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06 | 疫情之下的商業世界,贏家與輸家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1.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11月24日至27日對日韓進行了正式的訪問。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11/26 Bloomberg:〈China Reaches Out to Long-Time U.S. Allies South Korea, Japan〉(中國嘗試和美國的長期盟友日本、韓國建立關係) ●11/26 CNBC:〈Beijing doesn't want the U.S. to form an 'anti-China coalition' in the post-Trump era, consultancy says〉(北京不希望美國在後川普時代組成反中國聯盟) ●南華早報:〈Ca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follow RCEP with their own free-trade deal?〉(中國能不能繼RCEP後和南韓、日本達成貿易協議?) 分析解讀: 多年來中日韓遲遲無法達成三邊協定,這次如果能夠透過RCEP間接完成,絕對是三國貿易關係的重大突破。 RCEP的最大改變就是日韓與中日間新的自由貿易關係。在日韓間,韓國廢除日本產品關稅,比率將由現行19%大幅增至92%,而日本更將廢除韓進口貨品的94%品項關稅。在中日間,中國移除了日本產品關稅,由目前8%大幅增加至86%。 韓與日是臺灣競爭對手,尤其在科技產業,中與日則是臺灣的主要市場,分別是臺灣第一與第四大的出口市場。日韓達成自由貿易,將增加韓國在石化、紡織、汽車、機械與鋼鐵出口日本競爭力;日中產品零關稅亦將增加日本產品對中國的出口。 RCEP對台灣主要衝擊,就在它是個包含中日韓的區域協定,但詭異的是,如果此次簽的是中日韓FTA,台灣應該十分緊張,為何RCEP明明包含了這三個國家,臺灣卻如此淡定?事實上,RCEP對台灣衝擊,遠比中日韓FTA還大,因它還會增加三國分別或聯手搶奪我在東協市場的可能。中日韓透過RCEP強化彼此供應鏈關係,也會衝擊美國想要打造的那個雙供應鏈模式。 2.葉倫(Janet Yellen)被提名為下一任美國財政部長。 現年74歲的葉倫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在Brown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以及在耶魯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她公職生涯是從Fed開始,在1994-1997年擔任Fed理事,因而結識其丈夫-Fed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將得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之後,葉倫於1997-1999年進入白宮,擔任柯林頓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她在柏南克婉拒連任後扶正,於2014-2018年執掌Fed。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經濟學人》:〈Janet Yellen will lead Joe Biden’s Treasury. What does she stand for?〉(葉倫將領導拜登的財政部。 她代表什麼?)。報導中用《哈利波特》中的厄裡斯魔鏡(the mirror of erised ),形容葉倫符合各路人馬的期待。現在的美國急需要一個能夠打破兩黨僵局的人,看來非葉倫莫屬。 ●華爾街日報:熟識葉倫的人認為,除了強悍與精明外,她還擅長建立共識,是能與兩黨議員協調許多議題,並且達成共識的適當人選。 ●德國商業銀行 (Commerzbank) 策略師表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應該是一個正面的任命,因為她將奉行傳統政策。而就財政計畫來說,她可能會配合聯準會想法,並盡力推動相關計畫。 ●Bloomberg:引述可靠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選定聯準會(Fed)前主席葉倫出任新政府的財政部長。論資歷,論能力,葉倫可能是最有資格擔任此一職務的人選。 ●CNBC:葉倫擔任Fed主席期間,美國經濟穩定成長,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近60%,且就業市場持續獲得改善,而這份成績單,也讓華爾街對她出任財長的消息,感到樂觀。 分析解讀: 葉倫接下來必須迅速與國會敲定新一輪緊急擴張公共支出計畫。最近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快速升溫,但勞工失業給付即將於年底斷炊,企業倒債案件也可能快速增加,政府必須再度啟動新的紓困計畫,以防止經濟陷入二次衰退。 葉倫真正的難題,則是落實拜登所承諾的「綠色投資」計畫,以及為挹注公共投資及縮小貧富差距所主張的增稅政策。另外美國財長,至少還須負責匯率政策與美中貿易談判兩項重任。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特別在紐約時報撰文讚揚,推崇她「不曾忘記經濟是要為人民謀福」。葉倫不僅會是美國史上首位女性財長,也將創下同一人囊括三種經濟政策最高官銜的紀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Fed主席,以及即將出任財長。 