葬礼为契机于3月1日在京城(今韩国首尔)塔洞公园举行民众集会,宣读《己未独立宣言》,进行示威、请愿活动要求独立。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政策下,三一运动迅速由和平示威转化为人民起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最后由于日本的镇压,到1919年6月运动以失败告终。现在韩国"三一节"就是纪念三一运动的法定节假日。
11:52
傅斯年
(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12:29
罗家伦
(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生于江西进贤。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13:53
张灏
(1937年-2022年4月20日),男,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自选集》(2002)、《时代的探索》(2004),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15:38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1914)
19:49
《北京学生界宣言》: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营,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22:14
严复
(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22:19
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33:29
“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
1.L'internationale(国际歌)——M. Maguenat De La Gaité Lyrique
2.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电影《悲惨世界》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5
22 ratings
下周就是“五四”青年节了。10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说起“五四运动”,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恐怕你了解得并不全面。
实际上“五四”有两个运动:一个是 1915 年开始的“新运化运动”。另外一个就是 1919 年 5 月 4 日的“五四爱国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涵义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五四运动”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爱国救亡”这么简单。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立体的“五四运动”。
03:04
“是学生运动,还是运动学生?”
——“五四”学生运动的政治背景
11:32
从“世界的国家”到“世界主义的国家”
——“五四运动”中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爱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相互纠缠、彼此镶嵌
21:30
火烧赵家楼背后的“价值虚无主义”
27:07
从学生运动到市民运动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32:54
“中国总算有了“社会”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崛起
03:19
《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
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和约。
10:48
朝鲜三一独立运动
又称“独立万岁运动”,是指1919年3月1日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半岛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此次运动为朝鲜宗教界人士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学生发起,并以朝鲜高宗李熙的葬礼为契机于3月1日在京城(今韩国首尔)塔洞公园举行民众集会,宣读《己未独立宣言》,进行示威、请愿活动要求独立。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政策下,三一运动迅速由和平示威转化为人民起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最后由于日本的镇压,到1919年6月运动以失败告终。现在韩国"三一节"就是纪念三一运动的法定节假日。
11:52
傅斯年
(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12:29
罗家伦
(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生于江西进贤。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13:53
张灏
(1937年-2022年4月20日),男,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自选集》(2002)、《时代的探索》(2004),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15:38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1914)
19:49
《北京学生界宣言》: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营,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22:14
严复
(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22:19
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33:29
“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
1.L'internationale(国际歌)——M. Maguenat De La Gaité Lyrique
2.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电影《悲惨世界》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102 Listeners
452 Listeners
317 Listeners
459 Listeners
149 Listeners
133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353 Listeners
265 Listeners
25 Listeners
312 Listeners
40 Listeners
88 Listeners
19 Listeners
298 Listeners
224 Listeners
28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