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自2022年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以来,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中。文心一言、豆包、元宝、Deepseek等各种AI产品接踵而来,我们已然进入一个与AI共存的时代。
然而,AI能力的迅速跃升,引发了人类的集体焦虑。“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人文社科的价值遭遇空前质疑。AI与文科就只能彼此取代的关系吗?一方的强盛就会加速另一方的死亡?AI时代文科究竟还有没有用?文科生该怎样面对AI大潮?
2025年9月13日刘擎、许纪霖、林峰和吴晨在上海ZIWU书局有一场精彩的对话
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许纪霖:人文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林峰:双体实验室播客主理人
吴晨(主持人):财经作家,《2049》作者
其实,AI时代,人类比以前更需要人文研究和艺术创造。当算法接管重复劳动,文科的价值愈发凸显:批判性思维、伦理追问、文化共情与创造力,恰是AI难以复制的“活人感”。
应对AI时代的集体焦虑,人文社科绝非旁观者,而是破局的关键力量。在AI重构认知范式的当下,我们亟需探讨:人文社科应该如何主动作为?不仅守住这份珍贵的“活人感”,更将其转化为应对焦虑、引领未来的核心优势。
By 许纪霖5
22 ratings
自2022年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以来,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中。文心一言、豆包、元宝、Deepseek等各种AI产品接踵而来,我们已然进入一个与AI共存的时代。
然而,AI能力的迅速跃升,引发了人类的集体焦虑。“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人文社科的价值遭遇空前质疑。AI与文科就只能彼此取代的关系吗?一方的强盛就会加速另一方的死亡?AI时代文科究竟还有没有用?文科生该怎样面对AI大潮?
2025年9月13日刘擎、许纪霖、林峰和吴晨在上海ZIWU书局有一场精彩的对话
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许纪霖:人文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林峰:双体实验室播客主理人
吴晨(主持人):财经作家,《2049》作者
其实,AI时代,人类比以前更需要人文研究和艺术创造。当算法接管重复劳动,文科的价值愈发凸显:批判性思维、伦理追问、文化共情与创造力,恰是AI难以复制的“活人感”。
应对AI时代的集体焦虑,人文社科绝非旁观者,而是破局的关键力量。在AI重构认知范式的当下,我们亟需探讨:人文社科应该如何主动作为?不仅守住这份珍贵的“活人感”,更将其转化为应对焦虑、引领未来的核心优势。

323 Listeners

430 Listeners

258 Listeners

462 Listeners

76 Listeners

133 Listeners

43 Listeners

32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41 Listeners

59 Listeners

25 Listeners

309 Listeners

246 Listeners

284 Listeners

17 Listeners

2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