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07 | 過去一週,美元急挫而歐元走高。繼螞蟻集團IPO叫停後,今年香港最大的一樁IPO「京東健康」,將於香港上市。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1.過去一週,美元急挫至逾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歐元走高。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財政刺激計劃取得進展,以及對新冠疫苗的樂觀情緒,令投資者對風險性資產保持積極。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The Dollar Is Weak. Investors Bet It Will Slide Even More〉(美元趨弱,投資人認為它還會下跌);〈Forecasts assume Covid-19 recedes, encouraging investors to step back from the relative safety of U.S. assets〉(一般預估疫情走緩,激勵著投資人拋售適合避險的美國資產) ●CNBC:〈U.S. dollar hovers around two-and-a-half year low; Analysts see further weakness in 2021〉( 美元跌至兩年半的新低,分析師認為2021年還將繼續走低);〈A series of successful vaccine trials has driven a windfall for equity markets and other riskier asset classes over the past month, causing the greenback to slide against most G10 currencies.〉(過去一個月一連串的疫苗好消息,驅動著風險性股票的大漲,也造成了美元對G10 匯率的下跌) ●倫敦金融時報:〈Vaccine arrival expected to trigger dollar slump in 2021〉(疫苗問世,讓美元啓動了2021年的下挫);〈Analysts predict currency could fall 20% if widely available coronavirus jab leads to economic rebound〉(分析師預測疫苗問世帶來的經濟復甦,會讓美元再跌兩成) ●Bloomberg:〈在美元弱勢的新時代下,台灣、中國大陸、南韓、越南和印度的股、匯市,有可能成為下一波最大的贏家。因為這些國家有著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它們都是以資訊通(ICT)見長的國家。〉 分析解讀 根據經驗發現,美元過去出現長期跌勢時,新興市場都會有國家趁勢崛起;例如台灣、南韓、香港和新加坡在1980年代崛起,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當時正逢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美元走貶。美元在2000年代出現另一波跌勢,於是乎催生了所謂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大陸。 Bloomberg認為,下一批站上全球舞台的國家,有可能會是專注在IT製造產業的亞洲經濟體,包括台灣、南韓、大陸、越南和印度。而亞太國家間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是在為這個結果鋪路。 2.繼螞蟻集團IPO叫停後,今年香港最大的一樁IPO「京東健康」,宣佈將於12月8日在香港上市。新冠疫情雖然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卻也推動了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在產業加速數位智慧化轉型的浪潮下,醫療健康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香港IPO市場持續火爆,京東健康接力上市〉 儘管出現政治動蕩,螞蟻集團IPO擱淺,但今年香港的新股發行市場依然火爆。京東健康週三啓動的IPO,將推動香港IPO和二次上市的籌資規模升至10年來的最高水平。 ●CNBC:〈JD.com's digital health-care unit raises $3.5 billion in Hong Kong IPO 〉(京東健康在香港IPO成功募集了35億美元) ●《經濟學人》則以四篇文章分析這個議題,分別是— 1.緒論第三篇,大標:〈Alive and kicking〉(如何積極的活著):;小標:〈The digital surge in health care,How will the pandemic change health care?〉(醫療保健領域的數位化浪潮,疫情將如何改變醫療保健?) 2.商業板塊第一篇,大標:〈The dawn of digital medicine〉 (數位醫學的曙光);小標:〈The pandemic is ushering in the next trillion-dollar industry〉(疫情將激發下一個兆元的產業) 3.英國板塊第一篇:〈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Unleashed〉 4.科技板塊第一篇:〈The shapes of things to come〉 分析解讀: 長期以來,臃腫、官僚和變化不定的醫療保健,對改變始終抗拒。然而,這場數十年來最大的新冠疫情引發了一場變革,這個行業的新陳代謝開始猛增。他們藉由新科技改善了醫療的效果,有望開創一個新時代,這將能夠降低成本,增加窮人的獲救機會,並有效的改善醫療環境。 但當疫情緩解,如果想要醫療改革能夠持續,政府就必須阻止那些阻礙創新的公關遊說。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創新。在貧窮國家,醫療保健支出只佔了GDP的5%,富裕國家是9%,而美國則有17%。 這個行業擁有了超過2億名的員工,他們每年創造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利潤,但除了規避風險,它還拒絕變革,例如歐洲的國家衛生計劃,或者是美國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保險機構。因為複雜的規則,才能使某些企業獲取既得利益。 但這場疫情表明瞭改變是可能的,部分原因就是它使人們放棄了謹慎排斥的態度。