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67 | 半導體產業即將迎來最激烈競爭的一年。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 認為,比特幣的狂熱可能延燒成為另外一個次級房貸風暴。2022年的金融市場會如何發展?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於1月26日公佈,2021年12月份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39.173億美元,為單月歷史次高及歷年同期新高。接著1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領袖Steny Hoyer宣佈,眾議院將審議《2022年美國競爭法》(The America Competes Act of 2022)。看來半導體產業即將迎來最激烈競爭的一年。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N:〈Some manufacturers have less than 5 days' supply of computer chips, Commerce Department warns〉(美國商務部警告,部分製造商的晶片供應,儲備不足5天)
●Economist經濟學人:〈After the party,When will the semiconductor cycle peak?〉(狂歡之後,什麼時候是半導體週期的峰值?)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Intel to Invest at Least $20 Billion in Ohio Chip-Making Facility〉(英特爾將在俄亥俄州晶片製造廠投資至少200億美元)

分析解讀

過去兩年,大家不管購買的是車子或是玩具,我想最常聽到的就是:晶片短缺。這除了讓台灣嚐到了護國神山的驕傲,也提醒了全球對半導體產業過度集中的擔憂,並進一步激發了全球性的半導體競賽。看來2022年的半導體產業註定將取代石油,成為全球政治人物戰略佈局上最重要的待辦事項。

1月13日,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表示,將在2022年投入高達440億美元的產能擴充。這一數字高於去年的300億美元,更是2019年的三倍。

位在美國的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則計劃在今年耗資280億美元。1月21日,英特爾接著宣佈將在OHIO新建兩座大型工廠,總成本為200億美元;如果選擇以後再建造六座,總造價將達到1000億美元。韓國三星更暗示,其2022年的資本支出將超過去年的330億美元。歐洲的英飛淩(Infineon)等公司也在磨刀霍霍。

整個產業2021的資本支出增長了34%,這是自2017以來最大的支出。這股資金洪流,對該行業的客戶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他們已經為短缺掙紮了一年多。但對產業本身來說,這是一種令人熟悉的更新反覆運算模式。競相擴充產能賭注的,是源源不絕的需求,但萬一需求不如預期呢?

需求變化的速度太快,因此很多人擔心,這種繁榮最後會以蕭條告終。

分析公司Future Horizons的Malcolm Penn觀察到,自20世紀50年代出現以來,晶片產能一直在產能過剩和產能不足之間搖擺。如果以歷史為鑒,那麼,供過於求的局面很可能隨時到來。唯一的問題是,這會是什麼時候。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晶片供過於求)很快就會出現。智慧型手機的需求可能正在降溫,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2019年開始因為疫情擴散全球的銷售,也似乎即將減弱。

Morgan Stanley的一項調查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由於晶片短缺,55%的晶片買家都在重複訂購,這人為地擴大了需求。

高通膨和迫在眉睫的升息可能會打擊經濟增長,從而削弱需求。Penn預計,這一週期將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就可能扭轉。這一次,當過剩來臨時,全球的晶片製造商該怎麼辦?

台積電這個月表示,由於其客戶都是技術高端客戶,該公司的調整可能「比較穩定」。例如,在與蘋果(Apple)簽訂的長期協議中,蘋果需要為iPhone定期供應最先進的晶片,該公司的大部分新增產能已被預訂。

由於另一個原因,當前週期可能與之前的週期不同。短缺,以及美國與中國的科技貿易戰,提醒了政客們晶片對現代經濟的重要性,以及晶片供應對幾家大型企業的過度依賴。台積電未來的競爭者,可能不是各國的半導體供應商,而是各國的政府。各國政府[認為,應對晶片短缺的方式,是通過補貼吸引更多晶片製造商回國,因為現在大部分的製造商和代工業者大多來自東亞。

1月25日,美國商務部發佈了一份報告,敦促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其中包括向晶片製造商發放520億美元的補貼。該法案已經獲得參議院批准。

台積電直言不諱地表示,因為各國的獎勵政策,它也開始考慮是否要到美國、歐洲、日本甚至歐洲設廠,這代表在晶片短缺的當下,台積電也面臨了來自全球政府和客戶的壓力。

去年11月,日本公佈了一項計劃,據信台積電將獲得約35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日本有可能是台積電下一個海外設廠的國家。

但最大的變數是,2022一開年,Omicron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整個行業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去年年中,疫情引發了晶片供應緊縮,因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開始在家工作,並購買了大量3C電子產品,大大刺激了需求。因為造車技術突飛猛進,汽車製造商也急著追加晶片。

