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从焦虑到强迫症:与精神科医生畅聊心理疾病、文化偏见与社交媒体的心理陷阱...
我们是《飞天胡说》——一个由两名外国人策划并主持的中文播客,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精神科医生朱逸溪医生,主播从个人心理健康治疗经历谈起,还聊到了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展开讨论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文化背景对疾病认知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的相关话题......
如果你也感兴趣这些话题,不如听听飞天胡说的本期节目!
想听更多有趣好玩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哦!欢迎在评论区多多与主播们互动!
本期节目录制得到了番薯剥壳工作室的场地设备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没有4,没有事)
推荐资源:
纪录片:B站与宛平南路600号合作《是坏情绪啊,没关系》纪录片,医院患者生活实录
线下活动:宛平南路600号画廊(免费开放,定期主题展览)
书籍:THE BODY KEEPS THE SCORE(《身体从未忘记》)、《DSM-5诊断手册》(专业参考)
心理健康小Tips整理:
规律生活
-保持稳定的饮食和睡眠节奏,避免极端变化(如暴饮暴食或长期失眠)。
-睡眠是重要指标:若连续失眠或过度嗜睡,需警惕心理健康问题。
自我觉察与记录
-通过写日记、录音等方式记录情绪变化,帮助回溯和反思。
-区分“情绪问题”与“自我价值”,避免将问题内化为个人缺陷。
寻求社会支持
-找到愿意倾听的朋友,避免过度依赖“解决问题型”建议。
-若无法自我调节,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上海宛平南路危机干预电话)。
保持兴趣与运动
-坚持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音乐),即使忙碌也留出时间放松。
-运动可缓解焦虑,但需根据身体状态量力而行。
及时就医信号
-出现自毁念头、长期无法工作/学习、躯体化症状(如不明疼痛)时,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效果更佳,需遵医嘱调整方案。
应对社交媒体
-减少过度比较,关注真实社交圈的支持。
-警惕“虚假快乐陷阱”,避免用刷屏逃避现实问题。
文化包容与教育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打破“神经病”污名化标签。
-家长需关注青少年压力源(如学业),而非单纯限制电子设备使用。
时间码:
02:28 心理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开药权、培训背景)
05:01中国心理健康领域的三大职业分类: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咨询师
08:55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机构?连锁机构与医院服务的差异
13:50罗飞的个人经历:从焦虑症到强迫症的诊断转变
17:20精神科医生的两种观点:生物学视角 vs 心理社会视角
23:40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趋势与文化压力
30:11焦虑症与强迫症的区别(指向未来 vs 指向过去)
38:45何时需要就医?判断标准:饮食、睡眠、社会功能
42:58躯体化症状(如莫名疼痛、皮疹)与焦虑的关系
50:49如何帮助身边有抑郁/焦虑的人?陪伴与资源链接
65:4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心理健康差异
73:34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焦虑、虚假认同)
80:27朱医生的5个心理健康建议
86:46推荐资源:纪录片、书籍、600号画廊
花絮:
本周一天分享的歌单
y.music.163.com
英国健康小明星称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度诊断的文章
主播:罗飞 罗一天
助播:周老师
剪辑:方改则
插曲:罗一天 罗米
设计师:Luther Jones
文案:唐欣怡
请听友们多多分享我们的播客节目!
联系节目组,将自己的问题发送至微信官方账号(搜索 "飞天胡说"),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我们正在考虑每个月会进行一次听友问题的回复,感谢大家的留言~
为回馈大家的支持与喜爱,我们建立了听众群,欢迎各位进群与主播们畅聊播客相关内容!加入听友群,请添加wx:feitianhushuo
另外!我们在小红书、抖音平台的同名账号下发布了许多有趣的花絮,快来收看并持续关注我们吧
商业合作:飞天胡说节目商业合作持续招募中,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我们
By 飞天胡说4.6
99 ratings
从焦虑到强迫症:与精神科医生畅聊心理疾病、文化偏见与社交媒体的心理陷阱...