而遠程醫療和監視可以降低成本,並增加問診量。美國衛生保健機構Mayo梅奧診所,遠程就診比例從疫情前的4%,上升到了高峰時的85%。政府應該利用這股趨勢對政策修正,並進行數據的有效管理。 到2021年底,這個提高醫療質量和降低成本的難得機會很可能會消失。疲憊的醫療工作者可能會選擇休息,而不是繼續推動變革。當今的一些醫療科技新創企業可能表現不如人意,並引發強烈的反彈。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試圖壟斷數據,醫療產業強大的遊說者將試圖踢走競爭的對手。 醫療保健產業不是一個需要從錯誤中學習的領域,然而,這場疫情告訴我們,這個產業已經太習慣於謹慎保守和排斥創新了。這個問題,希望能獲得解決。 《經濟學人》總評 ● 本期最佳文章: 1. 〈Covid-19 has ravaged economies all over the world—but not Taiwan’s〉(Covid-19破壞了世界各地的經濟,但不包括台灣) 2. How Ping An, an insurer, became a fintech super-app(保險公司平安集團,如何成善用金融科技) ● 整體評價:B+ 回到這一期《經濟學人》,這期雜誌無論是封面故事針對燃煤的退場分析,或是我們剛剛提及的數位醫療科技革命,都算是2020年底大盤點概念上的深度議題。所以,我給它的評價是 B+。 我推薦的內容是亞洲板塊第一篇,對台灣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充分肯定的難得文章,身為台灣人,還是有一點小驕傲的。 另外,如果大家有空,或是你從事財經工作,我也推薦你花點時間閱讀這篇,這是財經板塊第一篇,有關中國平安集團的分析,文章對於一家金融機構怎麼善用科技力量脫穎而出,解析還挺到位的,也可以讓你瞭解台灣的Fintech 為什麼雷聲大雨點小。 封面故事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從20世紀60年代問世,隨著大家對氣候變化的擔心,已經越來越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在某些地區,燃煤電廠的停產動作早就超乎了預期,英國早就關閉了全國燃煤發電的三分之一;今年6月,西班牙關閉了從ACoruña到Córdoba的七座燃煤電站;在印度,即使燃煤發電佔到了全國電力的四分之三,燃煤發電也在減少。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里程碑,其實一路走來極其不易。 這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帶我們回顧了燃煤的發展與未來。在一個展示玻璃罩裡面,是一塊猶然冒著煙的媒礦石,有趣的是底座上標示的18TH C - 21st C (十八世紀到21世紀)。上面一排黑色字體:〈Making coal history〉(讓煤燃料成為歷史)。 燃煤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自2009年以來,在美國和歐洲,這兩個燃煤消耗量最大的地方,具體數字已經下降了34%。國際能源組織(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也認為,全球的燃煤消耗量,永遠不會回到疫情爆發前的峰值了。 然而,燃煤仍然被廣泛使用,佔了從汽車到電網等相關能源的27%。與天然氣和石油不同,它是一種濃縮碳,因此它佔據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9%。如果要使全球排放量下降得夠多夠快,眼前的重要工作,應該是讓西方國家的下降速度加倍,亞洲也得想辦法跟上腳步。 科技會有所幫助,對於全球至少三分之二的人口來說,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是現在最便宜的電力來源。燃煤面臨了更乾淨能源的競爭和更多的政府監管,銀行和投資者正在逐漸轉身走開,這進一步增加了燃煤的資金成本。 無論如何,越早將它掃入博物館和歷史中,對人類越好。 《經濟學人》其他重點內容 推薦文章:亞洲板塊第一篇,大標:〈Tiger balm〉(萬金油,英文是「無所不能、各種通吃」的意思);小標:〈Covid-19 has ravaged economies all over the world—but not Taiwan’s,It has fended off the epidemic and is welcoming back firms that had decamped to China〉(新冠肺病毀壞了全球的經濟,但不包括台灣,台灣不但擊退了疫情,還迎回了從大陸回歸的企業) 3年前曾經有個著名的學者宣稱台灣經濟「瀕臨死亡」,他的用詞雖然極端,但卻被廣泛接受。當時台灣面對一連串的棘手問題,許多好的企業移往中國、工資停滯不前、經濟成長衰退、人口快速老化,過去經濟快速成長展現的輝煌時期似乎越來越遠。 但在2020年,台灣似乎回到過去那段時光,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雖然台灣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料僅成長2%,但在數十個經濟體都預料衰退的疫情期間十分罕見,這將讓台灣經濟成長速度,數十年來首度超過中國。不過,問題在於台灣的驚人成長,象徵的是一段新開始,抑或是曇花一現? 《經濟學人》表示,有兩項指標顯示台灣今年在疫情期間相對成功之處。第一,台灣是唯一在沒有全面關閉學校、辦公室和商場的情況下,就成功控制了疫情的國家。第二,台灣製造業可以滿足全球需求,從半導體到大型電腦伺服器,電子產品佔了台灣出口的三分之一。 無論如何,一年的驚人增長,並不能使台灣更接近這一目標。很多人擔心中國的長期經濟規劃,早已經把台灣甩在後面;但無論如何,這一年的出色表現至少給了台灣許多人新的信心。 文章專訪了一位在桃園華亞科技園的小餐館老闆。他說,在來自高科技公司的客戶中,情緒變化幾乎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的疫情控制改變了人們對經濟的態度,人們變得更加樂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1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8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6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4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1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