該行業正在發生變化。今年之後,各國政府因為可能升息及緊縮貨幣政策,未來的補貼可能大幅減少,未來這行業會如何發展,值得我們密切觀察。

台積電目前面臨了甚麼挑戰?我認為以下三項影響最大。

1、各國政府競相增加對本國半導體的投資
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的新廠雖享有美國的補官方補助,但其補貼幅度肯定不如英特爾。

2、人才、水、電、土地等配套,逐漸顯露疲態
未來五年是台積電在台灣擴廠的高峰期,在新產能還沒全數開出前,目前就已傳出國內科技業新進人力供不應求,在水、電與土地取得上也面臨到不小挑戰。

3、競爭者奮起直追
Pat Gelsinger日前說,英特爾落後台積電與三星的原因,是領先數十年後產生的傲慢心態。如今,英特爾動用各種方案要重新奪回市場,雖然市場看好未來幾年台積電仍能維持領先,但謙虛觀察競爭對手的動向仍是必要。就如孫子謀攻篇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二、隨著2022年到來,美國聯準會口吻越來越鷹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認為,比特幣的狂熱可能延燒成為另外一個次級房貸風暴。隨著全球貨幣政策的轉向,2022年的金融市場又會怎麼發展?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BC:〈Nobel laureate Paul Krugman says crypto has ‘disturbing’ parallels with subprime mortgage meltdown〉(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表示,加密貨幣與次級抵押貸款崩潰有「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Fed Interest-Rate Decision Tees Up March Increase〉(美國聯準會決定提早於3月升息)
●Economist經濟學人:〈A turning point,Markets have fallen because the era of free money is coming to an end〉(一個轉折點,市場下跌是因為免費貨幣時代即將結束)

分析解讀

1月26日,美國聯準會結束為期兩天的2022年開春第一場例會後,雖然口頭宣佈維持利率不變,但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不排除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每次會議都加息的可能性,並提到,Fed需要大規模縮減資產負債表。

在此之前,高盛執行長Demon曾放話,預估今年Fed有可能升息七次。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鮑爾的措辭顯示,聯準會已經開始偏向「鷹派」。在這樣的預期下,我們看到全球股市開始下跌,尤其是科技股。現在猜測會不會升息已然不重要,因為,現在已經走在升息的道路上了。

在2020年初降息和央行購債忙碌之後,投資者相信央行的刺激措施幾乎會永遠持續下去, 我以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榮。然而今天,隨著投資者開始接受免費貨幣時代可能終結,金融市場陷入了痙攣。

市場現在預計,利率將在2022年至少升息四次,因為聯準會正在與通膨抗爭。通膨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狀況下,股市下跌似乎也不足為奇。

而利率變化對金融市場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長期資產的重新定價
利率如果開始變化,股票的估值就會被重新估價,而現在個股票估值真的太高。

2、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升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緩慢,也更難預測。超便宜的資金讓企業在去年籌集了大量資金,但這種繁榮不會重演。隨著房價飆升,購房者貸款壓力越來越大;陷入困境的公司則利用了政府支持的貸款。因此,因為貨幣寬鬆反應出的股市榮景,並不表示實體經濟也跟著好轉。

3、新興市場
由於富裕國家持續存在巨額赤字,以及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崩潰,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急劇膨脹,高負債使世界經濟對貨幣政策的變化更加敏感,尤其是新興市場。所以全球資金可能會因著利率變化劇烈晃動。

4、家庭資產
因為近期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比您預期的要差。如果聯準會決定收緊貨幣政策,對一般家庭來說可能會雪上加霜。

5、地緣政治
最近看到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地緣政治若進一步惡化,任何風吹草動對股票市場當然會有負面影響。

6、消費者
他們還在努力解決消費者何時會將支出轉回服務業,以緩解因供應鏈堵塞導致的商品價格上漲。但經濟數據變得更難解釋,例如,如果零售額下降,是否反映了經濟疲軟?還是反映了正常消費模式的可喜回歸?