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個世界應該可以慢慢重回該有的運作軌道,不過美國真的要面對的難題,是中國現在已經不是四年前的中國,中國對美國的態度也不可能因為民主黨上臺,就一夕之間回到從前。 《經濟學人》總評 ● 本期最佳文章:疫情之下的商業世界,贏家與輸家 ● 整體評價: B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再次點評了民主政治,我給它的評價還是B,因為這已經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也是過去幾年民粹主義猖獗的原因。《經濟學人》認為,民主仍然有自我修復的基因,我卻認為菁英的傲慢沒有改變,民主修復就很困難。 這期《經濟學人》的封面設計,回到了對於民主制度的反思。在象徵腥風血雨的橘紅背景前面,我們看見的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右手依舊高舉那個象徵自由的火炬,但捧著《獨立宣言》的左手,則被改成了一個滿目瘡痍的盾牌。上面一排白色字體:〈How resilient is democracy〉(民主制度的復原能力如何?),文章認為雖然民主制度已經褪色,但民主制度蘊含著復原的種子。 另外,Briefing專文:〈Democracy in India〉,強調一個對權力饑渴的總理,正讓印度面臨回到一黨專政的威脅。另外在Lexington 專欄:〈The end of the embarrassment〉,如果認為共和黨會被川普束縛,這個想法是錯的。 今天的民主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正當性危機。捍衛民主的理論仍時不時會出現,但批評民主的書籍,絕對更容易攻佔全球暢銷書的排行榜。哈佛大學教授Micheal Sandel曾說:「人生,總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但今天,錢買不到的東西愈來愈少了」。 被有心人士操弄的民主,讓我們生活在了一個什麼都可以用錢買賣的時代,無論教育、醫療、休閒、環保到司法,似乎沒有不能用錢解決的事。金錢滲透了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政商裙帶就像一隻揮之不去的臭蒼蠅,滋生出來的不公平和腐化,更讓民主的醜陋無所遁形,並造就了民粹主義在全球各地此起彼落。 文章認為,儘管川普竭盡所能想要推翻美國大選的結果,但美國的民主制度似乎從來不曾在投票過後崩潰。川普仍然在搞破壞,那些縱容他的共和黨領導人也好不到哪裡去。鑒於每五名共和黨選民中就有四名認為這次選票被偷走了,選舉公正性的信任基礎早就被動搖了。 美國並不孤單,蘇聯解體導致了自由民主國家的數量和質量的蓬勃發展,但是現在這種趨勢已經被逆轉。真正的威脅不是來自軍事政變,而是來自那些擁有權力的執政菁英。假以時日,不道德的政府領導人很可能會開始破壞民主體制。 本週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探討了全球民主政治衰退的背後原因,並認為也許仍有機會自我修復。 本期《經濟學人》重點內容 推薦專題:緒論第二篇〈Winners and losers〉(贏家和輸家) 本期雜誌,我推薦的文章是疫情中全球商業世界的贏家與輸家,我覺得內容不錯,值得我們搭配疫情的可能發展,好好做番思考。 大企業將從疫情打擊中受益嗎?這個問題很複雜,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 隨著疫苗問世的可能性越來越近,企業老闆和投資者開始將一部分目光從和疫情的長期鬥爭移了開來,開始關注起自己企業的長期競爭格局。誰會贏?誰會輸? 就像病毒侵襲一樣,衰退通常會先打擊最弱的一員,資產負債表不佳或利潤率較弱者最容易率先屈服,部分充滿未來希望的初創企業陷入了癱瘓,那些擁有資源的老牌企業,反而以逸待勞等待著機會的出現。 然而,Covid-19造成的衰退比想像的更嚴重,也更加複雜。 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以上,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衰退,而且還有再次衰退的可能。政府紓困以及中央銀行的刺激政策,甚至銀行和房東的寬容,才減緩了創造性的破壞進程以及大量違約的數量。社會隔離讓某些產業陷入限制的閒置與資源的浪費,但也同時促進了其他行業的興起,並讓人們發現一些從事舊事務的新方法,。 那麼,什麼才是評估贏家和輸家的好方法? 在許多產業,既有者將保持著領先地位,因為事實證明,他們的發展較不受網路發展的影響。還有一些既有者贏得勝利,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新的數位創新技術。還有某些產業,疫情加快了技術變革,新進者正在愉快收割領地。 整體經濟前景如何?如果看一下美國的股票市場,最大型企業的股票今年表現的都不錯,但在59個行業中,只有33個企業擁有兩個百分點的利潤。在許多板塊中,激烈的競爭仍在進行著。 而在電子商務領域,Amazon的銷售量激增,但它也面臨著Walmart線上運營的數位新貴Shopify帶來的競爭。Covid-19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也正迫使許多行業加快推動創新以謀求生存。消費者和反托拉斯者肯定希望,這些新興經濟領域的激烈競爭即使在疫情過後能夠繼續存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1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8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6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4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1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