我们是《飞天胡说》——一个由两名外国人策划并主持的中文播客,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精神科医生朱逸溪医生,主播从个人心理健康治疗经历谈起,还聊到了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展开讨论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文化背景对疾病认知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的相关话题......
如果你也感兴趣这些话题,不如听听飞天胡说的本期节目!
想听更多有趣好玩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哦!欢迎在评论区多多与主播们互动!
本期节目录制得到了番薯剥壳工作室的场地设备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没有4,没有事)
推荐资源:
纪录片:B站与宛平南路600号合作《是坏情绪啊,没关系》纪录片,医院患者生活实录
线下活动:宛平南路600号画廊(免费开放,定期主题展览)
书籍:THE BODY KEEPS THE SCORE(《身体从未忘记》)、《DSM-5诊断手册》(专业参考)
心理健康小Tips整理:
规律生活
-保持稳定的饮食和睡眠节奏,避免极端变化(如暴饮暴食或长期失眠)。
-睡眠是重要指标:若连续失眠或过度嗜睡,需警惕心理健康问题。
自我觉察与记录
-通过写日记、录音等方式记录情绪变化,帮助回溯和反思。
-区分“情绪问题”与“自我价值”,避免将问题内化为个人缺陷。
寻求社会支持
-找到愿意倾听的朋友,避免过度依赖“解决问题型”建议。
-若无法自我调节,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上海宛平南路危机干预电话)。
保持兴趣与运动
-坚持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音乐),即使忙碌也留出时间放松。
-运动可缓解焦虑,但需根据身体状态量力而行。
及时就医信号
-出现自毁念头、长期无法工作/学习、躯体化症状(如不明疼痛)时,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效果更佳,需遵医嘱调整方案。
应对社交媒体
-减少过度比较,关注真实社交圈的支持。
-警惕“虚假快乐陷阱”,避免用刷屏逃避现实问题。
文化包容与教育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打破“神经病”污名化标签。
-家长需关注青少年压力源(如学业),而非单纯限制电子设备使用。
时间码:
02:28 心理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开药权、培训背景)
05:01中国心理健康领域的三大职业分类: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咨询师
08:55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机构?连锁机构与医院服务的差异
13:50罗飞的个人经历:从焦虑症到强迫症的诊断转变
17:20精神科医生的两种观点:生物学视角 vs 心理社会视角
23:40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趋势与文化压力
30:11焦虑症与强迫症的区别(指向未来 vs 指向过去)
38:45何时需要就医?判断标准:饮食、睡眠、社会功能
42:58躯体化症状(如莫名疼痛、皮疹)与焦虑的关系
50:49如何帮助身边有抑郁/焦虑的人?陪伴与资源链接
65:4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心理健康差异
73:34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焦虑、虚假认同)
80:27朱医生的5个心理健康建议
86:46推荐资源:纪录片、书籍、600号画廊
花絮:
本周一天分享的歌单
y.music.163.com
英国健康小明星称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度诊断的文章
主播:罗飞 罗一天
助播:周老师
剪辑:方改则
插曲:罗一天 罗米
设计师:Luther Jones
文案:唐欣怡
请听友们多多分享我们的播客节目!
联系节目组,将自己的问题发送至微信官方账号(搜索 "飞天胡说"),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我们正在考虑每个月会进行一次听友问题的回复,感谢大家的留言~
为回馈大家的支持与喜爱,我们建立了听众群,欢迎各位进群与主播们畅聊播客相关内容!加入听友群,请添加wx:feitianhushuo
另外!我们在小红书、抖音平台的同名账号下发布了许多有趣的花絮,快来收看并持续关注我们吧
商业合作:飞天胡说节目商业合作持续招募中,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我们

107 Listeners

328 Listeners

454 Listeners

473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368 Listeners

58 Listeners

163 Listeners

307 Listeners

251 Listeners

45 Listeners

29 Listeners

1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