全球經濟實力,以及其承受更高利率的能力的不確定性,加上各國央行擔心通脹時的扳機手指,意味著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在疫情期間,即使世界經濟處於低谷,廉價資金也將資產價格推向了驚人的高位。

這就難怪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會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有些人是盲目聽信名人吹捧之詞,比特幣的狂熱可能延燒成為另外一個次級房貸風暴。因為過去幾年,比特幣是除了電動車之外,漲得最沒有道理的。

話又說回來,比特幣與其他加密幣如今合計市值卻超過1兆美元。投資人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一個答案是:保護財富,唯恐政府亂撒錢推升通膨,使美元貶值。最近彭博資訊有則報導更指出,有些億萬富翁大買加密幣,以防美元貶到「下地獄」。全世界已知發生過57例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事件,但全都發生在政治與社會動盪之中。

另一答案是「害怕錯失良機」。比特幣命中一個行銷甜蜜點:聽起來很「高科技」、「未來派」,而且還迎合「政治偏執狂」。

現階段美國聯準會不會是唯一的擔憂?去年市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更強勁的經濟、可觀的收入和利潤,而低利率、被壓抑的需求和高達1.9兆美元的財政刺激計畫,推動了美國的非凡增長,可是現在,這些推動力正在逐漸消退,這顯示在以下幾個面向:

1、經濟放慢
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2年美國GDP增長預測下調1.2個百分點,至4%,這反映了全球總體經濟確實有放慢的跡象。

2、利潤擠壓
隨著投資者考慮未來幾個月的需求前景,人們對它們的興奮程度要低得多。經濟放緩會擠壓利潤,從而導致收入放緩,但成本上升也會擠壓利潤。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增加了原材料成本;更令人頭痛的是勞動力市場。所以2022年的全球總體利潤,可能會不如預期。

3、估值過高
美國的股票看起來貴得嚇人。Yale University的Robert Shiller提出的「Shiller本益比」,現在美股的本益比已高達40倍,遠高於1929年崩盤前的估值(儘管仍低於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繁榮時期的估值)。

Morgan Stanley的Michael Wilson指出,泡沫來自一個估值過度擴張的股市。ARK Innovation是一家投資於年輕科技公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它已成為市場中更具投機性一端的簡稱,但目前它比峰值下降了50%以上,顯示了人們已開始警覺,對熟悉的名字持懷疑態度。這也是為什麼投資者正在投靠曾經不受歡迎的石油股,比如ExxonMobil,因為這些石油股可以防止通貨膨脹。

有什麼能改善市場情緒嗎?投資者最終可能會抓住一些好消息。首先,Omicron可能是疫情的最後一波,隨著它的消退,近期通脹背後的勞動力瓶頸可能消失,全球經濟也可能復甦,這刀然是好消息。

此外,有初步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在走出谷底。如果中國開始放寬管制、催生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將帶來正面影響。

承受巨額損失的投資者,可能希望鮑爾的語氣不要那麼強硬。相反,他聽起來更擔心消費者價格上漲,而不是股價下跌。動蕩的股市不應成為決策者的首要擔憂,這個觀念雖然沒錯,但市場調整可能更符合美國聯準會的目的。

目前為止,幸好企業債券息差始終保持著穩定,即便股票價格的波動很大,但短時間內我們不會看到明顯的危機。至於未來發展,我們就抱著樂觀心態,持續觀察。

《經濟學人》封面導讀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設計非常形象,我們看見一個左輪手槍瞄準著藍色的烏克蘭地圖,左上角幾個黑色字體,大字寫的是「Russia’s roulette」(俄羅斯輪盤);小字則是「The stake in Ukraine」(烏克蘭的危機)。

文章寫到,在人類衝突的歷史上很少有像現在這樣,將全球命運繫於一個人的瘋狂上。普丁入侵烏克蘭是否已經箭在弦上,要不然大規模的俄羅斯軍隊為什麼在烏克蘭邊界上集結?難道他只是虛張聲勢,想向他的鄰居和西方世界進行敲詐?

沒有人知道普丁的真正意圖,即使俄羅斯外交部長似乎也是狀況外。


很難想像會有一個國家像俄羅斯這樣,國家的利益與其領導人想追求的目標如此涇渭分明。俄羅斯明明可以從與西方和平相處的關係中獲益,但普丁的恣意妄為,是為了讓自己有理由告訴俄羅斯人,他們需要一個強人來捍衛西方的欺淩。

但不能否認,現在的普丁確實擁有主動權,但他也面臨著充滿風險的選擇。一個大型戰爭會帶來難以預期的風險,但風險較小的戰爭,又無法停止烏克蘭的向西漂移。如果戰爭真的爆發,說真的,其他地區的侵略者必定會跟著蠢蠢欲動。例如,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將可能上升;在伊朗和敘利亞的政權,也將認為他們或許可以使用暴力而不致於受到懲罰。

如果情勢這樣發展,那麼世界上眾多的邊界爭端將被引爆。

由於風險過大,加上歐盟的尷尬態勢,《經濟學人》最後認為西方應該以三種方式加以回應:那就是想法阻止、保持談判,和做好多元化能源政策的準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2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6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4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5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2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